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盈利能力狀況、資產運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投資報酬狀況、發展潛力狀況五個方面選取了14個財務指標,建立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進行成長性綜合評價,這對于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和投資分析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最后對結果作判別分析,以檢驗模型的適用性。
關鍵詞: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成長性;因子分析
一、 引言
國內外學者對上市公司成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評價指標和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評價兩個方面。在研究了公司成長性與企業負債比率間的關系后,Myers Turnbull(1977)提出成長性與負債比率間應呈反向關系。從佩華(1997)選取了若干財務指標:“凈資產負債增長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收入與主營利潤增長同步率、資本保值增值率、利潤保留率”用來反映公司擴展潛力的增長能力。吳世農、李常青和余瑋(1999)做了實證研究,他們選取了資產周轉率、銷售毛利率、負債比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期間費用率等指標,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長性的模型。在企業成長性的研究中,大多關注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對一個行業的研究還不是太多。我國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與國外醫藥巨頭差距明顯,研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對于我國醫藥行業的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和投資者投資分析具有應用價值。本文試圖選取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指標,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評價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成長性。
二、 企業成長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企業成長性是一個多角度考察的問題,必須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成長性的特征。指標體系的選取好壞對于評價結果的影響重大。企業追求的目標是股東權益最大化,這集中體現在企業盈利能力上;由于很多企業破產是因為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或是資不抵債,因此企業必須具有很好資產運營能力和償債能力;在資本市場上,企業能否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很大原因在于他對股東的回報上,因此成長性指標體系要能反映企業對股東的投資報酬能力。除此之外,本指標體系并不僅僅是對企業現狀進行評價,更主要的目標是利用已有的財務數據評價企業的未來發展狀況,指標體系中的發展潛力就是對企業未來發展能力的衡量。本文選取的指標分別是:(1)盈利能力狀況: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2)資產運營狀況: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3)償債能力狀況: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債務股權比;(4)投資報酬狀況:每股收益;(5)發展潛力狀況狀況: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
三、 實證研究
在建立了5個方面,14個財務指標的基礎上,選取截至2006年在深圳上市的35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剔除所有的ST和*ST以及數據不全的上市企業,以剩余的28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報的財務數據為研究樣本,做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建立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模型,最后對該模型做檢驗。樣本數據來源:中國上市公司資訊網。
表3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1. 數據處理。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在收集到后是不能直接進行綜合評價的,必須對數據進行處理,剔除異變值,變適度指標和逆指標為正指標,同時消除極端值和量綱的影響,才能使綜合評價結果趨于合理。根據以上的14個財務指標,利用標準差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2. 可行性檢驗。本文采用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
表1KMO和球型檢驗
表1列出了用于檢驗因子分析適用性的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的數值。KMO檢驗值為0.589,基本達到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標準。一般經驗性結論認為,KMO值越接近1,因子分析結果越好。0.589雖然稍微低一點,但是這于研究是樣本數量偏少有關,因為一般要求樣本數量為財務數量的5倍~20倍;Bartlett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研究中使用的指標變量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是有效的。
3. 因子提取。表2列出的是因子分析的方差解釋表。從表2中可以看到,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有4個,而這4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3.149%,表明這4個公因子足以能夠描述上市公司的成長性。
4. 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為了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進行綜合評價,研究中采用回歸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數,SPSS11.5輸出的函數矩陣見表3。由系數矩陣將4個公因子表示為14個財務指標的線性形式,其中用Fm代表公因子,m?綴[1,2,3,4],Xn分別代表評價體系中的14個財務指標,n?綴[1,2....,14],Ymn分別代表表3中列出的因子得分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Fm=∑Xn×Ymn (1)
上述4個公因子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長特征,單獨使用任何一個公因子都不可能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作出綜合的評價。因此,利用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可以建立企業成長性綜合評價模型,計算整理后的評價模型的表達式為:
z=37.08%F1+27.22%F2+20.75%F3+15.00%F4(2)
表4是根據公式(1)(2)計算的各因子得分和成長性綜合得分,然后對綜合得分進行排名。有表4可知,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成長性最快的是云南白藥、其次是一致藥業和通化金馬等,至于模型估計的真實性,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利用判別分析對模型進行檢驗。
5. 對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模型的檢驗。由于企業的成長性面對的是未來,是要求一定的持續性的。所以我們對上市公司成長性模型的檢驗也應以企業未來的業績為標準。我們選取上述樣本2007年中期報告的凈利潤為指標。樣本公司有28個,我們以1 600萬元為分類標準,把醫藥類上市公司分成數目相等的兩組。對企業成長性綜合評價模型得分進行判別分析。Y=1代表凈利潤大于1 600萬元,Y=0代表凈利潤小于1 600萬。企業成長性綜合得分X為自變量。以考察兩組數據的成長性綜合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
表5分組樣本描述性統計
表5列示的是按照凈利潤分組后,分組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從表5可知,研究樣本中,各組樣本分別有14個。其中,凈利潤大于1 600萬的上市公司,企業成長性綜合得分為0.21,凈利潤小于1 600萬的企業成長性綜合得分為-0.21。
表6均值是否相等檢驗
從表6可看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變量——成長性綜合得分,在兩組均值相等的假設,變量在兩組的均值是有顯著差異的。
四、 小結
以上我們通過上述公司2007年中期的凈利潤為因變量做判別分析,可以看到業績好的公司和業績相對差的公司,在企業成長性綜合得分上是有顯著差異的,這說明企業成長性綜合得分模型是可以用來評價企業的成長性的。我國醫藥行業企業分散,整體競爭力差,面對這種局面,企業應該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做強做大中國醫藥行業。同樣應該看到,企業的成長性問題是需要多層面、多角度考慮的,在研究成長性的問題上,行業的發展階段和個別企業自身面對的問題也會不同,因而對于指標的選取和研究的方法也可能有很多差別,對于財務數據的質量要求也很高。
參考文獻:
1.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金碚.企業競爭力測評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工業經濟,2003,(3).
3.喬冒玲.構建企業成長性評價指標初探.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作者簡介:周敏倩,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李金洲,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