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石油資源豐富,是我國在拉美開展油源外交的重要對象國之一。但是,2007年1月,厄瓜多爾“主權祖國聯盟運動”左派領袖拉斐爾·科雷亞上臺執政后,大幅度提高石油溢價收入分享比例,并積極謀求重返歐佩克,同時還強勢要求與外國石油公司重新談判石油合同。如何認識厄瓜多爾石油政策變局對我國石油投資的影響以及如何防范并化解投資風險,有必要進行跟蹤研究和深入分析。
一、厄瓜多爾調整石油政策的具體措施
長期以來,石油問題一直是厄瓜多爾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之一。由于國內黨派林立,利益分化嚴重以及政局動蕩不安,厄瓜多爾的石油政策難以保持連續性。面對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并保持在高位,為強化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和分配權,科雷亞政府以強硬姿態對厄瓜多爾的石油政策進行了調整。
第一,提高石油溢價收入分享比例。圍繞石油分成比例和石油稅收調整,厄瓜多爾與外國跨國石油公司進行了多次博弈。早在2005年9月,厄瓜多爾前總統帕拉西奧在其任期內,一直努力重新修訂政府與外資石油公司之間2:8的產品分成比例,擬將政府所占份額由20%擴大至50%。2006年3月,厄瓜多爾議會通過的石油法修正案規定,厄瓜多爾將與外國公司重新談判已簽訂的產品分成合同,厄瓜多爾將分享石油溢價收入的60%,而余下的40%歸外國石油公司所有。外資石油公司對這一規定表示強烈反對,最后這一比例鎖定在各自分享50%的水平上。2007年10月,科雷亞政府把50%的分享比例提高到99%,只給外資石油公司留下1%。
第二,重新談判石油合同。科雷亞執政后,就已簽署的石油合同,極力要求與外國石油公司重新談判。2007年初,科雷亞政府成立了“石油合同審計委員會”,主要調查外國石油公司遵守合同的情況。為推動石油合同的重新談判,科雷亞政府還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其人員由國家石油公司石油合同管理部門、能源礦產部的律師、國家審計部門的審計以及財務專家構成。能源礦產部明確表示,重新談判后的石油合同平均期限將保持在5年左右。
第三,重返歐佩克。由于高昂的會費以及配額限制政策,厄瓜多爾于1992年退出了歐佩克。科雷亞總統一直宣稱,厄瓜多爾退出歐佩克是一個錯誤,并積極謀求重返歐佩克。2007年10月,厄瓜多爾向歐佩克提交了恢復其成員國地位的申請文件。同年12月5日,在阿布扎比歐佩克成員國能源部長會議上,厄瓜多爾被正式吸納為成員國,同時獲得了日產52萬桶石油的產量配額。重返歐佩克后,科雷亞政府決定償還所拖欠的500萬美元會費,計劃將在3年內還清。
此外,科雷亞政府還中止了一些歐美跨國石油公司與厄瓜多爾簽署的石油合同,并加強了與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的石油公司合作。為提高石油產量,厄瓜多爾從委內瑞拉引進了新的石油開采技術,并向印度尼西亞國有石油公司提供了亞馬遜地區已廢棄油井資料,以便加強兩國石油合作。厄瓜多爾也與我國的石油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涉及勘探、生產、運輸、儲存、石油服務、環境保護及人員培訓等方面。
二、厄瓜多爾調整石油政策的原因
厄瓜多爾調整石油政策純屬他國經濟主權,無可非議。科雷亞總統高舉“21世紀的社會主義”大旗,多次到委內瑞拉尋求治國經驗,極為稱贊查韋斯政府的石油國有化措施。雖然厄瓜多爾石油政策調整尚未達到國有化程度,但是,科雷亞政府強化石油資源控制權的政策目標非常明確,這也是基于科雷亞政府執政理念的現實選擇。
第一,經濟主權不可動搖。科雷亞自競選以來一直高度推崇“21世紀社會主義”理論,致力于社會公平、公正和發展。科雷亞對厄瓜多爾以往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持批判態度,認為2000年厄瓜多爾放棄了本國貨幣主權而采用“美元化”是厄瓜多爾的恥辱。上臺執政后,科雷亞主張恢復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曾多次表示,外國石油公司掠奪了屬于全體厄瓜多爾人民的石油資源,石油利益應屬于國家,這是國家經濟主權的充分體現。
第二,科雷亞新政亟需財力支持。為改善中下層民眾的醫療、衛生、教育及住房條件,科雷亞政府先后提出了“社會發展計劃”、“厄瓜多爾計劃”、“2007-2010年國家發展計劃”等多個施政方略。實施這些計劃成本高昂,僅“2007-2010年的國家發展計劃”一項就需要40多億美元的資金。厄瓜多爾的財政收入高度依賴石油工業,石油稅收占財稅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科雷亞政府擴大分享石油分配比例,可為其實施新政提供財力支持,并鞏固其執政地位。科雷亞政府把“油價上漲而產生的超額利潤”分享比例提高到99%之后,按當前油價估算,此舉每年可增加近9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第三,擴大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和合作。厄瓜多爾重返歐佩克,擴大其在國際能源市場影響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厄瓜多爾的國際地位。簡而言之,厄瓜多爾之所以重返歐佩克是因為厄瓜多爾通過歐佩克可以加強與其它成員國在石油領域的技術合作、分享石油市場信息以及與其它成員國的國有石油公司交流管理經驗。此外,回歸歐佩克之后,科雷亞政府不僅可以從歐佩克成員國獲得優惠貸款以及技術援助,而且利用歐佩克的配額機制,可以增加與外國石油公司在產量方面的博弈籌碼。
