[摘要]終身體育思想對學校體育領域的改革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學校體育如何為終身體育打基礎,怎樣從終身體育思想提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創新性對策,這是學校體育領域前瞻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一個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學術價值。
[關鍵詞]體育教育 終身教育 教育結合
一、終身體育是體育未來發展的趨勢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自我意識的逐步覺醒,人類對體育的認識與需要也發生了變化。其一,人們不再把體育局限于學校體育。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就指出:“……如果把體育只看成是學校這一段的事,那么體育在教育中就變成了插曲”,這就明顯告訴我們,所謂體育不單是指“學校體育”,而實際上是一個終身的教育過程。其二,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不斷提高其地位的,對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和提高適應能力的追求,迫使人們對體育功能的認識更加深刻,人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重視體育,需要體育,這就形成了發展終身體育的內部動力。其三,人們在解決“小康生活”之后對體育有了廣泛需求,體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內容之一。這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在生活水平較低的國家中,體育總是被強調要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服務,而在后工業化社會里,體育學科目標更多地指向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和為終身體育服務。應該說,終身體育是現代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反映了人的發展需要。從國際上看,終身體育已經成為世界體育發展的潮流。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都重視終身體育的發展,有明確的關于終身體育的概念、目的意義、功能、對象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并制訂了本國終身體育的發展對策。
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近10多年來終身體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近100個國家將開展群眾體育列為國家的目標之一。1993年6月,國際奧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在洛桑簽訂了雙方合作備忘錄,指出“雙方合作的核心,是全民體育和全民健身。”終身體育成為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占主流的體育思想。1995年在巴拉圭召開的第5屆世界大眾體育大會的主題是“大眾體育與健康”,大會宣傳指出:“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和平、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還指出“2000年體育為人人,健康為人人”的口號。許多國家在政府的積極支持下,大眾體育、終身體育得到迅速地發展。這說明,終身體育是國際體育發展的總的趨勢。
終身體育的提倡和實施對于提高體育人口質量、促進體育發展是一個根本措施。這是因為,體育經常化、生活化、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體育人口的增長,要成為體育人口,從條件上看,體育鍛煉就應該要形成習慣。這也就是說,體育人口的增長有賴于全體社會成員中終身體育的提倡和發展,把各年齡的人動員、吸引到大眾體育這一大規模社會實踐中來。提高體育人口質量,應該是強調實質性體育人口向終身體育人口轉移!《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發與實施,不僅標志著我國大眾體育和國民體質健康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標志著“終身體育”已經成為我國現在乃至將來體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必將對我國社會產生巨大的綜合促進作用,同時為體育改革指明方向。
二、終身體育正在成為國內外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
終身體育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對改革現行的學校體育制度、內容和方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充實人生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因而,終身體育思想的提出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近20年來,國際性的大眾體育和休閑體育熱潮開始影響到學校體育,學校體育中出現了為終身體育和健康休閑活動服務的新趨勢。終身體育成為各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學校體育培養人不僅著眼于現在,更要放眼未來。
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那么,就可以認為這種教育是成功的”。由此,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我們的學校體育如果只是顧及了階段效應,而沒有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健康打下扎實的基礎,那么,這種學校體育就是不成功的。可貴的是,我國學校體育界從容接受了終身體育思想。
從國際學校體育發展的過程來看,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主題為“從終身教育看青少年的發展”的101個國家和地區體育部長會議,并重點討論了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終身體育的銜接,使體育向大眾化、社會化、生活化和終身體育方向發展的主題,從而在各國掀起研究的高潮。可見,國際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關注終身體育、按照終身體育思想加快學校體育改革步伐的趨勢。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對學生提出了終身體育的目標導向,即學校體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要有意識地與全民健身-終身體育接軌。有學者明確指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是抽象性質的目的,學校體育的具體目標應為體育興趣、習慣和能力。這個觀點是很有新意的,其一,目標應該與目的相一致,其二,目標是相對具體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所以,當代學校體育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也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教育部呂福源副部長在1999年10月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對今后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重申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加強課程教材改革和建設工作,逐步形成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科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些要求其實也體現了終身體育的思想。一方面,終身體育是促使人終身健康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建立大中小學相銜接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本身就是終身體育對學校體育的要求。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可以為整個身心健康做準備,這與素質教育的宗旨是相一致的。
總之,終身教育屬于學校體育前沿領域的熱點課題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對于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學校體育存在問題的癥結,立足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將學校體育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結合起來,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體育”、“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提出有創意的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方案,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阮明華.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培養終身健康的合格人才.中國學校體育,1995 ,(6 ): 28.
[2]于長鎮.試論“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中國學校體育,1993, (2): 63.
[3]墨鴻科.實施個性化培養是高校體育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基礎的重要途徑.中國學校體育,1997,(6): 60.
[3]中國學校體育赴日考察組.日本學校體育的幾個特征.中國學校體育,1994, (1): 72.
[4]團琢磨.宋榮芬譯.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介紹.中國學校體育,1991,(1): 68-69.
[5]陳桂嶺,張輝,蘇連勇.日本體育教學大綱理論知識部分的發展與變化.學校體育,1989,(4):71.
(作者單位:陜西西安郵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