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六年之久的醞釀,歐洲議會終于在2006年12月13日通過了一項化學品管理的新法規《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簡稱REACH法規(Registration,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該法規已于2007年6月1號頒布生效,并將于2008年6月1號正式實施,從而REACH法規取代了歐盟現行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該法規是繼歐盟的WEEE、RoHS、EUP三大環保指令陸續頒布實施后的又一輪新的貿易壁壘,也是中國入世以來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REACH法規涉及化學品大約3萬種,覆蓋上百萬種由化學物質制成或添加了化學物質的配置品和制成品。按照規定,該法規內未豁免注冊義務的任何化學物質的每一制造商和進口商,須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提交注冊信息進行注冊,否則將不得在歐盟市場銷售使用。該法規涉及范圍廣、影響巨大,將對我國化工乃至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藥等及相關企業造成巨大沖擊。
根據REACH法規規定,企業只有對分階段物質進行了預注冊,才可以獲得3~11年的過渡期,并且預注冊僅對于分階段物質適用,非分階段物質則沒有過渡期,需要在制造進口前完成注冊。
一、預注冊的重要性
據報道,2005年我國出口到歐盟的化工產品品種達964個,出口額達82.3億美元。2006年出口到歐盟的化工產品品種達980個,出口額達到90億美元。從我國出口到歐盟石油和化工產品的結構來看,多數是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產過程污染比較嚴重的低附加值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缺乏相關的數據,或短時間內達不到歐盟的技術標準。REACH法規實施后,歐盟較高的注冊要求和費用將迫使我國部分企業開拓歐盟以外的市場,建立新的貿易渠道,而新的市場的開發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入。
此外,REACH法規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化學品的生產商,還囊括了進口商、下游產業等多個領域。歐盟化學品生產商或出口企業無疑會將巨額檢測費用轉嫁給下游企業,這對中國化工進口企業來說將增加成本。這樣整個化工行業的利潤格局將被打破:一方面會造成我國進口化學品成本的上升,并轉嫁給下游企業,引起化學品下游企業產品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處于下游的相關出口產品將被要求提供必要的檢測證明,從而增加企業的支出,其產品很可能因缺乏價格競爭而被歐盟市場拒之門外,這包括廣泛應用化學品的紡織、服裝、鞋、玩具、家具等等。同時,還會引起眾多的人員失業,據初步估計,目前我國化學品進出口企業約有3萬余家,按歐盟標準95%是中小型企業,約有100萬員工,該法規可能會導致20萬人失業。
另外,歐盟新法規的實施,由于會普遍提高產品的生產成本,而那些原來成本高、利潤小、污染環境、危及人身健康的產品,會因負擔不起巨額的檢測費用而只能是盡量不往歐盟國家出口產品,其生產地可能會從歐盟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我國也將面臨這種轉移的沖擊,受到不良影響。
目前REACH法規已經正式實施,而我國許多化工企業還處于觀望階段,反應遲緩,甚至有一些企業已經決定放棄歐盟市場。對貨物出口到歐盟的企業來講,在2008年11月30日前產品及時進行預注冊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法規的規定,企業只要提供化學品分子式等很有限的資料,就可以參加預注冊,參加預注冊的企業可以享受到3年、6年、11年不等的注冊過渡期,并且過渡期內企業產品對歐盟的出口不受影響,同時也為企業注冊的準備贏得了時間。而如果不進行預注冊,那么在2008年11月30日以后,制造商或進口商必須中止相關物質在歐盟境內的一切活動,一直到注冊成功為止,該物質才可以繼續生產或進口到歐盟境內,這意味著他們將會等待2~10年的時間,并將喪失歐盟良好的市場機會。同時,進行了預注冊的制造商或進口商,就可以參加物質信息交換論壇,成為化學物質注冊的發起人之一。通過信息的交流,可以避免重復的試驗,尤其是脊椎動物試驗,從而大大減少檢測費用。并且可與其他企業平攤費用,極大限度的降低了企業檢測、注冊成本。因此,對積極參加預注冊的企業來說,不僅不存在高昂的費用問題,還可以牢牢把握歐盟的市場。