三、厄瓜多爾石油政策調整對我國投資的影響
自2003年以來,我國一些國有石油企業陸續進入厄瓜多爾,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我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公司均已在厄設立分公司,其項目以購買區塊勘探與開采權益、開展石油工程承包為主,投資金額近20億美元。厄瓜多爾此次驟然調整石油政策,尤其是提高石油溢價收入分享比例以及重新談判石油合同,使我國的石油企業在贏利能力、投資回收等方面將會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第一,投資風險與厄方簽署的合同類型有關。根據厄瓜多爾石油法,厄方的石油管理實行的是工作合同制度。工作合同制度是一種合同性授權,外國石油公司有權利獲得成本油和利潤油。凡是與厄方簽署產品分成合同的石油公司,受到厄方此次石油政策調整的沖擊則較大。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化公司因購買區塊勘探與開采權益,所受影響比較嚴重,而長慶石油公司因簽署石油工程服務合同則受到的沖擊不大。
第二,投資回收風險增大。厄方石油政策調整在短期內是否會造成我國石油企業虧損,還難以判定。投資盈虧點不僅取決于石油價格,原油產量也是影響我國石油公司盈虧的重要因素。長期來看,由于我國在厄瓜多爾的石油投資項目以區塊勘探和原油開采為主,厄方提高石油溢價收入以及石油合同重新談判的不確定性,不僅壓縮了我國石油公司的利潤空間,而且也放大了投資回收風險。
第三,難以回避追加投資。1990-2005年期間,厄瓜多爾20%的森林因石油開采被破壞。厄瓜多爾此次調整石油政策,在環保標準、勞工權益保護等方面更加嚴格。在石油合同重新談判過程中,科雷亞政府在環保、勞工權益等方面,以強勢姿態提出了更多要求。科雷亞總統明確表示,外國石油公司務必嚴格遵守環保標準,并對以前的環境破壞提供補償。勿庸置疑,厄瓜多爾在環保以及勞工權益方面提出的新條件,需要我國石油公司必須追加一定的投資。
四、防范和化解我國石油投資風險的應對之策
近年來,石油產區的印第安人問題、政局動蕩不安以及石油分配政策不明朗,一些外國石油公司已從厄瓜多爾撤資。雖然科雷亞政府的石油政策調整尚未達到國有化程度,但是強化石油資源控制權和分配權的政策目標非常明確。我國石油企業挺進厄瓜多爾實屬不易,對厄瓜多爾石油政策的“誤讀”,只能導致對投資風險的“誤判”。為防范和化解我國石油企業的投資風險,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謹防潛在的政治風險。石油問題長期以來是厄瓜多爾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之一,因政局不穩,其石油政策的連續性較差。厄瓜多爾國內政治分歧較大,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沖突短期內難以化解。如果科雷亞政府實施的“21世紀社會主義”新政遭到右派勢力的強烈抵制和反對,一旦引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動蕩,其能源政策勢必會有重大變數。為防范厄方潛在的政治風險,我國石油公司要與厄方政府保持良好溝通,跟蹤其政局變化。
第二,選擇風險較小的投資合作方式。目前,厄方主要采取5種石油合同類型,即服務合同、產品分成合同、合作合同、特殊服務合同和邊際油田的開發與補充勘探合同。因合同類型的性質各異,厄方調整石油分配政策對外國石油公司投資風險的影響也就有所差別。自2003年以來,厄瓜多爾調整的分配政策主要集中在產品分成比例和石油溢價收入分享比例兩個方面。因此,從厄瓜多爾石油管理制度、決策體制、政策變化特點出發,選擇適宜的合作方式,可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第三,動態監測厄方經營環境變化。2006年9月,世界銀行研究認為,大部分拉美國家的企業生存環境已經好轉,只有厄瓜多爾停滯不前,企業生存環境與非洲國家等同。厄瓜多爾企業生存環境較差主要體現審批程序繁雜、勞動力穩定性差以及進出口費用較高三個方面。2007年9月,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按照國家競爭力的排名,厄瓜多爾在131個國家競爭中居103位。因此,應從總體上動態監測經營環境變化,以防突發事件的發生。
第四,要與歐美石油公司劃清界限。作為“主權祖國聯盟運動”的左翼領袖,科雷亞總統反美傾向明顯,其能源政策中含有一定的外交意圖。2006年5月,因厄瓜多爾中止了與美國西方石油公司開采合同,西方石油公司一直試圖與厄瓜多爾重新談判,解決法律糾紛問題,但是厄瓜多爾對此置之不理。科雷亞政府調整石油政策調整并非針對中國,同時也沒有關閉與外國石油公司談判的大門。科雷亞總統訪華回國后,曾表示對于像中國這樣友好的國家,其石油投資不必經過招標程序。在處理我國與厄方的石油投資糾紛中,我國的石油企業要與西方石油公司劃清界限,在中厄兩國友好的大局下,通過外交渠道協商解決。
第五,社會風險不可輕視。厄瓜多爾社會問題錯綜復雜,歷史累積性和新生社會矛盾互相交織,社會動蕩不安。2007年7月初,我國在厄瓜多爾位于亞馬遜地區的石油項目遭到當地鬧事者的沖擊。早在2006年11月,就發生過此類事件。當地數百名肇事者砍倒樹木,封鎖通往油田的道路,破壞油田的輸油站及部分生產設施,給我國的石油公司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厄瓜多爾的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狀況、種族沖突、階層矛盾等因素構成的社會風險,必須做出科學評估。對于重大社會事件,要及時跟蹤分析其來龍去脈以及對投資項目可能會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