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進程中,戰略與文化是兩個至關緊要與企業命運攸關的最重要要素,這在企業界人士和相關專家學者中是有共識的。但進一步研究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關系問題,卻存有不小分歧。
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企業戰略決定企業文化還是企業文化決定企業戰略?是先有企業戰略還是先有企業文化?對于這個誰決定誰、誰先誰后的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文化先于戰略,文化決定戰略;另一種意見則是戰略先于文化,戰略決定文化。
我認為,這兩種看法都有片面性。這要看從什么意義上講,我們不宜于籠統地說誰決定誰、誰先誰后。因為戰略是由人制定的,人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必然受到一定的文化理念、價值追求和思想境界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文化影響著、制約著戰略的形成。而當戰略制定以后,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戰略又影響著、制約著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建設又要為促進企業戰略的實現,發揮文化力啟動經濟力、文化力驅動經濟力、文化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由此看來,在企業發展實踐中,戰略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協調一致的關系,也可以說是“和則齊美,離則兩傷”。
對于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關系,如果進一步展開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從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一般意義和重要性上來看兩者的關系。“戰略”二字,其本意是在軍事對抗中、在戰爭中首先使用的。企業戰略由戰爭戰略引伸而來。如果要問什么是企業戰略,概括地說,企業戰略就是關系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具有方向性、綱領性、全局性、整體性、長期性和指導性的根本謀略。戰略決策,對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決策。一旦戰略決策失誤,就會對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戰略決策一定要講究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也正因如此,企業家要花很多時間進行戰略思考、戰略研究。企業實踐一再表明,無戰略的企業肯定會導致失敗,會在商海搏擊中,因無明確方向、因盲目性而陷入危險境地。正如未來學家托夫勒講過的,“對于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就如同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必須隨時注視經營環境的變化,尋找可能出現的戰略脫節的信號,并仔細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善于把握企業戰略的主動權,去爭取和贏得企業的持續發展。” 托夫勒的這種說法和形象比喻是很有道理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精神理念和行為習慣的綜合體。自覺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形成必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行為導向力、激勵力、約束力,從而使這個企業具有高素質的團隊競爭力和市場開拓力。企業沒有明確的、正確的戰略方針,會導致失敗;而沒有自覺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就如同無文化的軍隊不能打勝仗一樣,企業也會因失去內在凝聚力量而導致破產、倒閉或被別的企業所兼并。中國學者提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和興衰成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顯著。同時提出,企業文化力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長壽、基業長青之道。哈佛商學院的知名教授在《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一書中提出:“企業文化在下一個十年內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這個論斷意在強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很有啟發意義。這些年,為什么企業文化引起了人們進一步的重視,這同安然公司的破產是有關系的。安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天然氣和能源交易商,在全球企業五百強中曾位列第16位。但這樣的“龐然大物”突然倒塌了,是什么原因?杰克·韋爾奇的分析,是很能令人思考的。他說:“安然失敗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們進入了一個自身并不太理解的文化之中,而其副業的實力又超過了其核心業務的實力。文化是重要的”。說副業的實力超過了核心業務的實力,這又涉及戰略問題。韋爾奇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明問題的,他的結論是:“安然事件再次證明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這就說明,在企業發展中,戰略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的缺位、失誤都會導致企業整體的大敗局。
第二,要從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內涵、功能上看兩者的關系
根據多年的實踐,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注重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目標實施的有機統一,或者說二者要緊緊地融為一體。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這樣的。如果兩者相脫離,企業文化變成空中樓閣,那將導致什么樣的狀況,可想而知。
先說企業戰略的內涵。國外有的學者僅僅把企業戰略等同于“競爭戰略”,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競爭戰略只是企業戰略內涵中的一個方面,而不能把企業戰略等同于企業競爭戰略。企業戰略是一個大系統,它的內涵并不是單一的。我們有時候把企業戰略叫做“企業發展戰略”,這樣叫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作為一個系統,企業戰略所涵蓋的諸多方面、諸多要素,都是為了企業發展。這些戰略的實施推行,都是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競爭戰略很重要,在企業總體戰略中具有突出地位,但競爭也是為了發展,而不是為競爭而競爭。還要說到,企業戰略所包含的各種要素,各有各的功能,它們之間在功能上、作用上也是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
再說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的定位是什么?說法不一,我贊成企業文化的定位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經營管理文化。它主要體現的是管理學屬性。把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文體活動,是對企業文化本質屬性的曲解。企業文化的主要內涵,可歸納為理念文化、行為文化,在有些企業文化手冊的設計中,還加上了一個視聽文化。
在一個企業中,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應當具有內在邏輯一致的統一關系。這種統一關系,不僅表現在企業文化設計中有“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企業目標”這些條目,這些條目的設計與企業戰略在總體上是相配套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的內在一致性,還表現在企業價值理念各要素中,如人才理念要與人才戰略相配套,競爭理念要與競爭戰略相配套。也都是要從文化層面上支撐著企業戰略,同企業戰略融為一體,共同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在此也是渾然一體的。
第三,還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關系。
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在企業中都不只是一朝一夕地發揮作用,它們都具有穩定性,但又都具有變革性和創新性。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都不是封閉、停滯、凝固的體系,而是開放的、動態的發展過程。所以,必須用辨證發展觀來看待企業戰略,不可失去戰略創新的機遇;同樣,也必須用辨證發展觀來看待企業文化,也不可失去文化創新的時機。
企業戰略創新,是因為用戶的需求日新月異,企業的競爭形態在不斷變化。比如,過去是單槍匹馬式的競爭,而現在講協作型競爭,叫“合競”或“競合”。這是競爭形態的重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就要求改變那種單槍匹馬式的競爭心態,確立協作競爭、結盟取勝的新思維、新文化、新理念。企業戰略創新,還因為企業內部運作方式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外購”、“外包”的興起,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企業戰略創新,要求企業文化同步創新,我們可以“海爾”集團的做法來說明問題。2005年12月,適應全球化品牌戰略的發展,“海爾”集團把原來“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更改為“創造資源,美譽全球”;把原來“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工作作風,更改為“人單合一,速決速勝”。“海爾”集團這樣做是很對的,因為企業的競爭環境、發展戰略、運做模式變了,企業文化也要隨之而進行創新。
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之間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與綜合競爭力,推動企業獲得優質、快速、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