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08年1—3月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3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949家,同比下降25.2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4.14億美元,同比增長61.26%。3月份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577家,同比下降28.0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86億美元,同比增長39.60%。同期,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31.95%,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7.51%;原歐盟十五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24.7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1.15%。
今年1-3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依次為:香港(119.81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50.40億美元)、新加坡(12.37億美元)、日本(10.71億美元)、韓國(10.57億美元)、美國(10.06億美元)、開曼群島(9.52億美元)、薩摩亞(7.68億美元)、臺灣省(5.10億美元)和毛里求斯(4.72億美元),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 87.89%。
2007年中部地區外貿高速增長
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統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1年多來,中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對外貿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07年全年中部地區進出口743.2 億美元,增長37.7%,增長速度以絕對優勢列各區域之首,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14.2個百分點,區域內各省份外貿均呈現出“大則穩、小則進”的增長態勢。
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外貿穩健發展,增長速度低于中部地區總體水平 。“十五”以來,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外貿規模始終列中部地區前三位,以較為平穩的擴張速度逐步拉開了與區域內外貿規模較小三省的差距。隨著2006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中部外貿普遍快速發展,安徽、湖北、河南外貿增長依然保持了穩健態勢。2007年全年,安徽、湖北、河南外貿增長率均低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安徽省外貿規模以明顯優勢穩居中部地區榜首;湖北次之,但受近兩年進口增長放緩影響,增長速度為中部地區最低;河南列第三位,其出口超過湖北居第二,進口則低于山西位于第四。
山西、湖南、江西三省外貿發展加速,但湖南省發展后勁明顯低于山西、江西兩省。山西、湖南、江西三省外貿規模偏小,隨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尤其是2007年,山西、湖南、江西三省的外貿增長明顯加快,外貿規模迅速擴張,2007年分別為2001年的6倍、3.5倍和6.2倍。
128家紡織品進出口企業首獲3A信用等級證明
128家中國大型紡織企業16日被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授予3A信用等級證明。這是中國首次為紡織企業評定并發放企業信用等級,以鼓勵數萬家中國紡織企業更好地進軍國際市場。
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名錄,除了廣東省絲麗國際集團服裝有限公司、上海市紡織原料公司等128家企業獲得3A評級外,另有廣西吉天貿易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獲得了2A評級。
中國化工品遭遇歐盟貿易壁壘
日前由歐盟、東盟等組成的項目組在南京召開“中國中小型企業應對REACH法令能力”建設培訓研討會上表示,受REACH法令的影響,中國化工品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2007年6月1日,歐盟REACH法規正式生效。其將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藥等500多萬種制成品全部納入注冊、評估、許可3個管理監控系統。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每年向歐盟供應商出口大于1噸的化學物質都要在歐盟進行預注冊。到2008年12月31日,屆時未經預注冊的化學品將無法進入歐洲市場。
歐方公布中國—歐盟最新貿易統計數據
法新社(www.afp.fr)于今年4月23日公布了中國-歐盟最新貿易統計數據。據歐方統計,中國是增長最快的歐盟對外出口市場。2003-2007年,歐盟對華出口增長75%。2007年,歐盟對華出口額為720億歐元。
——五年來,歐盟自中國進口年增21%。2007年進口額為2310億歐元。
——歐盟對華貿易逆差每小時增加1700萬歐元。2007年逆差為1590億歐元。
——2006年,歐盟邊境查獲仿冒品中的近80%來自中國。歐盟相關企業認為中國侵犯品牌、專利和知識產權使其在華年營業額損失20%。
——2007年,中國出口額位居世界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德國和美國。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約占國際貿易的7%。
——歐盟服務貿易企業難于進入中國市場。自2001年以來,中國頒發了2.2萬個通訊業經營許可證,其中外國企業僅占7個。中國限制在通訊、銀行和建筑領域的投資。在華外國律師事務所只允許雇傭中國律師。
——中國的貿易壁壘使歐盟企業年營業額損失210億歐元。
——2006年歐盟在華投資37億歐元,2005年為59億歐元;2006年中國在歐洲投資21億歐元,2005年為4.41億歐元。
2007年俄并購市場增長61%達1790億美元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4月24日報道來自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消息,2007年俄羅斯并購市場同比增長61%,達1790億美元。并購數量同比下降22%,從1210起減少至941起,但并購平均價值增長107%。并購最活躍的是工業生產、公共服務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分別為161起、145起和143起。并購市場資產值相當于GDP的14%,對俄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作出不小貢獻。吸引外資參與的國際并購案增長了10%,為206起。與俄進行國際并購案數量最多的國家是英國、美國和德國,并購額最高的是意大利、德國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