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程管理的正式明確提出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但是,流程管理思想的萌芽卻源遠流長。流程管理自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出現以后開始萌芽,經過近百年的演進,先后經歷了萌芽和發展階段、初步形成階段,到達今天的系統和成熟階段。其發展演變呈現出走向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與平臺化等趨勢。
關鍵詞:流程管理;演進;趨勢;流程管理系統;借鑒
一、 流程管理的起源與發展
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種以規范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的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是一種以顧客為導向,通過跨職能協作,不斷提高企業所有流程增值能力的系統化管理方法與技術。流程管理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但是,流程管理思想的萌芽卻源遠流長。伴隨著這種萌芽的出現,一系列流程管理技術也逐漸浮現和發展。根據各個時期流程管理的特點,流程管理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流程管理的萌芽和發展階段;流程管理的初步形成階段;流程管理的系統和成熟階段。在流程管理發展各個階段,先后出現了多達數十種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本文只對各階段出現的帶有標志性的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技術作一簡要分析,并對其演進的趨勢作出總結。
流程管理思想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泰勒時期。20世紀初,泰勒提出的流程思想隱含于實際工作和方針手冊的條款中,當時的流程管理思想被稱為“方法和過程分析”(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alysis)。伴隨著科學管理的出現及管理科學的發展,流程管理作為管理本身的一個屬性,也自發的萌發和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技術。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出版,標志著管理理論的誕生。管理學大師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對此曾有高度的評價,他認為,“科學管理的出現開創了運用知識來研究工作流程的先河”。泰勒首先倡導對工作流程進行系統的分析,這種思想成為工業工程的主要思想。在工業工程領域,制造工作被分為設計、加工、裝配和測試四種活動。流程管理在當時主要是指對原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裝和總裝活動在整個車間內的組織和物流工程的控制。
二、 流程管理的演進趨勢
從整個演化歷程來看,流程管理將成為管理理論與實踐中最核心的概念,而流程管理技術則成為管理技術中的核心技術、主流技術。流程管理的發展演變呈現出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與平臺化的趨勢。從不同視角對其發展歷程作出分析,制造企業流程管理技術的發展表現為以下趨勢:
1. 流程技術由隱性化向顯性化的發展趨勢。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出版,標志著管理理論的誕生。這時,流程管理思想和流程技術就隱含于泰羅的“方法和過程分析”(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alysis)之中。流程管理在當時主要是指對原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裝和總裝活動在整個車間內的組織和物流工程的控制。”流程”一詞并未出現,而是以”方法”和“過程”的概念出現,可以理解為流程及流程技術的隱性萌芽。以后,甘特圖、福特的流水線、全面質量管理技術等等,一直到MIS、ERP企業資源計劃出現,無不是流程技術的進步與完善,流程管理技術也由隱藏于過程研究、方法研究與效率研究等的陰影中逐漸顯現出來。盡管如此,但直到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邁克·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提出企業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概念后,流程才真正由隱性轉為顯性,由后臺走向前臺,由配角轉為主角,基于流程的各種管理技術才突飛猛進的發展起來。隨后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企業應用集成(EAI)、工作流管理等的出現和應用,使流程管理走向了一個新階段,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流程管理思想的明確提出,標志著一個新的管理變革時代的到來。
2.流程技術由單一流程技術向綜合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從流程管理技術所包含的內容及涉及的方面可以看出,流程管理技術經歷了這么幾個階段:階段流程管理技術;單一流程管理技術;綜合流程管理技術。技術發展本身也表明了流程管理技術向復合化、綜合化、集成化發展的趨勢。
階段流程管理技術,如泰羅的“方法和過程分析”,是對某一活動的某一個小的階段進行流程分析和流程優化,甘特圖也屬于這一類型。
單一流程管理技術是對企業中某一活動的整個過程所進行的流程管理,包括福特的流水線、全面質量管理技術等九種。如福特的流水線是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的優化,全面質量管理技術是對整個質量控制流程進行優化,這一階段的流程管理技術主要是圍繞著企業的某一活動的整個過程展開。
綜合流程管理技術是指涉及到企業中兩個以上的活動流程管理技術,MRPⅡ(制造資源計劃)可以看作是這一形式的開端。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是在物料需求計劃(MR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編制產品和零部件的生產進度計劃、物料采購計劃,而且還可以直接從系統獲得各種財務信息如銷售收入、庫存資金占用量和產品成本等,是一個覆蓋企業全部生產資源的管理信息系統。不難看出,MRPⅡ最主要的進步在于,它實現了業務數據同財務數據的集成,同時將JIT(Just In Time,意為“即時”)的運營模式和MRP的計劃模式進行了整合,改變了財務信息嚴重滯后于生產信息的現象,并成為指導和修正生產活動的標準,從而達到企業整體盈利的總體目標。其后所出現的并行工程、ERP企業資源計劃等技術都具有這樣的功能,并且在此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擴展,諸如向前、后端擴展的SCM和CRM、從企業內部擴展到企業外部的ERPⅡ及流程管理系統技術等,充分體現了流程技術的綜合性特點及流程發展的綜合性、網絡化技術的總體趨勢。
