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渠道本來就比較多,而相對弱勢的普通民眾所面臨的問題更迫切需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民主政治的平臺變成一種利益博弈的平臺,不僅造成公共權力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因為弱勢利益群體的利益被忽略而埋下隱患

在本屆全國兩會期間,有一個焦點問題,至今爭論激烈。那就是:代表委員該為自身爭取利益嗎?
爭論源自全國政協委員、曾經名列胡潤富豪榜之首的張茵。
在本屆政協會議上,張茵共提交了三個提案。一位女政協委員對張茵的3個提案進行了評析:一個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應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她本人的玖龍紙業公司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降低富人稅負,把月薪10萬元以上的最高累進稅率從45%減至30%,而她本人就是富人;三是鼓勵企業進口先進高效的節能環保設備,給予5年至7年的免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過渡期限,而她本人的企業是會造成嚴重污染的造紙業。
張茵的提案全部圍繞自己的切身利益展開。
同樣引起激烈爭議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身為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的曹淑敏,她在小組討論中發言時說:“手機通話費不是高收費。”立刻引起了現場一片嘩然,其他政協委員馬上“群起而攻之”,認為話費高不高“應該與收入水平相比”。同時,認為曹淑敏所說“漫游費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三”,“是因為原來的收費太高”的緣故。
而來自湖南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干脆聯名提案:“懇請國家支持資金118億元,解決我省災后恢復重建的基礎設施、工業生產、農林牧漁等方面的資金缺口”。以提案的方式要錢,這并非一個先例。
那么,代表委員該不該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爭取利益呢?
在這一問題上,存在著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贊同者認為,代表、委員代表其所在的利益集團發言,真實表達自己的主張,提交相關議案、提案,使得我們的民主政治更具有真正豐富的內容,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不也是這樣的嗎?
反對者雖然不少,但大都沒有說到核心問題上。這正是筆者撰寫此文的原因。
西方國家的議員,的確在極力為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爭取利益,有時候甚至不惜撕破臉皮,這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特色。但是別忘了,西方國家的議員是從基層選舉中一步步走出來的,他們代表了選區多數人的利益,自然應該為他們說話,否則,他們就會被選民趕下臺。可見,西方民主政治有兩個重要前提:其一,從下至上的選舉制度。其二,退出機制。
而我們的代表和政協委員名額是有限的,其代表、委員的資格的取得源于其參政、議政的能力與素質,代表、委員的名額分配并非是利益博弈的結果,也不是均衡分布的。并非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利益群體、每一個機構甚至每一個企業,都有人能夠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當然,這一點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所決定的。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下,代表委員參政議政所談論的國事,考慮的是大局,目的是促進這個國家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并非小的、局部的利益。
顯然,每個代表與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所應關注的,并非其小集團利益,更非一個企業或一個機構的利益,而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并且,我國也沒有西方那樣的退出機制,代表、委員除非犯錯誤,否則一般都能平安度過任期。
不妨舉個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
如果張茵代表的僅僅是一些企業家的利益、資方的利益,那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她將和誰去博弈呢?制衡她的力量是誰呢?——當然,這種博弈與制衡在其取得政協委員資格之前就應該展開——畢竟,博弈與制衡是民主政治中很重要的元素。顯然,在政協會議上,既沒有人跟她博弈,也沒有力量能夠制衡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協委員完全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團爭取利益,是不公平的。因為那些利益攸關者(比如工人、污染受害者等)沒有相關代言人與企業家的代言人平等對話,平等爭取權益。
在話費問題上同樣也是如此。作為電信部門的政協委員,他們可以說現在的話費不貴。問題是,消費者怎樣看呢?所幸,在這個博弈過程中,其他政協委員作為消費者,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起到了替代消費者的作用。但并非每一個領域都有這樣的巧合、都有這樣的幸運!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因此,從代表、委員的資格認定一直到兩會上的種種討論,都沒有利益制衡。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代表或委員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團爭取利益,都容易使政治力量發生傾斜,也容易使相關政策產生傾向性,這顯然有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性質。而且,有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牟取私利的嫌疑。比如,我國《代表法》明確規定:“代表有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意見。有關機關、組織必須研究并答復。”也就是說,即使人大代表的建議帶有為自身爭取利益的成分,公權力也需給予高度重視,這在某種程度上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
應該認識到,目前,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渠道本來就比較多,而相對弱勢的普通民眾所面臨的問題更迫切需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民主政治的平臺變成一種利益博弈的平臺,不僅造成公共權力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因為弱勢利益群體的利益被忽略而埋下隱患。同時,還可能因代表、委員的角色錯誤,導致相關政策的偏移。如前所述,并非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有人成為代表或委員,如果代表委員只為自己所在利益集團爭取利益,將使相關政策的公正性發生偏移。那些沒有代表、委員代表他們利益的行業或企業,有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
因此,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架構下,代表、委員應該以大局為重,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使民眾能夠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使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而這,不正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目的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