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重慶市某縣文化局的一個干部。現在,市里面正在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我想請教幾個關于開放的問題。
首先,開放究竟是指什么?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我并不真正理解什么叫開放。雖然我也跟著別人天天說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可是,我對開放幾乎沒有什么直觀感受。從幾年前縣委、縣政府層層下達招商引資任務、以招商引資論政績來看,開放就是指招商引資。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感覺我們的開放做得并不好。據我了解,有些具有審批權限的職能部門很喜歡人為設置“關卡壁壘”,人家來辦事就想敲人家一竹杠。人事關系熟悉,感情聯絡到位,啥子原則都可以不要,開放得“一路綠燈”。反之,政策硬得賽鋼釬,處處亮紅燈。曾經有一個大企業想到我們縣的一個鎮投資建廠,可就因為鎮供電所百般刁難,要先收這樣費那樣費才提供電力,企業老板一氣之下就走了。
如果說招商引資就是開放的全部,那么有些開放我就不贊成。上世紀90年代,我們這里曾經刮起一股開放風——不少中小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對外私人承包。結果呢,多數被承包的企業是“肥了和尚窮了廟”。掙錢的時候,私人把錢搞起走了;不掙錢的時候,私人把搞散了架的企業包袱又甩給了政府。
其次,開放是誰的事?如果開放是指不斷完善硬環境、軟環境,那么開放就應該只是那些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部門,比如經委、建委、規劃局等部門的事,他們直接或間接參與市場建設和管理,就是應該擴大開放。對那些來了一個企業就巴不得宰一刀的干部,是該再開放開放,改變陳舊的觀念和做法,但是像我們這些和經濟相隔較遠的文教、環保、氣象等清水衙門,應該說和開放沾不上什么邊。我們能開放什么呢?我個人覺得,作為普通辦事員、一般干部,反正按照政策,按照領導安排,按照工作常規,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而開放,是更高一級領導干部的事,我們談開放,也只能空談而已。
現在市里要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人人都會說,可是我擔心的是,說在嘴上好辦,寫到紙上也好辦,一落到具體的工作中,也許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因此,我希望大討論不要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上,至于如何才能解放思想、擴大開放,也希望能夠與有關專家探討一下。
一位困惑的基層文化干部黃麗
2008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