3. 流程技術逐步走向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戰略重要性早已被人們所認識。從流程管理技術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信息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從起初的企業內部生產信息的管理,到企業內部信息全面管理,一直到內外信息集成。從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經歷了這么幾個階段:從泰羅的“方法和過程分析”到20世紀70年代閉環MRP,這一階段信息處理主要集中于企業內部,并且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較低,我們稱之為企業內部信息初級管理階段;80年代MIS的出現,標志著企業內部信息全面管理階段的開始,特別是ERP的出現,使企業內部制造、財務、銷售、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整合起來,并支持集團化、跨地區、跨國界運行,以達到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的目的,從而推動了各類制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SCM——供應鏈管理的出現,則把流程管理技術的發展推進到內外信息交流整合的階段,創造企業信息化流程,實現對企業信息流程的再造,使企業能夠以流程為核心建立信息系統,并支持企業國際化運作。
4. 電子化與網絡化進一步結合的趨勢。縱觀流程管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其電子化、網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網絡化技術的出現要早于電子化,它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于美國,它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應用是分不開的,并隨著計算機及其軟件技術的發展,網絡計劃技術的應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網絡計劃技術是對流程設計、流程優化及流程控制有用的工具,它的出現可以看作是流程管理技術網絡化的開端。而80年代產生的MIS是一個以計算機為工具,具有數據處理、預測、控制和輔助決策功能的信息系統,可以看作是流程管理技術真正電子化的開端。正是電子化的發展使得流程管理技術真正發展并成熟起來,而電子化與網絡化的結合,使得流程管理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帶來了管理學的一場革命——流程管理革命,它適應于信息時代的流程管理思想并將取代傳統管理思想,成為管理思想的主流。
5. 模塊化、標準化與平臺化的發展趨勢。從流程開發設計的角度看,流程開發技術逐漸由傳統開發與設計階段,經過電子網絡化開發階段向標準化、模塊化開發階段發展。特別是流程建模語言(BPML,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流程管理系統(BPMS,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的出現,使流程管理技術進入了模塊化、平臺化開發階段,它們使得業務流程能夠直接、迅速地執行,就像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執行SQL(數據庫查詢語言)一樣,而不需要開發任何軟件。這極大的縮短流程開發時間,也使得流程管理技術的普遍應用成為可能。可以預計,隨著這一技術的逐漸完善和普遍采用,一場新的流程管理的風暴將會到來。就像windows技術帶來電腦應用的革命一樣,流程管理的模塊化、平臺化技術將帶來流程管理的革命。
6. 外部化、擴展化趨勢逐步加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流程管理技術也由內部局部流程管理技術階段經過內部整體流程管理技術階段發展到逐漸外部化階段。也就是說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內部局域流程管理階段、內部網絡化階段、外部網絡化階段和電子商務階段。
內部局域流程管理是指在網絡計劃技術出現之前,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生產運作環境下的流程管理技術和方法,是在制造業中使用的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單一流程技術。如泰羅的“方法和過程分析”、甘特圖、福特的流水線、全面質量管理技術。
網絡化的內部網絡化階段指IT網絡技術在企業內部管理中應用的狀態。自從20世紀50年代網絡計劃技術的出現到90年代ERP產生出現之前,這一時期是企業內部網絡化階段。這一時期,流程管理由單一流程轉變為企業內部的整體流程。ERP就是典型的企業內部網絡化應用。
企業外部網絡指企業之間的信息網絡。這一時期,企業由內部的流程管理擴展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流程管理。SCM就是面對最終消費者的所有環節的相關供給廠商形成的一個縱向網絡鏈,也是企業外部網絡化階段的典型代表。
電子商務階段就是在SCM的鏈條上再加上企業與海關、銀行、稅務、保險等橫向聯絡,縱橫交錯起來就構成了覆蓋全社會的電子商務。可見,企業的流程管理不僅僅局限在企業與企業之間,而是擴展到全社會。流程管理系統就是電子商務階段的典型的代表。
三、 流程管理的發展對我們的借鑒
21世紀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市場變為顧客驅動,企業的競爭變為交貨期、質量、成本、服務等全方位的競爭。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顧客需求的不斷變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所面臨的全球經濟競爭,我國企業必須徹底改變舊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重新確定企業在供需鏈中的地位,盡快建立起一種新的企業間合作伙伴關系,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因此,西方幾十年的流程管理發展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吸收和借鑒。
1. 適應管理發展潮流,積極引進、學習和應用流程管理的思想和技術。
首先,要轉變觀念,摒棄落后的管理理念。先進技術的使用需要符合系統要求的特定的管理及技術環境,特別是在我國的環境下,信息系統的實施有賴于企業流程的重組。只有摒棄落后的管理思想,潛心研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只有企業解決了觀念、機制等問題之后,ERP等先進技術,才能成功實施并發揮效益。
其次,創建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和組織一個良好的團隊。成功地實施及應用流程管理的技術,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作支撐,否則實施工作中必定遭遇障礙。“流程化”的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員工之間密切合作、相互配合。要成功的實施流程重組,則必須組建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團隊成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能力,如:對西方流程管理思想和技術有充分的認識;全面了解和分析系統的客戶應用需求狀況;對流程進行徹底地改造有迫切的要求等等。
