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和諧社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結合油田企業社區實際,我認為,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區,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創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前提
小區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動空間,小區環境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居民的生活態度、文明程度和參與建設和諧的力度。一個設施陳舊、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的小區環境,很容易成為助長不文明行為、引發各類矛盾的“催化劑”,而一個高雅、整潔、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肯定會被居民熱愛、珍惜,成為修心養性、營造和諧的“凈化劑”。創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就是要完善小區配套設施,培養居民節約、環保、衛生的良好習慣,凈化、美化、綠化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一是要按照現代化、智能化、規范化的標準,加快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特別要抓好對新建小區的施工質量和物業管理的前期介入,努力創建一個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讓居民得到高層次的心理享受。二是積極推行“綠色物管”新理念。不斷提高小區的綠化管理水平,按照小區的地理位置和房屋布局、居民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質,設計一些獨具特色的綠化方案,栽種一些個性鮮明的花草樹木,使小區內的房屋建筑風格、配套設施水平、綠化藝術品位與居民人文特點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給人以“溫馨、自然、優美”的視覺享受。同時,要大力開展“節約型社區”建設,引導社區職工和轄區居民,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度電,養成崇尚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三是要抓好環衛保潔管理。環境衛生是一個小區的臉面,既反映了物業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居民的文明水準。多年來,勝中社區發揚“精、細、美”的勝中精神,先后建立了“半月抽查、雙月檢查、考核排序、獎優罰劣”的考核機制,實行了物業管理巡檢制、樓道檢查表制,不斷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為居民創造了優美潔凈的生活環境,受到一致好評。
提供“溫馨便捷的優質服務”,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基礎
居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是衡量社區和諧與否的重要指標。提供溫馨便捷的優質服務,就是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以居民是否滿意來檢驗和諧社區建設成效。一是要在優質服務上下功夫。社區要關注居民的不同需求,大力推行“首問負責制”、“素質人居”、“總臺式服務”等新的理念,及時解決居民關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要抓好440服務、抄表收費等窗口建設,制定嚴格的服務標準、服務時限、服務規程,對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快速反映,及時解決,讓居民在享受物業服務的過程中,感受溫馨、體會和諧,促進居民與社區之間的和諧互動。二是要在特色服務上做文章。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和諧社區建設的重點問題,社區醫療衛生和學前教育系統要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動力,積極培育糖尿病、結石治療、心腦血管、兒童保健等特色專科,大力開展幼兒思維訓練、感覺綜合訓練、蒙氏教學、幼兒情景教學、寶寶樂園等特色教學,讓居民在和諧創建中得到更多的實惠,不斷提高參與和諧創建的積極性。三是要在人性化服務上見成效。社區管理服務是直接與人相處的活動,關心人、幫助人、滿足人是提高社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創建和諧社區的重要環節。因此,社區要積極推行“禮儀服務”,在接待居民來訪、上門維修服務、抄表收費售電等各個環節,制定禮儀規范,在滿足居民物業服務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為創建和諧社區奠定情感基礎。
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秩序”,是建設和諧社區的關鍵
我國正處在“加快發展機遇期”與“各類矛盾凸顯期”相互交織的特殊階段。在這一時期,各類熱點問題、利益沖突和突發事件對社會心理、群眾情緒產生很大影響。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秩序,就是要采取綜合措施,保障社區安全穩定、轄區秩序井然、群眾安居樂業。一是要樹立安全發展觀念。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關注和諧首先要關愛生命。我們要把關愛職工居民生命健康,放在社區管理服務的第一位,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和監督管理,大力推行HSE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問責制度》,筑牢安全生產的根基。要突出加強對民用天然氣的安全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二是要深化“平安社區”創建。安居才能樂業,樂業才有和諧。當前,社區流動人口不斷增多,入室盜竊、攔路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社區要進一步加強社區治安管理,積極構筑以社區民警為主體、以社區治安巡邏隊為主力、以家委會為依托、以百戶治保員和門衛為骨干、以轄區居民義務巡邏為補充的群防群治網絡,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分子,為構筑和諧提供安全屏障。三是要全力維護大局穩定。穩定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特征,沒有穩定就談不上和諧。社區黨組織要把維護穩定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建立完善穩定工作承包網絡和應急預案,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將各類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要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小區、進入家庭,聽取群眾呼聲,了解群眾心愿,妥善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防止矛盾的積累和激化。要抓好非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引導他們在和諧建設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建設和諧社區的支撐