因此,我國的出口企業必須積極進行相關產品的預注冊,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從容應對REACH法規,最大限度的降低注冊成本;另一方面也為企業開拓歐盟以外的市場贏得了時間。此外,也大大降低了歐盟等發達國家利潤小、污染毒害性強的產品及其生產地向我國境內轉移的可能性。
二、預注冊的主體
REACH法規規定進行分階段物質預注冊的主體只有以下三類:
1.制造商是在歐盟國家內生產相關物質的自然人或法人;
2.進口商是在歐盟國家內定居并對進口負責的自然人或法人;
3.非歐盟的制造商指定的在歐盟境內定居或創辦的“唯一代表人”。
法規限定只有以上三種人才可以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提交相關信息,進行物質預注冊。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中國企業的注冊,必須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在歐盟設立分公司;
第二種、委托歐盟境內的法人或自然人進行REACH注冊;
第三種、委托國內的代理機構進行REACH注冊。因為歐盟只認可其自己公司的注冊,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代理機構需要在歐盟境內有分公司。
以上幾種方式中,第一種方式的成本最大,涉及的環節最多,這種方式較適合于規模較大的企業。第二種方式易于獲取歐盟下游市場的信息;第三種成本相對低廉。第二種和第三種可以聯手同行,實施聯合注冊。
三、預注冊的方式
預注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潛在注冊人直接登陸歐盟化學品局的網站,在REACH-IT網站上輸入預注冊物質的相關信息(預注冊在線系統),該種方式只適合單一物質的預注冊;第二種是潛在注冊人將預注冊所準備的各種信息數據根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所規定的文件格式進行存儲,將這一系列文檔打包上傳到預注冊在線系統。文檔打包這種形式允許預注冊者在所呈交的文件當中含有多種物質的預注冊信息。這些文檔的格式必須與REACH所規定的結構相符合。REACH-IT系統也允許由總公司或母公司為下屬企業的物質進行預注冊。不過即使由總公司注冊,預注冊也能保證下屬企業(法律實體)的獨特性。
四、預注冊需提交的相關信息
每年分階段物質(包括不受限制的中間體)的數量大或等于1噸的每個潛在的注冊人,都應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提交如下信息:
(1) 附件VI第2部分規定的物質名稱,包括EINECS和CAS編碼,或者如果沒有該編碼,任何其他的特性編碼;對于這些物質,可獲得的信息與附件XI第1.3部分和第1.5部分的應用有關。
(2)其姓名、地址以及聯系人的姓名,以及適當時,如附件VI第1部分規定的按第4條要求代表他的人員的姓名和地址。
(3)設想的注冊的期限和噸位范圍。
五、預注冊具體流程
首先,化學物質的制造商或進口商確定其物質是否為分階段物質,只有分階段物質才可以進行預注冊。
第二步,化學物質的制造商或進口商確定該物質的年制造/進口量是否大于1噸。小于1噸的物質則無須進行預注冊。
第三步,物質的年制造/進口量大于1噸的制造商或進口商直接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提交物質預注冊的相關信息。
第四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預注冊的信息存入IUCLID數據庫,并公布已預注冊物質的名稱及相關信息,以供企業信息共享。
此外,我國企業在進行預注冊前,應該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咨詢該物質是否已經預注冊。如果已經有人預注冊,可以考慮與注冊人共享數據等事項;如果沒有預注冊,也可以聯通相關企業進行聯合預注冊,企業之間分攤注冊檢測的成本,互通信息,共享數據成果。
參考文獻:
1、歐盟REACH法規法律文本(中文譯稿),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劉燕君,柯木珍.歐盟環保法規、指令介紹及應對措施[J]. 電子質量,2007,(8):76-81
3、彭光明. 透視REACH預注冊[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7,(18):20-23
4、郭永華,林振興,等。我國企業聯合應對歐盟REACH法規的研究[J]. 中國
5、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07,(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