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市“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正處在找疼點即查找問題的關鍵時期。敢不敢找疼點、能不能找準疼點,將直接決定這次大討論的成效。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數單位和同志都在痛下決心,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積極查找疼點,不少部門已經查找出一些長期制約重慶大開放、大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然而,也有一些單位和同志在找疼點時呈現出這樣幾種不正常的現象。
一是諱疾忌醫。明明知道自己哪里疼,但就是不愿意承認病情,生怕暴露了“隱私”。他們擔心,袒露病情后,如果能夠很快治愈倒還好,萬一一時半會治療不好,既消除不了疼痛,又丟人現眼,豈不自討苦吃?因此,與其暴露“隱私”,不如裝著沒事。有的領導甚至在內部要求開展討論要“內外有別”、“適可而止”。
二是葉公好龍。有的人聽了動員、學了文件,特別是外出考察看到了差距,心情非常激動,表示一定要下定決心,找準疼點。然而當大家真正把矛頭指向本單位、本人時,就前怕狼后怕虎了。結果找疼點變成了“空對空”,在會上發言多是空話套話,一旦涉及具體問題,就盡量找客觀原因。
三是無自知之明。有的人覺得“解放思想”很抽象,“擴大開放”離自己的工作很遠,認為大討論是“群體秀”,但因為上級有要求,自己不得不“跟風”,做應景文章。本著這樣的態度參加大討論,找疼點當然就缺乏自知之明,查來找去,疼點沒有,最多有幾處“癢點”,大家相互撓一撓,還蠻舒服呢。
這些現象雖不普遍,但并不少見,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疼是生病或者受傷引起的感覺。有了疾病創傷并不可怕,只要徹底治愈,就能消除疼痛,怕就怕不能及時發現疼點,從而錯過治療時機。那么,應該怎樣查找疼點呢?
首先,自查要有自知之明。哪些地方疼,自己最清楚。我們一定要拿出豁出去的勇氣,把所有的疼點找準。同時,找疼點不能點到即止。頭痛不一定是頭出了問題,腳痛也不一定是腳出了問題,一定要綜合分析。因此找疼點不僅要找準疼的點位,還要多探查一些部位,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這樣才能找到病灶,發現病因。這次大討論的主題是“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應該著重從思想、作風上找問題,從體制、機制上找問題,而不能以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代替思想上存在的問題。
其次,要敢于公開病情。有時我們明明感覺渾身酸痛,但又說不出究竟是哪個部位在疼。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病情。這次大討論的主題既然是“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的方式也一定要開放。要不怕揭短,敢于亮丑,主動打開大門,融入社會,敞開心扉,公開病情,邀請社會各界“望聞問切”。
再次,要善于找專家會診。對于在大討論中發現的久治不愈的疼點,或者通過自查和公開病情依然難以確診的疼痛,也就是疑難病癥,一定要找專家會診。不僅要找本地的專家,而且要找全國的專家,甚至找國際權威專家幫助把脈問診,從而得出科學的診斷結果。
總之,找準疼點的關鍵是要不怕疼。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意找疼點,就是怕疼——不僅怕檢查的過程疼,更怕今后的治療過程疼。還有的人不僅怕疼,更怕疼點找多了、病情太重了,會自討苦吃,難以過關。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這次大討論,市委、市政府的原則是不強調、不要求每個人、每個單位對照檢查,不搞“人人過關”,更不會搞秋后算賬。那些認真查找疼點的單位和個人,因為早發現早治療,不僅不會自討苦吃,反而會嘗到甜頭;反之,那些因為擔心自討苦吃而不敢、不愿查找疼點的單位和個人,雖然在大討論中不痛不癢,但因為發現不了病情,延誤治療,如果小病拖成大病,那可真要吃大苦頭!因此忠告那些怕疼的同志:“止痛藥”易得,“后悔藥”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