2. 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發展電子網絡化技術,為流程管理的實施建立良好的技術基礎,以產業信息化推進管理現代化。目前,流程管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電子網絡化階段,流程管理需要以電子網絡化技術為基礎,而我國目前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總體上說,與實施流程管理等先進的管理方式還相差很遠。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發展電子網絡化技術,為流程管理的實施建立良好的技術基礎,以產業信息化推進管理現代化。
3. 建立政府推動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機制,政府實施戰略引導和公共服務,制定相應的科技政策和戰略。在實施流程管理過程中,政府的支持是企業獲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流程管理的發展過程中,許多關鍵技術的推廣和采用,無不體現著政府的影響。如全面質量管理技術、管理信息系統、企業流程再造的推廣應用,政府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又如20世紀末期,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出現的電子商務,也無不體現著各國政府的影響。目前,我國政府根據全球科學日新月異和世界新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客觀需求,著力進行體制改革,利用政府行為促進信息技術的衍生和發展。在推進流程管理的過程中,政府應實施戰略引導和公共服務,并制定相應的科技發展政策和戰略,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產業信息化推進管理現代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4. 后發優勢與發展階段相結合,采用合適的流程管理模式,實施本土化與現代化的融合。流程管理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的管理基礎和技術基礎決定了企業能夠建立和應用怎樣的信息系統和管理模式,信息系統的應用應該與企業的管理基礎和技術基礎相適應,這是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規律。全面認識我國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規律,對流程管理技術的實施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從計算機投入商業使用到現在,企業信息系統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面向事務處理階段、面向系統階段和面向決策階段。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了面向事務處理階段的后期。該階段的主要矛盾在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以滿足各項事務處理的需要。對于企業而言,明確了自身所處的信息系統發展階段,就能夠對實施過程的困難和復雜性有充分的準備,能夠正確確定工作重點,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流程管理技術,而且有利于形成對實施結果的合理預期,這些都是成功實施流程管理的極為重要的條件。流程管理也是戰略管理,必須從戰略高度來選擇流程實施技術。企業在選擇項目時應注意:統一流程自動化和工作流模型、指導流程的執行和操作、健全的流程管理和分析、協作的模型支持、標準裝置、高度可靠性等,立足建立一個科學的流程管理模型。這樣,才能實施后發優勢與發展階段相結合,采用合適的流程管理模式,實施本土化與現代化的融合。
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對國際、國內流程管理技術現狀與趨勢的分析和比較,我們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制造企業對流程管理技術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水平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運用流程管理技術進行管理的范圍小,流程管理功能實現的程度低,大部分流程管理工作仍是手工操作或者簡單的計算機電算化。與國際制造業流程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流程管理成功的經驗,提供適合我國制造業的流程管理途徑,改善企業的運營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制造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 結束語
流程管理從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出現以后開始萌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流程管理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主流的管理思想,成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有效工具。而在我國對這一思想的學習、引進和研究則處于起始階段。所以,積極學習、研究流程管理思想和方法,對于我們面對加入WTO后的激烈市場競爭,對于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對于我國的工業化與管理現代化,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艾舟,梅紹祖.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2):105-107.
2.DeToro I McCabe T.How to stay flexible and elude fads.Quality Progress.1997.30(3):55-60.
3.Peter F.Drucker(1993),Post 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Harper Collins,pp.36-37.
4.哈佛管理叢書編纂委員會.哈佛管理叢書:最新企業管理大辭典.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1983.
作者簡介:張志剛,碩士,運城學院金融與投資研究所講師;黃解宇,博士,運城學院金融與投資研究所、同濟大學金融衍生品研究所教授;岳澎,博士,運城學院經濟管理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