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來,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同生產經營工作緊密結合并融入企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中,使員工把自己對生活目標的追求和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嶄新的時代風貌和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激發了廣大員工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企業員工的凝聚力,調動了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企業快速、持續、健康地發展。
我們在抓企業文化建設時深深地感覺到,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就像一個陶冶人的大熔爐。當員工進入這個大熔爐之后,會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學習、吸收、消化,以及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實踐與磨合并伴隨創新,逐步完成由“勉強”向“習慣”的適應,再由“習慣”向“自然”的飛躍,使員工在思想至行動上實現升華,在企業內形成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和諧工作生活環境。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首先致力于造就大品牌、講大道理,顧大利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造大品牌,就是建設好中華民族乳業這個大品牌。2000年9月2日我們推出的第一項大型戶外廣告牌是為內蒙古喝彩。經過我們的艱苦努力,蒙牛的液態奶在“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行業第一,并成為中國乳制品出口量最大、香港超市唯一獲獎的大陸食品品牌,2004年在香港市場一舉超越歐洲雀巢、子母,澳洲保利、澳牛、日本北海道等眾多國際名牌,成為港民的首選品牌,市場占有率達50%。在乳業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蒙牛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OMP特侖蘇”牛奶,2006年10月22日,在上海舉辦的IDF世界乳業大會上摘得新產品開發獎。為內蒙、中國乃至亞洲的乳業贏得了榮譽。2005年8月,呼和浩特被正式授予“中國乳都”。截至2007年7月,蒙牛的日收奶量突破10000噸大關,居全國第一,為中國乳都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講大道德,就是講正氣,用公司董事長牛根生的話來說就是兩句話:一是“與自己較勁”,二是“講誠信”,著眼點是提升自己。一個好的品牌,不是消滅對手的結果,而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因此,我們倡導“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要“發射自己的光,無需吹熄別人的燈”。要求員工無論出了什么問題,都不要怨天尤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企業塑造成一個道德高尚的集體。公司強調“經營人心”,但只準向下經營,不準向上經營;只準掙錢多的請掙錢少的,不準掙錢少的請掙錢多的;只準上級給下級送禮,不準下級給上級送禮。目前,“上級禮遇下級”在公司蔚然成風。管理者有向部下送書、送錢、送衣服的,也有送車、送房、送股票的,形式多樣,各有千秋。董事長牛根生于2004年把股份全部捐出來,成立了“老牛專項基金”,按市值計算,目前已經達到40億多元。基金的用途面向“三農”,面向蒙牛的發展,面向中國乳業,面向公益事業。
顧大利益就是在戰略決策中,將消費者、股東、銀行、員工、合作伙伴和社會“六滿意”作為企業立身之本,將企業利益寓于社會利益之中。用“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的經營理念教育員工。當然在大利益的格局中,核心是消費者的利益。企業積極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例如:2003年抗擊非典我們第一個捐款,總共捐款捐奶計1200萬元;同年教師節前夕,發出“向人民教師送健康”的倡議,給全國16個城市125萬名教師每人送去一箱牛奶,總價值達3000多萬元。凡是關系國家民族的大事,我們都積極參與。“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我們是“航天事業合作伙伴”,我們的產品是宇航員的專用產品,不僅是“神五”,就是“神六”、或“神七”的宇航員也是飲用蒙牛牛奶;迎戰2004雅典奧運會、備戰2008北京奧運會,我們為國家隊運動員配置“牛奶套餐”;去年,在“志愿北京,蒙牛同行”的活動中,我們把自己稱作“第十萬零一個志愿者”;連戰、宋楚瑜來訪的時候,公司在媒體上投巨資傳播這樣一句話——“祖國統一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愿望”……只要事關中國經濟繁榮、事關中華民族尊嚴、事關中華復興的事業,我們通常都會站在前列。“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從2006年7月開始,蒙牛向全國1000所小學的學生免費提供一年的牛奶。實際上,一個企業要是不關心大家的事,大家也就不會關心你的事,建立和諧社會,首先從自己做起,建和諧企業,做和諧人。我們的員工置身于企業中,時時刻刻都感覺到在為社會和國家作貢獻,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油然而生。
正是由于確立了“強乳興農”的企業使命,堅持“多贏”思維,蒙牛創立僅7年多,便在各級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行業排名由1116位迅速上升到前兩位,銷售收入分別是1999年0.37億元,2000年2.47億元,2001年7.24億元,2002年16.68億元,2003年40.71億元,2004年72.14億元,2005年108.25億元,2006年162.46億元,2007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已突破100多億元,成為中國乳業第一品牌。
堅持以人為本,用文化感染人,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在蒙牛廠區,你可以看到上百個標語牌。例如:
在銷售部,“從最不滿意的客戶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
在生產車間,“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也就是誰做不好產品就追究誰的人品。
人力資源部門亮出的標語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品控部門的是“寧可為真話負罪,決不為假話開脫”;
供應部的是“股東一分錢,掰成兩瓣花”;
在容易產生人際磨擦的地方寫的是,“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上班途中遇到的是“有干勁,你就灑下汗水;有知識,你就獻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備,請你讓出崗位”;
辦公區走廊里寫的是“驕傲的后面是毀滅,狂妄的后面是墮落;為了放射自己的光,無須吹滅別人的燈”;
餐廳門口寫的是“如果你打算剩飯,請不要在這里就餐”,等等。
這些標語它會隨時隨地告訴員工,公司在提倡什么,員工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公司反對什么,員工不該做什么,如何去約束自己,在潛移默化中,使每個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得到規范。
