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貸款能力下降,農民自有資金嚴重不足,而春耕生產又迫在眉睫,迫使農民更多地尋求民間借貸來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
2007年,吉林省部分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等自然災害,在糧食減產、糧食價格先高后低等因素影響下,農業貸款沉淀問題突出,導致2008年備春耕生產資金緊張。
2007年末,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到期農業貸款169.2億元,貸款實際收回126.7億元,沉淀金額42.5億元,沉淀率達25.1%,比同期增加14.9個百分點。其中,受災較嚴重的松原、白城、吉林等地區到期農業貸款沉淀的情況更為嚴重(見表1)。
農業貸款沉淀主要原因
農業旱災等自然災害嚴重,糧食減產。2007年吉林省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旱災,糧食產量出現欠收。根據吉林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7年全省糧食產量2454萬噸,比上年減產266萬噸,減產幅度達9.8%。受災較重的白城市糧食減產109萬噸,受災農戶22萬戶,涉及貸款7億元不能及時償還。松原市玉米減產172萬噸,減產幅度達35.8%。
糧食價格逐漸回落,農民未售糧無法還貸。2007年糧食價格走勢與上年相反,呈高開低走態勢。以松原市為例,玉米的收購價格開始是0.58元/斤,最低降到0.52元/斤,降幅10.3%。春節過后,糧食水份減少,逐漸變干,玉米的價格還是沒有超過入冬時的收購價。超級稻的收購價格開始是0.93元/斤,目前平均只有0.73元/斤,降幅達到27.4%。2008年物價普遍上漲,尤其肉、禽、蔬菜及其他農副產品的漲幅較大,使農民對玉米價格的期望值過高,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據調查,到目前為止,省內農戶的玉米有50%尚未出售,水稻有40%尚未出售。洮南市有14家糧庫及50多家個體收購戶因2007年糧食價格先高后低,先期進行收購的業戶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造成后期無人收購,農民賣糧難。據對乾安縣安字信用社的調查,2007年該信用社對鹿場的農戶發放貸款400萬元,目前收回的尚不足100萬元,沉淀率達到了80%。而該信用社2003~2006年度發放的貸款,到期基本全部收回。
交通不暢,糧油外銷受影響。2007年10~11月鐵路車皮不太緊張時,因玉米水分高無法脫粒出售。進入12月份以來,企業收了糧卻因鐵路運力緊張,發生請車難、發運難的現象。特別是2008年春節前后,因受南方雪災影響,南方的公路運輸基本癱瘓,鐵路運輸又正值春運高峰,要保證旅客的安全出行,除保證煤炭運輸列車外,其他貨物基本停運。所以,收購企業和收購戶已囤積的糧食無法外運,因資金積壓和受存儲量的影響,現都已停止收購。1月份,延邊州進關方向車皮只批了36個,最大運量不到2200噸。前郭縣吉拉吐鄉宏利加工廠2008年旺季以來一節車皮也沒有申請到,直接導致稻米加工停頓。
主渠道投放的糧食收購資金不足,外引南方客戶的收糧資金也不到位。據調查,松原市農發行從2007年12月至今累計投放糧食收購貸款10.6億元,同比少投4.1億元。延邊州21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中,9戶企業因資信等級不夠等未能獲得農發行貸款,其余12戶企業雖有資格獲得貸款,但農發行出臺新規,要求糧儲企業在9月底前必須將上年收購的糧食處理完、償還貸款后,方予發放新貸款。而由于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在銀行要求的期限內多數企業不可能及時處理完上年糧食,因此,造成多數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延遲獲得貸款,糧食收購開秤晚,12戶糧儲企業獲得農發行貸款24312萬元。遼源市農業發展銀行對糧食收購企業基本實行了禁貸,只有部分個體倒糧戶收購糧食,因資金不足,收購乏力。同時由于今年糧價先高后低,形成收購虧損的局面,南方糧商攜款到北方求購糧食的明顯偏少。

“打白條”現象再度出現,影響農民售糧積極性。由于糧食收購資金不足,“打白條”的現象非常普遍。調查顯示,松原市兩戶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業華潤賽力事達有限公司和吉安生化乾安酒精有限公司收購玉米需要15天到45天左右才能結算,長嶺縣海源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收購玉米8000余噸,結算的不足一半。四平市個別糧食收購企業收購糧食時都不給現錢,打白條現象時有發生,賣糧農民要想變現還要通過中介人,花好處費才能實現,嚴重影響了農民售糧積極性。據統計,四平市農民手中現有30.8億元白條沒有變現。由于見不到現金,農民不愿意出售糧食。
農業貸款沉淀的影響
春耕資金整體缺口增大。2008年吉林省農業生產正常需求資金241.1億元,農村信用社能夠發放貸款89億元,農民自籌60億元,仍有92.1億元資金缺口,同比增加25.5億元,增長38.3%,缺口率達到38.2%,同比增長7.4個百分點(見表2)。
直接造成農民自有資金不足。2008年全省農民自籌資金60億元,比上年減少20.4億元,下降25.4%。農業受災使農民自籌生產資金的能力降低。調查發現,松原市2008年有貸款需求的農戶13.3萬戶,比上年增加15%,增加農戶約2萬戶左右,貸款需求額度10億元,較上年增加2億元,增長20%。通化市2008年全轄有貸款需求的總戶數17.7萬戶,比上年增加1萬戶,增長5.9%,貸款需求增加1億元。白城市有貸款需求的農戶28.6萬戶,較上年增加0.6萬戶,增長2.08%,貸款需求約32.9億元,較上年增加5.1億元,增長18.3%。
農信社新的信貸投放能力減弱。2007年末,全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能力為89億元,比上年減少22.5億元,下降20.1%。
其他融資渠道相對狹窄。由于2008年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5.5%的高點,各金融機構的營運資金都比較緊張,融資渠道與往年相比更加狹窄。除信用社自身組織存款和向人民銀行申請支農再貸款外,只有向資金市場拆借資金,增加了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
民間融資有抬頭的趨勢。農村信用社貸款能力下降,農民自有資金嚴重不足,而春耕生產又迫在眉睫,迫使農民更多地尋求民間借貸來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據調查,2008年四平市13.2億元的春耕資金缺口將完全通過不同形式的民間借貸彌補。據對延邊州轄區500戶農民家庭進行問卷調查顯示,91.6%的農戶認為因賣糧難,沒有收入將影響到春耕生產資金;60.6%的農戶希望通過銀行借款解決春耕資金;30.8%的農戶希望通過民間借貸解決;8.6%的農戶通過親朋借款解決。
對策建議
加大支農再貸款投放力度。2008年雖然國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但信貸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應從緊,應適當加大支農再貸款的投放力度,積極支持農業備春耕生產。
加大對農民的糧食直補和購買農資補貼力度。在面臨通貨膨脹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控制物價上漲,在包括農資等大多數商品價格均已上漲的同時,糧食價格卻呈下降態勢,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收益,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因此,建議加大對農民的糧食直補和購買農資的補貼力度,彌補因糧價下跌及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損失。
積極引導農民早賣糧。有關涉農部門應深入農村向農民宣傳適價而售的思想,轉變農民的惜售心理,及早賣糧變現。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