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巴菲特、劉邦、項羽,還是柳傳志和宗慶后,他們都對人性的缺點“至察而心通明”,他們身上,有一種“擇人任勢”的管理真經
《孫子》講,“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戰爭中“情勢”瞬息萬變,誰能善于制造情勢、把握情勢、駕馭情勢,誰就能統領“勝勢”。只有這樣,才能“治眾如治寡”,才會“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擇人任勢”,是很精辟的管理真經。
沃倫·巴菲特的管理哲學

每一位經營大師,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學。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喜歡簡樸的處世之道,盡量規避復雜。他對那些內在邏輯合理的事物存有深深的敬意。他用很直白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管理哲學:“自己怎樣揮舞棒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場上有人能將棒球揮動得恰到好處。” 他高度評價他的團隊:“伯克希爾的總裁們是管理藝術的天才,而且他們像經營自己的產業一樣用心經營伯克希爾。我的工作是別擋著他們的路,別妨礙他們的工作,然后就等著去分配他們所掙回來的收入。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76歲的巴菲特,領導著一個平均年齡77歲的高層管理團隊。深奧冷峻的智慧與鄉巴佬的幽默完美組合,巴菲特一點也不為他的高齡團隊難堪:“教小狗學會老狗的本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管理團隊年輕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時候,巴菲特憑借什么認為“教小狗學會老狗的本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營管理這個行當頗具獨特性。無論是什么行業的經營管理,說到底都是琢磨人。左右大局的,不是什么管理技巧,而是一種價值判斷,一種人們內心是與非的取舍和因與果的邏輯。
價值判斷大多不是外力灌輸的,而必須是感同身受的東西。許多事情,經歷不到,就體會不到。巴菲特很自豪,他領導的團隊已經有8個總裁超過75歲,他確信,“老狗”比“小狗”有更多智慧的力量。
劉邦的法寶

巴菲特的理念,不難在中國的傳統智慧中找到同樣明晰的表達。
2200多年前,中國秦末劉邦、項羽起伏的演義,可謂典范。項羽因戰起家,異常驍勇,卻不善戰。劉邦上馬不能征戰,下馬不能撫民,卻最終取天下,皆因其有獨門法寶。
劉邦最為清楚:“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項羽所能駕馭的,也就是一己的勇猛,不善于充分調動廣泛的資源為我所用。劉邦清醒,知道自己之所短,他人之所長,故能善于充分調動所有資源為己所用,于是建立千秋帝業。此正是善戰者之所為,也是“老狗”老到之所在。
“擇人任勢”,是對劉邦的法寶有更為經典的概括。只怪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對兵法也是略知其意,不肯竟學。對兵圣孫子簡單而深刻的智慧充耳不聞,至死不明敗在哪里。
柳傳志善做主人,宗慶后甘當奴隸

兩位中國頂級企業家,恰恰成為現代版的劉邦和項羽。
我們看到20多年前每天上班撞鐘的柳傳志,今天成為馳名中外的企業家,而且在花甲之年成功轉型,從賣產品到制作好公司。在他的麾下,新人不斷涌現。楊元慶、郭為、朱力南、趙令歡、陳國棟、陳紹鵬等等,這些領軍人物談吐視野思維都進入一定的層次。柳傳志跳出具體事務,關照著多個產業,而把精專的人物放在了第一線。他則在輕松自在之中,游走于各大論壇,一邊宣傳著品牌,一邊接受著掌聲和歡呼。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品牌推廣,甚至他個人都成了自信和可靠的品牌。
我們也看到娃哈哈的宗慶后,收入規模已經200多億元了,但是依然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長他一個人挑。一個人的世界很孤單。他權力無邊,可同時也勞累無邊。宗慶后習慣于依靠個人的智慧和能力,到處充斥著背叛與算計。跟隨身邊打拼多少年的人都顯露出不可信的品質,他怎么去相信只是奔著功名利祿來的人呢?這使得他不得不把一切運作統攬于一身。宗慶后由于自己的判斷選擇,成了自己能力的奴隸,把自己全面卷進了奮斗之中。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與公司內部人斗,與合作伙伴斗,與達能斗。在戰斗中,他感覺到了充實與激情的煥發,他感覺到了力量以及對力量的迫切需要。
同樣是第一代企業家,公司成長了,一個是孤家寡人獨撐局面,一個則是后進不斷挑起大梁。兩種軌跡,同樣源于他們對人性的深刻把握。柳傳志對人性至察而心通明,始終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團隊能做什么。他們內在的心態和視野,形成了他們全然不同的判斷力。宗慶后對人性至察而心不明。表現出來就是多疑于物,而不通透,沒法對人做出正向判斷,只好自己獨手擎天。一如克里希納穆提所說,“一個有所保留的頭腦,一個既得利益的頭腦,執著于地位、權力和名望的頭腦,一個受人尊敬的頭腦,是一個令人恐怖的頭腦——這樣的頭腦永遠不能放棄自己”。

而柳傳志則沒有因為聯想歷史上個別的爭議或背叛而對一般的人性失去信心。對人性的那一抹靈明,使他善于擇人任勢。他不以人的現有能力框定一個人的潛力,善于把一時看上去還不能獨挑大梁的人,培養成可以獨挑大梁的高手。柳傳志深知,一個人可以通過接觸世界來提高判斷力。為了培養楊元慶與郭為,當年他寧肯犧牲一些企業發展的短期利益,把完整的集團一拆為二,為的是讓老虎有一個摔打的空間。他時刻關注老虎的情勢,該給翅膀的時候給翅膀,該給權力的時候給權力,該給股權的時候給股權。一個企業成長起來了,一支管理團隊也隨之成長起來了。公司因此而步入持續經營。
柳傳志與宗慶后是同一代人。為什么都是成功的企業家,心智卻截然相反?這是個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當我們重新回味海灘赤子初始的愛和自由時,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由的頭腦是富有愛和謙虛的。大多數企業家同我們普通人一樣都很孤獨。我們心智淺薄而空虛,不懂得愛。由于孤獨,我們就會執著于財富,執著于某種東西,執著于家庭,我們同時也依賴它們。一個具有依賴性的頭腦是不可能自由的。我們在海灘赤子身上看到了一顆幼稚的心靈,一個自由的頭腦,自由、敏捷、聰明,從不根據經驗做出反應。因而具有簡單的純真,具有愛和虔敬的本質。那不是我們見慣了的一個抵抗的頭腦,他不抵抗,他只專心吸納,于是他不斷學習,才能一刻接一刻地發現真實。我們已經或將要繼續看到,世界級企業家正是具有赤子的純潔、自由和謙恭,才會不斷發現,才能發起一次次的從已知到未知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