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及結構的調整,為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企業整合過程中,很多原具獨立法人自主權、擁有自主產品和一定經濟規模、有著獨特傳統文化的企業被“整合”組成了新的企業集團。但是,由于被整合企業的發展歷史不同、地域條件不同、文化積淀千差萬別,要在短期內使整合后的企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即做到“有形有神”、“形神皆合”,這也是整合企業文化建設不可回避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將整合型集團打造成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必須在“合”、“和”二字上下功夫。
以“合”融物,促進企業“形合”
“合”,有“合并”、“整合”、“融合”等義。在整合型集團建設的不同階段,“合”的現實含義有所不同。
合并。指物體不改變自身形態而結合在一起。集團組建之初,“合”的主要意義在于“合并”,即將不同體制、不同行業、不同產業的企業簡單相加,形成集團雛形。此時,各企業之間仍保持其原有運行機制,相互之間相對獨立,整合型集團的所有資源形成1+1=2的簡單加合。
整合。指通過整頓協調,使原來紊亂的變為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集團雛形形成后,集團決策、經營層必須通過整合,理清資源狀況,理順產業關系,健全管理制度,統一協調運行,將集團打造成集中統一管理、各企業相互協調合作的整體。此時,集團總部應發揮集中管理優勢,清理整頓所有資源,協調下屬企業與集團、以及下屬各子企業間在人才、資金、產品、技術、物流等方面的運行管理,使集團資源能相互調劑、重組利用,實現“1+1>2”的放大效應。
融合。指幾種不同的物質如融化那樣融為一體,即指物體相互滲透、交織結合成一個新的個體。整合企業物“合”的最高境界應是資源的“融合”。根據集團發展戰略,按照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對企業人、財、物、產、供、銷等各種資源及資本進行重新組合,優化配置,使之相互融入、相互滲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結構。同時,集團要轉變管理理念,改變傳統的行政性管理模式,積極探索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形成以資產(資本)為紐帶進行管理的新型法人治理結構,使各企業在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下協調運行,最終做到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資金向產品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中,人才向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集中,將集團打造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有機運行整體。
以“和”聚魂,實現企業“神合”
“合”,無論是合并、整合還是融合,都主要是指物質層面的合,解決的是整合企業“形”的問題。而由于整合企業是由有著不同傳統、不同文化、不同價值取向的多個企業組合而成,其員工在思想觀念上存在極大的差距,即便通過合并、整合、融合將企業物質資源融為了一體,但“貌合神離”、“形合神不合”的狀況在一段時期內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集團不通過一種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將各企業及員工的精神統攝起來,形成精神上的融合,整個集團就形不成核心競爭力。筆者認為,這個能起統攝作用的價值理念就是“和”。
和睦。指相處融洽友好。集團組建之初,應在“和睦”二字上下功夫。集團組建后,面對新的要求和運作方式,干部職工都有一段心理適應期。針對下屬企業干部職工的這種心理狀況,集團領導班子應首先在建設“和睦”環境上下功夫,要在集團內部著力營造一種融洽友好的良好氛圍,使參與整合的各企業干部職工在這種氛圍下逐步做到彼此了解、理解、尊重、信任、相親相融。用這種無形的紐帶把各企業干部職工緊緊聯結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以此冰釋企業之間、企業與集團之間因行政合并造成的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為集團實現整合、融合的目標提供精神保障。
和衷共濟。指同心協力,共同戰勝困難。有了和睦的人際關系,融洽友好的環境氛圍,還必須著力于打造能夠“和衷共濟”的優秀團隊,在統攝人心,形成集團同心協力戰勝困難的局面上下功夫。此時,集團應在認真分析內外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制定能讓職工看到美好未來、并愿意為之奮斗的戰略目標及措施,并形成與之配套的價值理念系統,以目標激勵干部職工行動,以價值理念統攝干部職工精神,以心靈的溝通搭建理解的橋梁,以情感的交融凝聚起人心。把目標的共識、價值的認同、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融,作為形成企業凝聚力、提高干部職工責任感的重要因素。
和諧。即和睦協調,亦指配合得勻稱適當。和諧既可指一個構建過程,更應是一個構建結果。有了和睦友好的良好氛圍,有了同心協力戰勝困難,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奮斗的前提條件,集團必須進一步在“和諧”上做文章。集團領導班子必須以“和諧”二字統領集團精神層面,努力構建集團人際關系、企業關系、企業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企業與自然等關系的和諧,使原本分散于各企業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一股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使集團上下步調一致,產生諧振。
“合”“和”交融,剛柔并濟,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哲學的角度講,“合”、“和”二字中,“合”是具象的、外表的、物質的;而“和”是抽象的、內核的、精神的?!昂稀?,通過對企業物質資源的合并、整合、融合,塑造了企業的肌體,使整合企業有了“形”;而“和”,則通過從和睦,和衷共濟、和諧這樣由淺及深地營造環境、影響人的思維、改變人的精神境界,賦予企業這個軀體以靈魂,使整合企業有了“神”。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合”屬制度管理的范疇,“和”則屬文化管理的范疇。如果說在企業整合過程中“合”是不可避免的,是受制度約束的,是剛性的話,那么,“和”則是可以掌控和培育的,是柔性的?,F代企業的整合,不僅要依靠制度的約束促進物質資源整合形成規模上的“航母型企業”,更應借助文化的培育形成精神資源的整合而建立起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特征——以文化引領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因此,在整合企業塑造過程中,經營者不僅要從哲學的角度處理好“合”、“和”二字在企業“形”“神”塑造中的關系,更應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應用好“合”、“和”二字,要將剛性的制度管理與柔性的文化管理有機結合,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促進物質資源“整合”、“融合”的同時,加強“和衷共濟”、“和諧”等理念的灌輸。只有當具象與抽象、外表與內核、物質和精神有機地結合,即“合”“和”交融,相得益彰時,企業才能“靈魂附體”、“形神皆備”,迸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也只有當企業管理從單純的制度管理躍升為制度約束與理念引導剛柔并濟,即達到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時,企業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活力和核心競爭力,正是企業勇立潮頭、在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持續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