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課程是對音樂教育專業開設的必修課,而音樂教育專業者肩負傳播鋼琴教育的使命,那么,對他們要求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技術能力是必需的。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專業技能課,構建一個科學、全面、可行性的評價體系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全面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 鋼琴教學 評價體系
鋼琴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這就是通過掌握運用鋼琴基本技巧,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核心環節是使鋼琴的音色達到和諧優美,換言之,鋼琴教育之基本特點就是尋求處理好鋼琴基本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之關系,使之產生最佳的音色組合。這樣,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根據鋼琴自身的教學特點所采取的教學特征就不言而喻,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對教育各方面的理解以及各邊緣學科的應用,在教學中人們開始廣泛的關注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那么,作為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普修課——鋼琴教學來講,運用一定的評價方式,解決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鞏固和促進學生提高應用能力,有一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是很重要的。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師范院校從事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育的專業老師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傳統的評價方式和各學校特色評價方式進行了解。
2.專家訪談法:訪問相關專家,對選取的指標進行篩選和確認。
3.統計學方法:依據主要評價的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優選出能客觀反映評價結果的因素,確定好評價指標。
4.問卷調查法:對高等院校從事鋼琴教學的老師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問卷197份,對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9份。
二、鋼琴教學評價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評價的意義
音樂課堂教學是音樂專業音樂教學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之所在,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鋼琴教學課堂是由老師、學生、必要的課堂器材設備、組織教法等諸多因素組成的師生雙邊互動活動,而且,這些因素都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對鋼琴課堂的教學評價,既可以反饋教學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反映該因素對教學結果的制約和影響。從而為鋼琴教學課堂的較好的組織形式,課堂的合理教學結構,幫助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較好的依據。
(二)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評價的基本原則
1.適用性與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所編制的測驗或所選擇的檢驗方法必須符合測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觀性。評價的指導思想、原則、評價方式、指標體系以及具體操作都必須符合鋼琴教學的客觀規律,對鋼琴教學評估的內容、指標的確立、標準的制定、權重的賦予、方法的選用應符合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用性是指評價測試對象必須符合受試對象和項目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另外,編制的評價方法,還必須考慮實際的客觀條件。同時評價指標體系有可測性、評價工作有可操作性。評價必須建立在鋼琴課堂教學的實際可能的基礎之上。科學性和實用性是相輔相成的,科學性是搞好鋼琴課堂教學評價的前提,適用性是搞好評價的基礎,要保證評價真實、科學的前提下是具體操作不太繁瑣,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
2.鑒別性原則
所謂鑒別性原則是指所編制的測驗能夠區別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受評著,因此,編制評價體系必須根據測試的屬性,科目的特點,教學獨有特點,教學的實際環境等全面的考慮影響評價鑒別力的各個因素,編制出具有良好鑒別力的測評體系。
3.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是指評價要從鋼琴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規律出發,不能盲目參照其他集體性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所以編制測評體系主要應從指標的選取和指標的權重下功夫,從而得到較客觀地,能夠反映出鋼琴教學特點的指標和評價體系。
4.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
定性評價是根據擬測屬性以及可能設計或使用的測驗。基于理論和經驗,運用邏輯判斷、分析比較來選擇的一個過程。它注重對測驗內容和測驗結構有效性的研究。通過分析可以選擇或編制出一些具有內容或結構有效性的測驗,如此選擇可以直接使用,方法簡便易行,對一些很難有具體數據顯示的評價特征,可以反映出問題。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統計手段對待擬定的測驗作定量分析或選擇的一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數據或其他科學有效的手段對對象的量做出判定的分析評價,由于這是在一定的信度和科學條件下進行,有很高的可靠性,當然系統誤差還是客觀存在的,也并非普遍適用,有些教學中的指標、因素等也不能顯示出來。
5.他評與自評相結合原則
他評是指由領導、同行、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質量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主要內容。學校領導工作從管理和業務指導角度可對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教師工作是群眾性的,同學科的教師互評,可比性強。學生評價具有直接性,他們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最清晰。
教師自評由有關方面組織,由被評對象對自身教學活動水平按公認的依據加以評判,這也可說是教師對其課堂教學的自我檢查、鑒定的過程。教師自評可讓評價者深入具體地了解被動狀態,產生“我要評”的強烈欲望,激勵作用自然得到落實。所以自評是一個有交往的評價方式。要注意的是自評必須堅持求實與可信的原則,要根據個人長處、短處,實事求是地作全面衡量,對照標準做出判定。必須指出,自己固然了解自己,但自己畢竟有看不到自身某些問題的地方,自評只是從一個角度反映被評者的情況,它不能作為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唯一依據。他評與自評各有長短,應將自評與他評結合,以便從整體上做出有效可信的評價。

(三)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評價的內容與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還是以個別教學為主,有別于班級統一授課模式,所以鋼琴教師在每一節個別課上都具有區別于其他教師的特殊性,也具有特殊的評價內容與要求。
1.教學目的明確性
教學評價要求課堂教學應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整體性原則,制定出明確、合理的教學、教學目標,提出適當的教學任務,且能在教學各環節中圍繞教學目的、教學任務進行教學。
2.講解傳授知識能力
鋼琴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實際鋼琴水平和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及要求制定好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是否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有層次、有節奏、完整和諧的處理好一節課的各部分內容分配,同時能否深層次滲透一首樂曲并完全講授出該樂曲的精髓而傳授給學生,并且在示范中能夠通過形體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整個樂曲的領悟,于心理、感情、樂曲成為一體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領悟能力逐步加深,其作品的新穎性和獨創性。我們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充滿探究反射心理,引發其潛在的創作欲。
3.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
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操作技能,學生能夠徹底體會一個樂曲的內涵和創作背景,并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嫻熟的表達出這種感情,那么也就是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學任務。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善于發現問題,能夠從細微和較大的角度去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現實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問題,從而加以解決,使教學過程流暢、順利。
4.教學的能力
教學能力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直接的作用,它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評價的具體要求是:教師的教育理論知識及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語言清晰、簡練、富有感染力;教師專業水準的樂器示范能力;教師的教唱能力,教師的實踐編排能力等等。
(四)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評價體系的建立
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鋼琴課堂教學評價的依據和尺度。但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動態性的特點。所謂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動態性是指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隨著鋼琴課堂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實踐的變化,其評價指標、權重系數、計算標準發生變化的特性。這種特性表現在設計制定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但是更明顯地表現在這一評價指標體系運動一階段后,評價人員對已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進行修改、增減、補充和設計。它可以使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從量變到質變、從粗糙到精細,從不完善到完善,從而引導、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盡管如此,建立健全科學可行的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提高鋼琴課堂教學評價質量、增強評價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證。建立鋼琴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依據教育目標、鋼琴學科的要求、實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評價原則,將鋼琴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以不同的指標和評價標準體現出來,并根據各指標的重要性程度,賦予一定的權重,規定一定的分數,形成一個指標體系,為鋼琴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提供條件。(如表1)
參考文獻:
[1]陳麗艷. 《高等音樂院校音樂專業聲樂課堂教學評價淺議》[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5,2.
[2]王人衛,等.測量評價[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
[3]黃鐘.《鋼琴教育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1.
[5] 韓林申,等.鋼琴基礎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5,5.
(作者單位:廣東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