和諧始于內心。良好的心態、健全的人格、文明的言行,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引導居民群眾講文明、講道德,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一是要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由于生活空間相對封閉,有時在認識問題上存在較大的片面性,處理問題也比較偏激,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現象。社區要運用各種手段,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各類人員認清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把握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達到開闊視野、了解大局、順應形勢、平衡心態的目的。二是要倡導知榮明恥的道德風尚。思想文化、道德規范對人際關系具有調解和整合的功能。社區要運用各種手段,大力宣傳“八榮八恥”的具體內容,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樓棟、文明單元”創建活動,引導居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為創建和諧提供道德支撐。三是要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文化藝術對于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社區要把弘揚社區先進文化作為和諧創建的重要內容,抓好社區圖書館、小區廣場、文體活動室等文化場所建設,為居民參與和享受文化生活創造良好條件。要按照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原則,組織居民成立老年合唱團、京劇聯誼會、居民秧歌隊等業余文化團體,鼓勵群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良好社會心態。
營造“團結協作的共建氛圍”,是建設和諧社區的保證
和諧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營造團結協作的共建氛圍,就是社區與主營單位、小區居民共同管理社區事務,密切配合,功能互補,形成合力。一是社區與地方政府和諧共融。要始終暢通與地方政府的主流合作渠道,積極構筑穩固良性互動的合作協調機制,做到思想上多溝通,感情上多交流,重大決策定期通報,切實消除合作梗阻,打通合作通道。要進一步強化聯防聯治防控體系,與地方政府聯手聯力,共同維護社區治安穩定。要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使油地雙方職工群眾在心理上消除隔閡、加深了解、走向融合。二是社區與主營單位和諧共建。社區要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駐共建、促進發展”原則,與主營單位開展各種形式的共建活動,形成思想工作聯做、生活環境聯建、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聯辦、社區文化聯誼的良好局面。要發揮社區自身優勢,積極開展醫療服務到前線、文藝演出到前線、志愿服務到前線等活動,支援主營單位的生產建設。要加強與中小學的聯合,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社區”活動,為青少年開辟社會實踐的基地。三是社區與轄區居民和諧共處。在現代社會里,嚴密的防盜門和自身的心理防線使“社會人”變成了“個體人”,鄰里之間雖然僅有一墻之隔,卻互不相識。為此,社區要廣泛開展“鄰里守望”、“樓道互助”以及“親情小區、親情樓棟、親情家庭”等活動,讓疏遠的人親近起來,讓冷漠的人熱情起來,讓孤獨的人充實起來,共同把社區建設成為有親和力、有凝聚力的幸福家園。要關注困難群體的疾苦,廣泛開展“扶貧助困獻愛心”活動,下大氣力抓好再就業工作,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和諧社區的溫暖。
形成“競相迸發的發展活力”,是建設和諧社區的根本
發展依靠群眾,發展為了群眾,發展的成果讓群眾共享,這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也是創建和諧社區的目標所在,更是激發社區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形成競相迸發的發展活力,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優化管理運行機制,提高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廣大職工和居民群眾。一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增活力。社區是改革的產物,隨著油田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的變革將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各級黨組織要教育引導職工群眾,正確處理改革與和諧的關系。改革與和諧是事物發展的兩個方面。改革是為了推動社區在更高層次上的和諧發展,而和諧是推進改革、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如果我們把改革的步子緩下來,把發展的速度減下來,也許能夠使某些正在顯露的社會矛盾暫時退隱下去,使某些比較尖銳的社會矛盾暫時緩和一下,然而長期拖下去,只能造成人民內部矛盾的“積蓄”效應,從而使解決矛盾的工作陷入更大的被動乃至成為死結,最終損害的還是職工群眾的利益。而和諧創建是在承認這些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正確化解矛盾、消除沖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創造安定團結的良好環境,推動社區的協調發展。二是堅持推動創新要活力。要發揮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推行管理服務創新活動,培育和諧向上的團隊精神,錘煉個性鮮明的服務品牌,為推動社區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三是轉換經營機制強活力。要積極適應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行、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新要求,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鼓勵基層職工自覺到外部市場中去鍛煉隊伍、增長才干,學會用市場的機制、市場的觀點、市場的方法去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用發展的成果激勵職工的斗志,努力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四是調動一切力量添活力。居民是和諧社區建設的主體,離開了居民的參與,和諧社區建設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要采取各種措施,引導轄區居民積極參與到和諧社區建設中來,為小區建設建言獻策,貢獻力量,形成“小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大課題,建設和諧社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積極探索,認真總結,大膽實踐,開創和諧社區建設的新局面,為和諧油田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