公司力圖給員工提供一個和諧、良好的工作環境,每年都拿出幾百萬的資金,并利用一定的時間,組織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和其他有益的活動。如:利用升國旗儀式、新黨員入黨宣誓、迎“五四”青年演講等活動,對員工進行愛黨、愛國、愛廠和人生觀的教育;還結合青年人多、思想活躍的特點,每年都舉辦員工運動會、文藝晚會、卡拉OK賽、知識競賽、書畫、攝影、美術作品展等活動,為廣大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公司創辦了《蒙牛足跡》報、《百年蒙牛》雜志和“蒙牛之聲”廣播站,它們已成為企業員工的知心朋友,成為連接企業經營者與廣大員工的橋梁,成為激發廣大員工積極性的宣傳陣地。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中,我們建立了一套相應的制度。
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要有先進的理論作指導,還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這是企業文化建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公司規定,員工入廠前都要進行企業文化培訓,考試不合格不能上崗。我們曾經有一名員工因為企業文化不合格,三次補考上崗。員工上崗后采用OEC管理方法,崗位業績每月量化考核,考核分三個等級,紅牌:優,藍牌:合格,黃牌:試用,連續三次試用,轉崗。中高層管理人員半年經民主評議的形式考核一次,黨委把評議的結果以文件的形式公布于眾,連續三次末位,實行轉崗。在激勵機制方面,公司把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結合起來,把正激勵和負激勵結合起來,配套了相應的評估考核機制和標準。堅持事情做到那,規矩就立到哪,并嚴格執行,公司高管也不利外。靠制度來管人、約束人。實踐證明,要想做到每個人都自覺地去做好每件事,必須形成一個文化共識的道德規范。
幾年來,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是: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把企業發展方向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結合起來。
把握路線,管好干部,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原則,我們認為在企業管理中也要體現這個原則。企業向什么方向發展,必須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首先,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民營企業。其二,確定百年蒙牛、強乳興農的宗旨,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三農發展積極推動小康社會的建立。其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按市場規律辦事,倡導雙贏和多贏的競爭方式。其四,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服務去管理,通過服務去領導,通過服務去監督考核。我們教育員工要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我們的供應商、奶農、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這些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把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結合起來。
執政能力不僅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涉及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每個黨員、每個黨員管理者都應該具備,這樣我們企業的管理才能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性。具體來講是:
強化執政意識,明白為什么執政,怎樣執好政。把權力和義務對等起來,實際上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也就標志著你的執政能力也提高了。
正確理解執政能力與企業管理的關系,把提高執政能力落實到每個人的崗位要求上、本職工作上。
加強知識技能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公司不僅要生產合格的產品,還要造就合格的人才,人人要有鐵飯碗。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把企業文化建設同三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
在“三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物質文明是基礎,精神文明是動力,政治文明是方向,拋開物質文明建設談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工作就很難做,而且也很抽象,不好貫徹。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建設精神文明,相對來說更有效。同時,精神文明反過來又會促進物質文明建設。堅持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用企業文化作為載體貫徹是行之有效的。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企業文化建設確實能起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規范行為的作用,讓員工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從而更有利于“三個文明”的建設。
企業管理者做到以身作則,是建立良好企業文化的關鍵。
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的經營者和廣大員工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整體意識。而企業員工的行為則是價值觀、經營理念和整體意識的具體體現。企業管理者的思想和行為對本企業的企業文化起著決定作用。因此,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文化是非常對的。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家就要吸收國內外乃至本企業員工的先進管理理念、經營思想和價值觀,通過采取各種方式得到本企業絕大多數員工的認可,并付諸行動以后,這才形成了本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管理者做到以身作則是企業家使自己的理念被絕大多數員工認可的最好方式,否則就是形式主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經過企業家和全體員工精心培養和提煉而形成的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和員工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良好的企業文化能挽救一個企業,卑劣的企業文化則會斷送一個企業。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作不懈的努力。我們決心在抓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同時,把企業文化建設長期、持久、認真地抓下去,為“建設世界乳都 打造國際品牌”作出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