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汽的并購重組是系統整合,以“軟”整合入手,以文化整合為靈魂,引領管理整合,并以文化為載體,滲透先進的管理理念,以管理整合為核心,貫穿整合全過程,最后導入資本收購的“硬”整合,對接無形資本整合和有形資本整合
在全球范圍內,并購已經成為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許多企業并購后未能實現期望價值,據美國的一份權威資料表明,在西方發達國家,并購之后真正實現了良性發展的僅占全部并購案例的30%-40%,有相當一部分并購失敗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后期整合,從而導致雙方最終分手,不成妻、反成仇。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公司(下簡稱江汽)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有近10例并購重組獲得了成功。從1996年12月接手合肥客車廠,進軍客車市場開始,連續十多年年產銷增幅保持在50%以上,2001年超過5萬輛,2004年超過10萬輛,到2007年發展壯大為年銷售近18萬輛、年銷售收入過100億的綜合型汽車制造企業,形成了以江淮汽車為主體,客車、重工機械、零部件以及物流業比翼齊飛的4大板塊、兩項事業。這在國內甚至國際企業中都十分罕見。
整合安凱始于文化
江汽是一家地方國有汽車企業,國有資本投入很小。在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競爭激烈的汽車業要做大做強,一是要有較強的產品研發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資本運作創新能力。自1996年以來,江汽先后托管、兼并、收購,整體接收了多家破產企業,實現了對安徽省內7家企業的改造。
2001年,安徽省政府決定對汽車產業進行戰略調整,由此拉開了江汽集團與安凱集團公司兼并重組的序幕。
2003年12月31日,江汽以1.74億元收購安凱汽車股份公司的28.12%控股權。此役使江汽在日后獲得了裂變式的發展。
收購完成后,江汽對安凱的重組既沒有大規模地進行“換血”,也沒有匆忙地進行資本和產權的對接,而是創造性地進行了系統整合。
安凱因主要子公司經營不理想,出現資金斷流,導致企業嚴重虧損、瀕臨破產、負債高達8億元。如果直接從資本入手全面兼并,看似容易,但無法化解安凱多年形成的各種矛盾,甚至給江汽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為此,江汽管理高層一致認為只有從文化整合入手才是上策。
首要問題是轉變觀念。培養員工“企業興衰,我有責任”的意識,樹立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理念,凝心聚力推進企業發展,這就必須樹立先進的企業文化。而文化整合只能采用潛移默化的方法和步驟,江汽在文化傳導上采用先理念傳入,再推行企業制度文化,最后實現企業文化的對接,也就是同化、規范、融合三大步。
部分安凱的員工過去吃慣了“大鍋飯”,對外來的先進文化有一種排他心理,因此江汽非常注意文化導入的層次性。在企業文化的整合過程中,先傳入先進文化的理念,讓員工耳熟能詳,建立對企業文化共同的認知,實現在文化理念上的對接。通過建立溝通機制,使員工認同公司的愿景,增進員工對江汽發展的架構和發展的前景有更深地了解,激發員工的發展信心,從而建立共同的信念,實現文化同化。
在理念和管理文化上對接以后,逐步推進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和企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設立“40+4”的工作學習制度,即在周一至周五工作40個小時,周六上午組織員工學習4小時,其中包括各種管理、合作的內容。同時讓安凱的管理層進江汽學習,然后帶著先進的管理理念回到安凱,執行有效的管理,通過這種學習型組織從理念上整合安凱,使安凱在企業文化和員工的精神面貌上發生深刻的變化。
通過融合形成江汽與安凱共同的價值觀,促進了職工隊伍的穩定,減少了重組中的故障成本,創造性地對接企業的無形資本整合和有形資本整合。
“1+1>2”
早在1997年,江汽集團就拋出繡球贏得“合客”心;時隔數年,江淮又借道合肥客車公司攬廣東臺山客車廠入懷;步步緊扣,2003年9月集團出資區區1.7億,在消化了安徽客車3億余元的債務后控股該公司,為江汽沖擊汽車界一流梯隊地位博了個頭彩。
在控股安客之前,作為江汽利潤來源的底盤業務受到了市場的沖擊。底盤屬于中間產品,銷量關鍵看下家,一旦下家的業務擴大,他們就會研發自己的底盤技術,所以只有將底盤與整車聯合起來考慮才會有出路。與安客的聯合對江淮來說是雪中送炭。
安客“炭”送過來了,江汽的“火”也點起來了。首先,江汽對安客的殼進行了清理。用了整整兩年多時間,對安客公司作了文化整合,管理整合,讓無形資本的整合引導有形資本的有效整合。對產品結構也作了規劃——將單一的豪華型客車調整為以豪華客車為主打,推進中高檔公交車、旅游車系列的開發。第二步,江汽又通過與安凱集團進行資產置換,對不良資產進行了處置,公司經營資產的質量有了相當的改善。
江汽有國內先進的底盤技術,1997年以后經營合肥客車廠又積累了豐富生產管理經驗,而這些為2003年成功整合重組安凱集團打下基礎。
目前江汽集團擁有江淮汽車、安凱客車兩家上市公司,這在全國汽車工業企業中屬少有的。它不僅形成了產品開發、市場銷售等諸多方面的優勢,而且在產品結構上形成轎車、MPV、SRV、卡車、客車、底盤和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為主導產品的門類齊全的綜合型汽車集團公司。其中,客車底盤可保持國內絕對第一的位置,客車形成韓國現代技術和奔馳賽特拉技術兩翼齊飛的格局。這樣,在商用車產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又促進了安徽成為中國一流的商用車的生產基地,使江汽在商用車領域的龍頭地位更加鞏固。
并購重組要發揮資源整合優勢,不能為大而兼并,為大而大,兼并重組后要能取長補短,實現產業鏈優勢互補,發揮資源的整合優勢,發揮規模效應。江汽正是以產業鏈為整合主干并發揮產業鏈優化效應的,同時在技術的應用和引進、營銷系統、品牌延伸等方面有機整合。這種整合思路使得江汽在一連串的并購中實現了“1+1>2”的效果。
董事長左延安在江汽集團成立之時提出的“系統思考,團隊學習”的企業理念,在江汽集團的整合發展中得到了有效的運用和驗證。江汽兼并重組成功之奧妙,關鍵在于江汽的并購重組是系統整合,以“軟”整合入手,以文化整合為靈魂,引領管理整合,并以文化為載體,滲透先進的管理理念,以管理整合為核心,貫穿整合全過程,最后導入資本收購的“硬”整合,對接無形資本整合和有形資本整合。以產業鏈整合為主干,發揮系統資源的整合優勢,形成一條無縫對接的系統整合路線,使優秀的企業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取長補短,發揮出單個環節無法替代的整體整合裂變能量。
P.S.薩德沙納姆在《兼并與收購》的開篇中明確指出:“收購和兼并通常使兩個相互獨立的具有不同公司特性、文化和價值體系的組織包容在一起。所以, 成功的收購兼并取決于不同組織之間如何進行有效的整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