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實現這一偉大任務既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體人民、全社會和廣大企業的共同責任。繼承發揚我國企業重視社會責任的優良傳統,適應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潮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要求,把履行社會責任轉變為企業的經營理念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全方面,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企業才能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
國務院國資委自2003年成立以來,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作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改革,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動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
一是通過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主題,通過試點工作完善投資治理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布局、促進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來推進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二是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內容納入中央企業業績考核體系,不斷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三是把牢固樹立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四是積極宣傳表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典型,營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輿論氛圍。
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歷來就具有重視社會責任的優良傳統,長期以來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也得到了成長,獲得了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嚴格落實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為文明經濟建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2003年~2006年中央企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增長,銷售收入平均每年都增加1.3萬億,資產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2萬億,直接利潤平均每年增加1500億,向國家上繳稅金平均每年增加1000億。每年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增長率。國資委成立的時候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只有6.7萬億,到去年底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了12.27萬億,累計為國家上繳稅金1.7萬億,實現了速度與效益同步增長。
堅持立足科學發展,努力創建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管理安全型企業,促進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生態環境相和諧。2004年中石油等6家國有企業在全社會率先倡議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2005年,又有17家中央企業帶頭向全社會作出節約資源的承諾,2006年,14家中央企業向全社會公開服務承諾,在中央企業倡議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品質。在節能減排、保持生態和環境方面,中央企業也起到了應有的表率作用,現在我們很多企業已經公開向社會發布了社會責任的報告書。
堅持回饋社會,積極奉獻社會公益事業,無論是扶貧開發、幫貧濟困,無論是支援邊疆建設,還是服務社區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無論是支持慈善事業,還是贊助北京奧運,中央企業都踴躍地捐款捐物,樹立了富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企業形象,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軟實力。在實施國際化發展的戰略之中,中央企業也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了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中央企業不僅打造了一大批國內出名、國際知名、深受消費者信賴的知名品牌,而且所展示出的對社會、民眾、環境的人文關懷精神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國和平崛起對社會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一批中央企業相繼發表社會責任報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趨向和發展追求,表明了切實打造負責任公司的信心和決心。
履行社會責任應該說已經成為中央企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和深度體現。
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企業要健康發展,也離不開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我認為當前和今后最起碼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正確認識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與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辦社會我覺得有著本質的區別,既不是簡單的慈善資助,也不是獨立于企業經營之外的額外負擔,而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機構成,是有著深刻內涵的綜合責任體系。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不斷地深化認識,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
二、要加強輿論引導,形成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策略。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宣傳企業社會責任與宣傳科學發展觀、社會榮辱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宣傳企業社會責任的重大意義,大力宣傳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促進科學發展方面的先進典型。同時,也要對那些無視社會責任、損害員工和消費者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生態和環境的行為進行曝光,搞好輿論監督。從而引導企業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忠實地履行社會責任,做一個守法經營、行公益、促和諧的文明企業。
三、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把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不斷豐富和創新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途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健全生產經營標準和管理規范,轉變管理流程,把企業社會責任要求具體落實到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保證和服務管理、直至消費后回收、再利用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
四、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和報告制度。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優秀,不僅要看它的贏利情況,還要看社會責任承擔情況,不僅要關注企業的經濟和技術指標,還要關注企業的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要認真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同時,要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國家的要求、時代的呼喚、社會的希望,也是企業的需要。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此文系王瑞祥副主任在新華網主辦、中國新聞發展公司承辦的“2007企業社會責任與構建和諧社會論壇”上的致辭摘要)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