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率危局》
向松祚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中國經濟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也正在由傳統貿易層面轉入現代金融層面。作為新興的市場經濟大國,中國在獲得寶貴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金融市場縱深開放、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加強、資產價格持續攀升帶來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如何掌控金融市場的自主權,如何確保金融安全,實現縈繞百年的強國之夢,中國經濟上下求索的重要關頭需要指點迷津的鋒芒之作。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譽為“思想深邃,見解獨特,學識淵博,中國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向松祚博士所著《匯率危局》一書,其突出特點就在于對歷史事件的理性解讀和深入反思。
作者開篇就從美元本位制如何支配全球金融貨幣體系入手,闡釋了國際貨幣體系演變所遵循的“帝國定理”,指明了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中長期存在的“位置決定腦袋,利益決定行動”的基本制度安排。同時,作者不僅從宏觀上清晰地指明了“美元霸權”的本質所在,而且十分精細地列舉并剖析了日本、拉美、東亞等地金融危機的經典案例,揭示了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現實世界中,沒有約束的美元和浮動匯率引發全球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膨脹而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真實景象,為我們理解百年貨幣“大歷史”和國際金融格局提供了嶄新的思維路徑和思考平臺。
《匯率危局》同樣高度關注現實。作者以獨特而敏銳的視角,指出毫無約束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動匯率體系仍然是當今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根源所在,并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綜合癥”的兩大突出特征為切入點,對中國資本價格通脹而實體經濟通縮的內在真相和中國貨幣政策的兩難取向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作者強調,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實質是美、日出于國內政治和金融控制的需要,利用浮動匯率機制,傾瀉資產泡沫,制造金融危機,坐享漁利的故伎重演。而“從基本經濟面看,人民幣絕對沒有長期升值的內在基礎,亦遠遠算不上真正的國際強勢貨幣”,如果屈于壓力任由匯率自由浮動,中國將有可能重蹈其他地區金融危機的覆轍。歷史會不會重演,歷史能不能重演?作者已經敲響了警鐘,振聾發聵。
特別需要指出,《匯率危局》摒棄了同主題圖書“只破不立”的做法,專辟章目,濃墨重筆闡述了中國金融開放的基本戰略。作者不僅強調中國金融開放要以最大限度利用國際貨幣和資本市場,盡力規避美元本位制、浮動匯率體系和國際熱錢沖擊所伴隨的巨大風險為基本出發點,更明確指出,“國際儲備貨幣或本位貨幣,必定要以首屈一指的綜合國力和產業科技競爭力為堅強后盾”。必須完善國內金融體系,使資本流轉順暢,轉向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領域,夯實經濟基本面;必須開展金融外交,以大國心態和充分準備從容應對來自國外的壓力。所舉戰略前瞻而務實,條條切中要害,直指中國金融市場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
《匯率危局》延續了作者一貫堅持的創作風格,邏輯嚴謹且內容充實,語言犀利又充滿激情,融可讀性與思想性為一體,使人既能領略閱讀的暢快之感,又能體驗思想的魅力,即使個別觀點值得商榷,有的論據還需推敲,但通讀該書仍有益于激發思考,開啟智慧,有助于我們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