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保險,作為綠色中國保駕護航之險,勢必會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達1200億元,絕大部分損失最終由受害者、國家和社會來承擔——這種殘酷、不合理的現實或將很快成為歷史。2月18日,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向新聞界通報,國家環??偩趾椭袊1O會近日聯合發布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路線圖。兩部門將于今年對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企業,易發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業和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特別是近年來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和行業開展試點工作。
綠色保險,作為以被保險人因污染環境而應當承擔的環境賠償或治理責任為標的的責任保險,是環保總局繼2007年“綠色信貸”后推出的第二項環境經濟政策(本刊曾于2007年11期發表《環境經濟政策催生“綠色上市公司”》),是促進“綠色中國”進程的重要一步。對企業而言,它的環境污染風險可以得到轉移;對政府而言,以往的“義務”埋單將結束;對民眾而言,他們遭受企業環境污染的索賠將順利起來。綠色保險,作為綠色中國保駕護航之險,勢必會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做出巨大貢獻。
環??偩值摹熬G色算盤”
環??偩值木G色保險政策或可謂逼上梁山。潘岳表示,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7555個大型重化工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相應的防范機制卻存在缺陷,導致污染事故頻發,嚴重污染環境,危害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2007年國家環??偩纸訄筇幹玫耐话l環境事件達到108起,平均每兩個工作日一起。而由于善后處理沒有機制保障,往往是企業污染政府埋單,受害者索賠無門,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2006年6月12日,在山西省繁峙縣,一輛油罐車在運輸過程中泄露,當地政府擔心污染飲用水源地,不得不拿出6000萬元來處理污染。2005年,僅政府因重大環境污染事件而支付的賠償金額就高達118億元。民間的環境污染訴訟更是多不勝數,而受害者因受制于缺少法律支持,索賠難度很大。
對形勢有了這樣一個基本了解,我們才能明白環??偩志G色保險算盤的良苦用心。潘岳介紹,環保部門將會同保監會在“十一五”期間,初步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重點行業和區域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試點示范工作,初步建立重點行業基于環境風險程度投保企業或設施目錄以及污染損害賠償標準。到2015年,基本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基本健全風險評估、損失評估、責任認定、事故處理、資金賠付等各項機制。
在操作層面,環境污染責任險將按照以下四個步驟實施:確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法律地位;明確現階段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承保標的以突發、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直接損失為主;環保部門、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三方面各司其職;環保部門與保險監管部門將建立環境事故勘查與責任認定機制、規范的理賠程序和信息公開制度。
我們看到了環??偩值木薮鬀Q心,推進綠色保險,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中國企業的“綠色尷尬”
在總體上看,中國企業還遠沒達到主動承擔環境污染責任的程度。2007年4月,國家環??偩峙c中國保監會調研組赴吉林、浙江省就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發現:“大部分企業支持推行環境污染責任險,但對該保險能否滿足環境風險保障需求存在疑慮”。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代表擔心國內保險公司不具有承保一些大額污染責任的能力。對此,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董波笑稱:“保險業有一句話,沒有賠不起的保險,只有買不起的保險。”
用綠色保險在中國的現狀來說明中國企業的尷尬可能更有說服力。據報道,國內第一家推出污染法律責任保險的外資保險公司美亞保險,至今只有外資企業前去購買過。而內資保險公司遲至2007年12月29日,才有華泰保險公司推出兩款場所污染責任保險。
這很能反映出中國企業的環境風險意識比較弱,更透露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淡薄。反正有政府埋單,怕什么?頂多交上一點點罰款。像2005年的“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環境污染事件”的松花江污染事件,肇事者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僅受罰款100萬(根據我國法律,環保部門對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單位最高罰款上限為100萬元),治理成本主要還是政府做了承擔。
讓我們來看環境污染責任險起源地美國的一個案例。據美聯社2007年10月8日報道,因燃煤發電造成的酸雨侵蝕了美國東北部山區,美國電力公司同意以46億美元了結歷時多年的環保訴訟,這是美國政府迄今為環保訴訟開具的最大罰單之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罰之下,莽夫何處安身?
這樣看來,中國的企業包括保險公司確實很需要惡補環保課。當然,他們會發現,一個愿意承擔環保責任的公司會贏得尊重、得到認可,為公司吸引人才、持續發展加分。
綠色保險的“制度保險”
綠色保險是利國利企利民之舉。然而,離開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一切的美好都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我國的綠色保險目前還僅僅是試行的政策,缺乏法律強制性,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應該用法律來為綠色保險來開路。
首先,盡快為綠色保險做法律正名。按保險模式來看,綠色保險主要分為:以美國和瑞典為代表的強制責任保險;法國的以強制責任保險為主、任意保險為輔的模式;德國的兼用強制責任保險與財務保證和擔保相結合的制度。在中國高速工業化,環境污染已嚴重到一定程度的現狀下,采用較為嚴厲的保險模式應該更有效。相關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頒布于1989年,已不能很好地適應今天的需要。
其次,出臺鼓勵綠色保險的相關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給與相關保險公司、投保公司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等。
第三,在環境污染的監管上,改變監督形式、提高監管效率。目前中國與環保相關的部委包括環保總局、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等12個部委,這在一定程度上復雜了監管,影響了效果。2007年全國“兩會”期間,民建中央副主席馬培華建議設置環境部,改革現行的管理體制,實行環保管理體制的“有限垂直”領導,破除地方和部門分割。如能統一環保監管,對推行綠色保險而言無疑是福音。
2月25日,潘岳向新聞界通報環??偩终桨l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保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綠色證券是繼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之后的第三項環境經濟政策。2月26日環??偩止剂?008年第一批“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名錄,該名錄是作為綠色貿易政策的基礎內容之一。環保總局如此密集動作的信號十分明顯:國家正大力推行著環境經濟政策,直接相關者——企業需積極應對。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后發表的《人類環境宣言》宣布:“人類有權在一種能夠過尊嚴和福利的生活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并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環境的莊嚴責任”。綠色保險,正是承擔這種責任的重要措施。當然,建設綠色中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正如溫家寶總理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所號召,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于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環境保護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讓我們的祖國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