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9歲始游成都,晚年從海南回歸中原后,被朝廷封為成都玉局觀提舉(宋代祠官。“玉局”為掌琢磨之工的官署)。
(報載《蘇坡橋》鏈接文字)
該文信手摭取《辭源》“玉局”第三義項,畫蛇添足。元代設置的官署與蘇東坡無關。
道家二十四治中有玉局治,因避唐高宗李治之諱,改名玉局化。《辭源》:“玉局化 地名,在成都市。道書云,東漢永壽元年,李老君與張道陵到此,有局腳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坐,為張道陵說《南北斗經》,既去而床隱,地中因成洞穴,故名玉局化。宋時于此置玉局觀,蘇軾提舉玉局觀,即此。”
玉局觀之“玉局”是“局腳玉床(或稱玉座)”的縮寫詞。魏晉以后盛行在坐榻下裝上曲折形的高腳,稱為局腳床。《鄴中記》:“石虎御床辟方三丈,其余床皆局腳,高下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