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理想是做白領,西裝革履,收入豐厚。但大學畢業后他做了義工,日夜奔波,不名一文;他想做個賢孫,好好孝敬把他帶大的婆婆,可婆婆病逝之時,他連奔喪都沒能做到;他想做個有情郎,可在女友“要么放棄義工要么放棄我”的選擇前,他要了后者。這個至情卻又無情的25歲小伙子,叫張海峰,是重慶綠葉義工協會的發起人。
■ 用50噸垃圾換一所小學
陽光有些刺眼,一個衣衫襤褸的女人躲在三輪車投下的陰影里,惡狠狠地瞪著張海峰——不滿海峰搶了她的業務。
三輪車左邊是一個垃圾場,成群的蚊子正在追逐打鬧,享受著刺鼻的惡臭。海峰用夾子挑開垃圾,在里面東翻西尋。突然,從翻開處冒出一股白煙,氣味令人窒息,海峰打了個噴嚏,半天才緩過神來。
海峰盯著垃圾的眼神也有些“惡狠狠”。成堆的垃圾在他眼里成了寶貝,就像三天沒進食的乞丐發現了一大堆金子。
這段日子,海峰總提著一個布袋,在大街小巷轉來轉去,開始了他的“尋寶”行動。這么玩命地“尋寶”,只為一個目標:用50噸垃圾換一所小學。
這不是開玩笑。四月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人士找到張海峰,愿意捐款30萬元給他的“綠葉義工”創辦一所希望小學,但條件是“綠葉義工”必須撿滿50噸垃圾。
神秘人士來自深圳,是一個做生意的老板。去年6月,重慶遭遇特大暴雨,海峰組織80余名義工齊集火車站,為上萬名滯留旅客提供方便面。湊巧,與這位深圳老板結下一“面”之緣。
這位深圳老板是個環保主義者,為了報這一“面”之恩,便想了個“一箭雙雕”之計:自己向“綠葉義工”捐款30萬用于援建希望小學,但“綠葉義工”必須承諾撿滿50噸垃圾,幫他完成環保心愿。
“50噸,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綠葉義工”其實是一個相對松散的組織,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學業或工作,僅僅依靠這些人手來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簡直是愚公移山。”張海峰感到很沉重。
“已經撿了30噸,換來了一半捐款。”幾個月來,張海峰像著了魔一樣,發動1000多名義工加入“尋寶”行動。如此瘋狂,只因他忘不了小青松那雙含淚的眼睛。
■ 為了一個無言的承諾
“我到小青松家里時,他3天沒吃東西了,一雙腳凍得紅紫,因為家窮,他兩年沒穿鞋了。”2004年冬,海峰在萬州偏遠山區做一個關于失學兒童的調研時,認識了小青松。
小青松有9年沒見過父親了,他一歲時,父親就拋棄了媽媽和他,這些年一直沒有消息。母子倆相依為命擠在一間30平方米的土房里,家中唯一的奢侈品便是無塞的暖水瓶。
小青松的媽媽給海峰講了一個故事。2003年8月,太陽很毒,小青松的媽媽因為癱瘓在床不能活動,臀部腐爛的地方長出了蛆。小青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一天,小青松發現廢品收購站有一個廢輪椅,他眼里發出了光——有了它,媽媽就可以出來逛逛了。小青松懇求老板賣給他,老板要40元,于是小青松把自己大半個月的生活費拿了出來。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小青松謊稱是別人送的。直到媽媽無意間看見小青松的日記,才知道小青松餓了半個月肚子。
臨別時,小青松把海峰送到村口,泣聲說:“哥哥,我好想繼續讀書,長大后做醫生,就可以把媽媽的病治好了。”聽到這句話,一股熱血涌上海峰喉頭:“我暗自承諾,一定要幫助小青松圓夢。”
海峰之所以“熱血上喉”,是因為他也經歷過失學的痛楚。
海峰出生在潼南縣一個農村家庭,因為家窮,打他讀小學時開始,父母便去北京一家公司做了清潔工。海峰上高二那年,母親患了白內障,月收入僅1000余元的家里,再也拿不出錢供海峰兩兄妹讀書了。
為了讓妹妹繼續上學,17歲的他背著行囊,踏上南下打工之路。
在廣州,經老鄉介紹,海峰進了一家臺資鞋廠。搬運模具,貼鞋底,上膠水……從早上8點半,勞累到深夜12點,天天如此。
一年后,一個極為偶然的機會,一名姓黃的翻譯陪外商來廠考察時,見海峰工作臺邊放著高中課本,頓感好奇,就和海峰聊了起來。見這個叔叔很和藹,海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我真的好想上大學。”
