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七大把“服務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責寫入黨章,標志著基層黨的建設理念的新提升。“服務黨員”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現實要求。
關鍵詞:服務黨員;基層黨建;理念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8)05-0011-03
黨的十七大把“服務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責寫入黨章,這是對我們黨關心和愛護黨員這一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標志著基層黨的建設理念的新提升,賦予基層黨的建設以新的課題。
一、“服務黨員”的重要意義
將“服務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在黨的工作中,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在黨的建設上,就是要以黨員為本,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促進黨員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黨的基層組織不能僅僅把黨員定位于受教育、被管理和監督的對象,而是要同時作為服務的對象,進而將黨組織服務黨員與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有機銜接起來,才能更好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落到實處。
將“服務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由黨的執政地位和黨的先進性所決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要增進黨內和諧,進而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這就要求增強黨組織服務黨員的功能。實踐表明,黨組織服務群眾,是凝聚民心、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同樣,黨組織服務黨員,也是凝聚黨心、化解黨內矛盾、促進黨內和諧的有效方法和基本途徑。通過黨組織服務黨員,使黨員從心靈深處感受到組織的尊重,黨員作為黨的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遵守黨的章程和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會更加自覺和主動,全黨在思想和行動上會更加一致,從而促進黨內和諧。同時,黨組織服務黨員,也會大大增強黨員進取和奉獻的動力,積極自覺地做好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因此,強調黨組織對黨員的服務職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將“服務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責,也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現實要求。黨的先進性要通過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出來,其關鍵就在于激發黨員保持和發揮先進性的內在動力。激發內在動力的途徑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驅動力是利益。因為,有目的地追求人的利益,通過人的自覺活動實現人的利益,是人類存在的自覺本性,共產黨人也不例外。過去人們對正當利益的追求曾經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抑制乃至扭曲,使我們的社會發展失去了本應具有的生機和活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利益意識日益覺醒,也使整個社會煥發出強大的內在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組織如果不自覺地承擔起服務黨員的職責,幫助黨員追求和維護自身合法的正當利益,尤其是不善于給黨內的弱勢群體以應有的關愛,那么,黨員保持和發揮先進性的內在動力就會衰減。因此,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把服務黨員納入基層黨組織的職責范圍顯得尤為必要。
二、“服務黨員”的實踐依據
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不少地方的黨組織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創新基層黨的建設,注重增強黨組織對黨員的服務功能,已經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創新基層黨的工作理念,提出“三個服務”。順應新時期黨員思想更加活躍、流動更加頻繁、需求更加多元化的新形勢,一些地方的黨組織率先創新基層黨建理念,把服務黨員明確納入黨組織的職責范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市委提出的“三個服務”的理念。早在2006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黨員經常性教育制度的意見》等三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京辦發〔2006〕31號)中,就明確提出了堅持“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這樣“三個服務”的理念,并從不同方面做出了部署。這“三個服務”,把黨員服從組織領導與組織服務黨員有機統一起來,把組織服務黨員與黨員服務群眾有機銜接起來,實現了基層黨的工作理念的新飛躍。現在,“三個服務”的理念已經為越來越多的黨組織所認同和接受。
二是建立黨員服務機構,全方位服務廣大黨員。近些年來,黨員服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不少地方應運而生。比如在上海,自2001年普陀區曹楊新村社區成立上海市第一家黨員服務中心以來,目前已建立各級黨員服務中心200多個,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完整網絡。又比如在寧波,通過整合全社會各種有效資源,已建成近千個黨員服務中心,構建了遍布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工業(商貿)園區的黨員服務咨詢網絡。類似這樣的服務機構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這些機構按照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理念,開展黨務工作政策咨詢、黨建知識教育傳播、提供黨員活動場所、接納群眾入黨申請、接轉黨員組織關系、幫扶生活困難黨員等服務,為廣大黨員提供思想關懷、生活關懷和人文關懷,成為溫馨的“黨員之家”,深受廣大黨員的喜愛。
