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歷史與美學的概念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兼具藝術性、思想性的審美標準,是紅色經典作品的意義所在,其歷史性、文學性、藝術性永遠不會消失
一個時代總會有一個時代的印跡,其中的一些元素在歷史長河的氤氳下會慢慢沉淀下來成為經典,它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具有永恒的思想價值和獨特的審美標準貫穿其中,它本身的生命力和對社會的意義使得它所產生的歷史性、文學性、藝術性永遠不會丟失,而只會進一步升華。
何謂紅色經典?

中國的歷史文明中從來不缺乏經典,而具有中國近現代民族特色和社會形態表征的紅色,與這段中國歷史的獨特階段相結合而形成的紅色經典,成為了讓我們精神思辨的一種定格,更成為了一些人心中永遠的回憶。紅色本身所代表的熱情、自信、能量、勤奮加上中華民族本身的歷史特性,與具有“經典”典型特征的藝術性、思想性相結合,注定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情操和品格。
對于紅色經典的定義,大家現在的共識是:“紅色經典”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內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為題材的一批文學藝術作品,在時間的范疇上,從近年來的拍賣情況看,這個定義的外延有了很大的擴展,一些反映近期歷史題材的藝術品也被列入了“紅色經典”的范疇。比如2005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秦文清創作的《1998·夏》是反映1998年抗洪救災的歷史題材;上海崇源2005年6月拍出的《檢閱》是描繪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檢閱部隊的題材。
紅色經典作品的歷史美學意義
紅色經典作品特征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精神特征,并以英雄、領袖人物和當時轟動的歷史政治事件為主要題材。
陳衍寧1972年創作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在嘉德2005年秋季拍賣會上以1012萬的價格成交,畫家自述是根據1958年毛澤東視察廣州郊區棠下的情景創作。符合大眾審美,同時又是一種歷史政治的審美,紅光亮、高大全的時代特征深入其精髓,包括對領袖的標準化的表情動作設計都與當時的政治和時代背景緊緊相扣。在“高、大、全”“紅、光、亮”創作原則下,可以看出作者對于人物表情光影的藝術化處理十分到位,光的來源,光種的選擇,明暗的層次對比都體現了藝術家的獨特匠心。也使得毛主席的形象在畫面眾多人物形象中顯得尤為突出,白的亮色調和高大的身軀形象立即吸引了欣賞者的目光,突破了當時中國油畫深受蘇聯影響的灰土色基調,并且超越了當時嚴格意義上的超寫實風格,大筆觸的運用更多地取代了小筆觸的局部刻畫,同時在用油畫材料和技法的過程中更多地糅合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準則和習慣的,更是藝術家對當時文化藝術創作方針的合理把握,對東西方文化融合的一種嘗試和創新。
將歷史與美學的概念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兼具藝術性、思想性的審美標準是紅色經典作品的意義所在,它們的存在是特殊的,更多、更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色在這個審美規范的范疇內得到了延伸,戰爭、革命、改革往往給人的是一種剛性的殘酷和痛苦,是比較冷的氛圍,在這里藝術家們卻采用了柔美的解讀方式,畫面很靜,用很平靜的畫面語言傳達一種完全相反的社會現實,有些理想化的因素在里面中和了這種差別,讓人們對于精神和審美有了更多的思考。
這些作品之所以經典,除了內容主題上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外,它們在思想性和審美性上給人的一種獨特的情感釋懷和視覺感受。
收藏家的歷史情懷和個人情感的融合
有時候收藏家收藏的就是一段歷史,他用實體的具有現實再現功能的藝術品把這段歷史記憶融入自己的情感,并慢慢變成藏家某種情懷的深深寄托。很多這方面的收藏家,特別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們對于這段歷史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有時候甚至自己都親歷其中,特定歷史階段造成了特定的歷史情懷和個體經驗。對于這段懷舊的歷史情感,他們的心情是復雜的,他們很想留住那個時代生活畫面的一瞬間,雖然有時候這段回憶是令人痛苦的,因為里面有他們那個時代的情結在里面,有他們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在里面,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心中久久未撥動的一根琴弦,一旦撥動,便會有悠悠不斷的回音。
徐悲鴻的油畫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本是著名劇作家田漢根據德國作家歌德小說改編而成的獨幕劇,后被改編成抗戰街頭劇,藝術家在受感染后將自己的愛國情操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與諷刺用自己的畫筆作為戰斗檄文激勵天下,這種創作的狀態是藝術家真實思想和心靈的最好體現,他們充滿激情,滿腔熱血,把自己的個人情感、社會責任都傾瀉到藝術創作中來,這樣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會成為經典。
時代賦予了這些藝術家特殊的歷史使命,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的不同特點也決定了藝術的不同風格化和題材化,藝術家的創作激情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也會受到很多方面的激發,這些紅色經典作品歷史決定了其只能產生于那個時代,具有典型的唯一性、獨立性。藝術家、收藏家、社會性、歷史性四個不同的參與者很好地形成了一個經緯空間,他們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語言和思想情感,他們在對紅色經典藝術的解讀和對這種藝術語言的闡釋上有著一致的審美取向和規范。歷史與個人,責任與情感,藝術與審美的不同軌道找到了一個合適同時又合理的交集。
紅色經典作品的學術定位和市場價值體現

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記錄的著名畫家徐悲鴻的油畫《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200萬港元成交,除了藝術家的學術地位已經被廣泛肯定外,其作品市場價值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創作這些紅色經典作品的藝術家大部分都憑自己的藝術成就和學術貢獻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他們的作品除了在技法上的純熟和色彩運用的自如外,更多的是注入了學術的思考,既是對那時整個社會狀態的再現,也是藝術家自己當時思想情感和藝術主張的一種內在表現,他們在表現當時的藝術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范式、美學風格外,更多的是帶著一種敏銳、批判的目光來對待這個社會的變革,既有西方傳統的表現浪漫主義在其中渲染情感,又有東方社會的現實主義的寫實性在里面流動,互相交叉,互相沖撞,也是那個時代新思想與舊觀念的一種沖突和斗爭。
由于紅色經典作品的欣賞和收藏群體的大眾化,各大拍賣行都把其作為一個獨立板塊的專場來運作,他們的運作選題也是集中在學術與市場的并存結合,其拍賣過程也由最初的以紅色經典國畫作品為主慢慢轉向以紅色經典油畫作品為主打。但這類題材的經典藏品受當時社會經濟、政治和各種條件的制約而資源十分稀少,其中很大一部分藏于博物館、美術館和私人機構。在藝術品流通領域精品越來越少,是藝術品收藏投資中的真正績優股,其市場價值的走向繼續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