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巴菲特在上課時曾告誡我說,每個人做事前都要畫一個圈,圈內是自己了解的,圈外是不懂和似是而非的。做事情,一定要做圈內的,而且這個圈內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個
當你走在創新的前沿,其實你最需要的正是一種精神,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因為在進行創新的時候,你不可能保證每個都是對的,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是錯的,但是仍需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斷地創新,堅持你的創新,如果有一半人做的事情是成功的話,就會給互聯網做出巨大的貢獻。
就拿貓撲網來說吧!千橡在收購的時候,它的排名是2000名到3000名,只有2臺服務器,60兆的帶寬,經過短短一年多以后,服務器已經到100多臺,網站在全世界排名第45,這就是我一直堅持以Web2.0的方式經營這個網站所取得的成果。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叫Filter的網站,通過使用戶把生活中看到的景象用照相機照下來,傳到網站上去,成為一個Photoblog。在短短一兩年的發展過程中,迅速地由一個默默無聞的網站,在沒有任何市場培育的情況下迅速做大,最后被雅虎以3500萬美元收購。歷史上雅虎的所有收購,都是把外來的網全部變成雅虎自己的界面,而這次的收購,雅虎卻把自己的界面改成這個網站的形式。
這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魅力所在——持之以恒,在當今的互聯網浪潮中,能有幾個真正堅持愚公移山的公司。但是光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是不夠的,還得領會“少即多,慢則快”的真諦。
記得當年巴菲特在給我上課的時候曾告誡說,每個人做事前都要畫一個圈,圈內是自己了解的,圈外是不懂和似是而非的。做事情,一定要做圈內的,而且這個圈內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個,“少即多”。

我在做投資和創業的時候都遵循了這個原則,比如我曾把自己的錢全部投到騰訊母公司MIH集團的股票上,當初這個公司不過5億美元,結果翻了10倍,賭的事情越少,成功的機會就越大。我們千橡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專注社區,而沒有去發展為大而全的門戶網站,現在已經形成了貓撲、校內、UUme、DoNews四大網絡社區格局,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做到10個社區網站。
少即多,其實就是選擇自己最了解的東西進行投資,這一點符合巴菲特的邏輯,選擇自己最了解的行業領域,買自己看好的股票進行投資,。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傾向于快速發展,在這里我要給創業者一個忠告,這就是“慢則快”。 很多創業者往往不顧客觀因素一味求快,視頻網站的全面興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很多視頻網站還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不斷地在“燒錢”,這與創業者年輕,吃的虧太少有關系。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首先搞明白這個項目的實際及潛力到底有多大,然后再決定投入的大小和速度。段永平之所以成為了從中國互聯網賺錢最多的人,僅從網易的股票上就賺到近三億美元,正是因為他深諳此道,從不參與創業。有些事情看起來慢慢騰騰,但是速度其實很快。
當然,在“快與慢”的問題上,我也吃過虧,那就是嘟嘟加速器產品,當時我急于求成,并過早地期望其盈利,最后結果卻適得其反。這就是“慢則快”的道理。
作為一個二次創業的我,可以說是深刻領悟了“少即多,慢則快”的理念,并堅持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才締造了千橡互動這個互聯網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