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寧波各大劇場的舞臺變得喧鬧起來。
新年剛過,挪威國立“作品82號”交響管樂團和當今挪威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安娜·卡特林·苔絲內斯的專場演出就讓寧波樂迷領略了北歐風情,接著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瑞典斯德哥爾摩女子弦樂隊、匈牙利鋼琴家烏肯和薩克希、德國柏林交響樂團和斯洛伐克國家舞團粉墨登場,讓寧波市民大開眼界……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藝術團隊來到寧波,他們打開了一扇寧波與世界交流的窗戶。
演出市場的紅火,得益于政府“搭臺”。寧波大劇院的總經理陳建方說:“寧波是一個商務城市,近代以來都是以經商著稱,老百姓沒有欣賞高雅藝術的習慣,但政府給演出撥款補貼,這個市場就慢慢培育了起來。”
寧波市政府從2003年起探索對高雅藝術演出實行政府補貼,并制訂了補貼辦法。陳建方所在的寧波大劇院自2004年投入使用后,市財政對大劇院自主性高雅藝術商業演出給予每場6萬元補貼,2005年就獲得補貼近500萬元。而寧波音樂廳普及高雅藝術百場音樂會獲得了每場1萬元補貼,并通過政府牽線搭橋,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得到利時集團每年100萬元贊助。
2006年,由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寧波市財政局共同制訂的《寧波市高雅藝術演出補貼辦法》正式出臺,對高雅藝術的補貼面進一步細分,并提高了補貼額度。該《辦法》規定,由國內外國家級院團或具有國際影響的正規院團上演獲得國際公認的劇目,每場可獲得補貼5萬元;由國內外藝術表演團體上演在一定范圍內有影響的劇目,每場補貼1萬元;各劇院高雅藝術演出達50場以上,每增演一場,補貼標準在原定額度基礎上上浮20%。
“市場運作把高雅文化產品的選擇權真正還給了觀眾,而政府扶持使更多的市民有能力進行選擇,也使高雅藝術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有勇氣面向市場?!睂幉ㄊ形膹V局相關負責人說,“寧波正進行著文化產業體制改革,體制雖然變了,但政府的扶持不會變,它體現了政府倡導文化消費的價值取向、提升社會文化層次的一種文化責任。這不是中國特色,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都會給高雅藝術的演出進行補貼,這也是他們能夠普及高雅藝術的一個重要原因?!?/p>
為了發揮政府文化投入的最大效益,該《辦法》還規定,接受政府補貼的演出,出票率必須在70%以上,20元以下的低價位售票不少于20%?!耙欢ㄒO置上座率和演出質量等指標,這也是經營者享受補貼后應盡的責任?!睂幉ㄊ形膹V局負責人介紹說,2007年,寧波財政投入高雅藝術的補貼資金為650萬元,確保了各劇院實行低票價運作,10元、20元的低票價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能夠走進劇院看戲。
(本刊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