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旅游素有“北看長城,南游三峽”之說。長期以來,長江三峽與長城、絲綢之路等旅游品牌同為中國國家旅游形象的代表,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頂級旅游品牌之一,具有將其打造成為世界頂級江河旅游品牌的巨大潛質。可是現實卻是,目前三峽旅游開發的層次太低,特別是因為行政區域和部門利益的分割,三峽還不是一個統一的景區,在渝鄂之爭中,擁有地利之便的重慶始終處于下風,不能不令人痛惜。
我認為重慶相關部門在開發三峽旅游時存在幾大誤區。
一是規劃保守。缺乏定位恰當的統一的開發主題與整體開發思路,旅游活動的重心與焦點過分集中于小三峽,對于三峽庫區西部和腹地的高品位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二是急功近利。尤其是前期“告別三峽游”促銷口號的炒作,以及三峽水庫蓄水后對“高峽出平湖”等所謂“新三峽”景觀的過度與片面宣傳,給游客帶來不利導向。
三是各自為政。三峽游的重要景點都在重慶,但重慶各區縣沒有“抱團”意識,各自為政,單打獨斗,導致客源市場分流。
四是忽視文化內涵。旅游資源開發粗放,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薄弱,突出的亮點和精品比較少,旅游產品的體驗性、活動性、休閑性不足。
(作者系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