“三個服務”的基層黨建工作理念和各類黨員服務機構的建立,實現了寓教育管理于服務之中,用服務來促進教育管理,從而以一種沒有強制卻更具號召力的方式影響廣大黨員和群眾,提高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舉措,廣大黨員深切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增強了黨員意識和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從而更加自覺自愿地在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服務黨員”的現實要求
做好服務黨員的工作,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依據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和實踐經驗,做好服務黨員的工作至少應當做到以下“八個把握”:
第一,把握服務黨員的內涵。依據黨的性質、宗旨、使命和所處的歷史方位,服務黨員是指黨組織以促進黨員個人的發展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目標,以幫助黨員實現符合黨的利益的自我發展為著力點,給黨員以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精神等多方面的經常性關心和愛護。
第二,把握服務黨員的原則。服務黨員應做到“七個結合”,即:普遍關心黨員與重點幫助黨員相結合;解決黨員思想問題與解決黨員實際困難相結合;對黨員的生活關懷與精神關懷相結合;幫助黨員追求各項合理合法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相結合;幫助黨員解決生活困難與增強其創業活力相結合;黨組織幫助與黨內同志互助相結合;服務黨員與服務群眾相結合。
第三,把握服務黨員的內容。一是在思想上關心黨員,幫助黨員解疑釋惑。要定期對黨員隊伍的思想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與有思想問題的黨員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幫助解開思想疙瘩,增強信心。二是在政治上關懷黨員,幫助黨員維護權益。要暢通黨內信息傳遞渠道,建立各級黨組織對黨員的情況通報制度,進一步增強黨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三是在事業上關心黨員,幫助黨員建功立業。要分層次、分類別研究促使黨員成長、成才的措施和辦法,把黨的事業的需要與黨員個人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四是在生活上關愛黨員,幫助黨員解決困難。要特別注重做好對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的老黨員,缺乏謀生手段的下崗職工黨員的幫扶工作。
第四,把握服務黨員的責任。一是中央和地方黨組織的責任。中央和地方黨組織是服務黨員的領導責任主體,要注重對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加強思想引領、提供政策支撐、指明總體要求、創造必要條件、營造良好氛圍。二是基層黨組織的責任。黨的基層組織是服務黨員的直接責任主體,要經常了解、把握并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反映黨員的需求,制定和落實具體服務方案,創造性地做好服務黨員的工作。三是黨員個體的責任。黨員個體既是黨組織服務的對象,又是服務其他黨員的責任者。黨組織要組織、鼓勵和引導黨員發揚團結互助精神,努力形成黨員之間互相關愛、互相服務的良好局面。
第五,把握服務黨員的重點。黨組織要堅持以人為本,為不同的黨員或群體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的服務,務求把黨組織的關愛送到每個黨員的心坎上。一是在服務的對象上要抓住重點,突出普通黨員和基層干部,特別要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下崗失業職工中的黨員、生活困難的黨員和老黨員解決實際困難。二是在服務內容上要貼近服務對象的急切需要。比如,面向機關事業單位黨員,要注重為他們創造公正公平的進步機會;面向社區無職黨員,要注重開展好再就業服務;面向生活困難黨員,要積極開展扶貧濟困;面向外出務工黨員,要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及時與他們溝通思想,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第六,把握服務黨員的載體。一是按照現行黨組織設置建立黨員服務工作機構,可在縣(區)建立黨員服務中心;鄉鎮黨委和街道黨工委建立黨員服務站;社區、村黨支部(總支)建立黨員之家;農村自然村和市區居民樓區建立黨員服務點,為黨員提供一個學習、活動、交流、互助的場所,使之成為黨組織關懷黨員的溫馨家園。服務對象要立足黨內、面向社會,立足黨員、面向群眾;活動設施要向黨員、群眾開放,不僅為黨組織和黨員服務,也為未建立黨組織的基層單位和流動黨員、黨外群眾服務,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向社會化、開放式、服務型轉變。二是積極運用互聯網,構建服務黨員的電子網絡。要依托已有黨建網站,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拓展服務黨員的功能和空間。比如,可以利用網絡傳遞信息的互動性和超時空特點,為黨員就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自由討論的平臺;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黨組織各類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從而增強活動的實效性,等等。
第七,把握服務黨員的機制。一是健全困難救助機制。要多渠道籌集黨員關懷服務基金,對因突發事件造成生活困難的黨員提供救助,對生活水平低于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線的黨員發展生產提供扶持,對年老、孤寡或殘疾的生活困難黨員定期進行走訪慰問。二是健全權利保障機制。積極引導有關部門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通過監督、指導、幫助、協調等方式,更好地保障黨員的各項民主權利。三是健全黨員素質提升機制,整合各種黨員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四是健全互助服務機制。推廣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生活困難黨員群眾的制度;開展機關黨員駐村幫扶活動,手把手、面對面地幫扶生活困難的黨員和群眾;在基層黨員中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讓致富能力弱的黨員與致富能人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四是建立精神關懷機制,幫助黨員維護心理健康,提高精神生活的品位和質量。
第八,把握服務黨員的取向。服務黨員要以促進黨員的全面發展和黨員先進性的發揮為基本價值取向。要通過對黨員生活上照顧、精神上引導、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導、發展上幫助,促使黨員政治進步、能力提升、生活改善、精神愉悅,最大限度地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創造活力、提高文明素質、滿足精神需求,真正使黨員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切實把服務黨員落實到促進黨員全面發展、更好地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上來。□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