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一詞前些年在中國出現時,主要是窮人平民使用,多為農民討征地費,下崗工人討“買斷費”。但近年“維權病”如流行感冒,與時俱進,躍過白領直達金領,進入了“富人維權”新階段。中國第一女首富張茵在今年兩會上批評“勞動合同法”對企業主的不公平,就被稱為中國“富人維權”的新高潮。2008年3月27日谷歌搜索網上,“富人維權”相關信息已達7140000萬條。其中有蘇州一豪宅業主因房產維權被關押44天,有廣西某“富商小區”集體維權花費數百萬元……這就讓人起疑心: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的“富人維權”新浪潮,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它將何去何從?
深圳新近出現的華僑城東方花園維權案,似乎可以讓人們看清“富人維權”的困境和出路。
華僑城乃深圳“金領之區”,因有濱海湖灣,茂林修竹,緊鄰“世界之窗”景觀,進出有深南大道,房價為深圳最高峰,居住于此的雖然并非全是富人,但因其中有許多大款金領和白領,農民工常常稱它為“富人之區”。其中介于世界之窗和民俗村之間的東方花園,因為小區內有面積達數萬平方米的草坪而被譽為“深圳綠化最好的小區”。2003年以來,因為深圳房價不斷飚升,開發商開始違反規劃,讓與小區無關的高架輕軌架入花園,擋住許多業主家窗口風景,擅自將業主共有的會所出租對外經營,不讓業主免費使用。于是,從2004年7月開始,東方花園業主開始組織起來簽名抗議,并與地產商和政府有關部門對話。然而這一將近四年的“富人維權”,始終沒有結果,地產商在有關部門的放縱下,一面與業主進行曠日持久的馬拉松對話,一面對維權積極分子進行恐嚇和分化瓦解,并繼續違法新建別墅區。特別是當2007年東方花園房價猛升一倍多時,地產商更是進一步擴大違建規模,2008年3月竟然在小區一優美草地上新建一個別墅群,占地達一萬多平方米。這讓東方花園業主群情激憤,以在小區拉抗議橫幅和投訴上訪等方式加大維權力度。期間幾次與地產商雇傭工發生肢體沖突,公安、政府等部門皆介入調解,但地產商的違建項目仍在繼續。即使政府有關部門出面召開了調解對話會,兩天后《羊城晚報》又對開發商作了春秋筆法的委婉批評,事情仍然沒有實質進展。
這一“富人維權”困境的根本原因何在?透過其細節,可以總結出三條:
其一,東方花園業主人心不齊——八百多名業主中,只有四百多名在抗議書上簽字,而參與靜坐抗議的只有幾十個老弱病殘,領頭出面交涉的是一個心慈口善的老大姐。其實東方花園藏龍臥虎,若是全體團結一心,運用各自的人際關系和智慧,解決問題的效率一定會高于現在的馬拉松投訴。
其二,“業委會腐敗”,徒有虛名,姓“商”不姓“業”——東方花園早在十年前就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但多年來,業委會一直受物管處和地產商暗中控制。此次面對開發商擅自在小區的大草坪上增建占地4058.70平方米的9棟聯體別墅牟取暴利,東方花園業委會不但不代表全體業主投訴制止開發商,反而站在開發商利益上冷淡業主們維權申訴。如此由貓變鼠的偽業委會,其中權錢交易之腐敗,可想而知。可見,富人再多再富,若是沒有建立能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民間組織,也與農民工一樣,在一盤散沙狀態下,不可能有效維權。
其三,政府職能部門腐敗或瀆職——在此次對話中,東方花園的地產商(深圳華僑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聲稱自己的擴建工程并非違建,有深圳政府規劃部門的建設許可證。但其實多有“土地二次轉讓”嫌疑——國家從2003年9月起就停止了別墅用地審批,東方花園的N1地塊的別墅用地在這之后是怎樣獲批的?政府規劃部門出爾反爾,將自己原來定為綠化用地巧立名目改變為住宅用地,難道其中就沒有不為人知的權錢交易?
這說明,今天阻礙“富人維權”的最大障礙,仍然是政府腐敗!看來必須采取強有力措施,方能貫徹胡錦濤主席在今年兩會上強調的“干干凈凈為民服務”。有些富人曾以為權錢交易的腐敗會有利于富人生活,現在看來,恰恰相反,腐敗永遠只會有助于極少數特權者和奸商。對于廣大中產階級而言,只有與下崗工、農民工等窮人一道,將維權與反腐敗結合起來,以民主法制建設一個高效廉潔的新政府,才有可能擺脫“富人維權”困境。□
(作者系著名雜文家)
責任編輯:張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