過了兩天,廠長叫海峰去辦公室,說:“你可以離開了,回家讀書去吧!”海峰一下傻了,惶恐地問:“我犯錯了嗎?”廠長哈哈大笑:“是黃先生讓你回去的,他很感動,愿意資助你和妹妹,直到你們讀完大學。”
海峰就這樣回到闊別已久的學校。2001年,他和妹妹同時高考,妹妹考上中國農業大學,海峰進入重慶郵電學院(現重慶郵電大學)。
“因為自己受過恩遇,所以便想回報社會。”從大二開始,海峰便組織了關注貧困學生、走進艾滋群體等一系列公益活動,開始了他的義工之路。
■ 他開創了重慶民間組織申請國內外大型公益基金的先河
2005年大學畢業后,在一位馬來西亞友人的幫助下,海峰創辦了綠葉義工協會。在完成“滿足山區孩子100個希望”、“長江環境保護”等幾個公益活動后,“綠葉義工”陷入連辦公電話都已欠費的尷尬境地。
為了尋找運作資金,張海峰只身踏上去北京的列車。在世界綠色基金會中國區的辦公樓下,因為保安的阻攔,海峰苦苦守候了三天,還是碰壁而回。
“就要彈盡糧絕了,怎么辦?”海峰摸著兜里僅剩的500元,腦中靈光一閃。他來到網吧,進入世界綠色基金會中國區的網站。一番細細搜索,終于挖到重大線索:發現一張世界綠色基金會中國區負責人英雄的照片,還意外捕獲了英雄的愛好——他喜歡去一個咖啡館喝下午茶。
第四天中午,海峰進入這個咖啡館,要了平生第一杯咖啡。“當那個高鼻梁的家伙進門時,我的心差點從嗓子眼蹦出來。”海峰說,“我英語口語太差了,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幸好咖啡廳經理過來救場,給海峰當了一回免費翻譯。
一杯咖啡之后,海峰送英雄回辦公室。在樓下,英雄指著海峰對保安說:“記住他,這個胖男孩,無論何時都可以來見我。”
回到住所,張海峰一夜無眠,趕做了一份計劃書。英雄喜歡早起上班,當他在辦公樓下發現比他更早的海峰時,震住了。“英雄什么都沒說,上來就給了我胸口一拳。”海峰說,“英雄覺得我值得信賴,就給了我支持。”
就是這5萬元,讓“綠葉義工”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隨后,海峰憑著這股子瘋勁,還獲得了中國教育發展基金和比爾·蓋茨基金的幫助,開創了重慶民間組織申請國內外大型公益基金的先河。
■ “只要給我一點點開心,我就能把它放得很大很大”
“所有親戚都罵我沒肝沒肺,我沒有解釋,心里像被一把把刀捅著。”海峰眼里泛起了淚光。
2006年夏,重慶大旱,在海峰組織義工給旱區往返送水的途中,突然接到婆婆去世的噩耗。“我打小跟著婆婆長大,一直都想好好孝敬她,可我真是走不開啊,不僅僅是要給旱區送水,還有一位白血病小妹妹,正等著我籌款救命呢!”
“這也許會成為我一輩子都無法甩掉的愧疚。”海峰嘴角不停地抽搐著。
被親人責罵,但海峰贏得了更多陌生人的理解。2006年秋,在給萬州普子鄉失學兒童送款途中,由于天雨路滑,海峰一腳踏空,腦門磕在石頭上,當場昏厥。“我醒來時,已經躺在醫院了。”海峰指著腦門疤痕說,“一位農民把牛賣了,送我進了醫院。我深深知道,在偏遠山區,一頭牛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能得到這樣的關愛,無論付出什么都值得。”
2007年冬,相戀兩年的女友終于離他而去,回憶這段戀情,張海峰說:“我總是在接無休無止的求救電話,總是在東奔西走地籌集善款,總是在過食無定時的拮據生活。跟著我,她太苦了。我一點都不怪她。”
失去了女友,但除夕之夜,海峰卻收到了874條特別的短信祝福。
“綠葉哥哥!現在我裝上了假肢,可以和以前一樣走路了。新年快樂!夏春燕。”這個雙腿被卡車碾碎的小妹妹,是“綠葉義工”籌集善款,讓她完成了截肢手術。
“如果沒有你,今年我也許又會在監獄度過。高才剛。”這個漢子一從監獄出來,就在海峰那里借了400元錢,海峰怕他出事,偷偷跟了他三天三夜……
“我這個人有時很傻,只要給我一點點開心,我就能把它放得很大很大。”受助者的祝福,讓海峰幸福得樂不可支。
但義工生活帶給海峰的不只是開心。前不久,一個叫彭燦的女孩,患尿毒癥生命垂危,張海峰發動1000多名義工,連續14周在街頭賣報,就在手術款剛剛籌滿時,彭燦病情突然惡化離開人世。張海峰說:“傾盡全力去援救一個生命,在功德就要圓滿時,‘砰’的一聲氣球爆了,所有努力灰飛煙滅,那種挫敗感,會讓人痛苦很長一段日子。”
但無論悲喜,海峰還得前行。除夕夜,海峰寫下兩個理想:收集10萬個被幫助者的笑容;讓自己變得更寬容,更善良,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