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和巫山猿人、藍田猿人、和縣猿人以及奉節智人、關渡智人、麒麟山智人、常武智人等重大考古發現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根據長江流域大量古人類化石的研究提出:中國人的發祥地在長江流域大三峽——
“200萬年前,長江大三峽地區還是盆地,那時的巫山,有森林、有草地、有小河。一群猿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野果為食,靠狩獵為生。他們用打制的粗糙石器將肉從骨頭上割下來食用,然后用石器將骨頭砸碎,吸食骨髓。他們生活的山寨,就位于今天的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p>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教授的這段話,讓我們穿越時空,看到了200萬年前巫山猿人的生活場景。
黃萬波說,中國科學家1985年在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段下頜骨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
這個驚世大發現的揭開,經過了20多年的考古挖掘和反復的科學求證。
黃萬波等人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龍骨坡,他們有些激動地隱隱預感到:這里,或許孕育著更為重要的發現!
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是長江巫峽南岸群山深處一個與世無爭的寂靜小山村。
1984年那個炎熱的夏天,龍坪村的古老山洞——龍洞迎來了一群特殊的人。在龍洞的發掘收獲不大。隨著一位農民的指引,他們來到一片開闊的玉米地里。
時值7月,玉米長勢正旺,黃萬波撥開一片茂密的玉米林,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大片星星點點的龍骨,在陽光照耀下泛著白光。黃萬波拾起一片一看,這是一片劍齒虎的殘骸,放眼望去,那里還有似乎是乳齒象的殘骸。此時的黃萬波,感到手里的這塊骨頭雖不重,卻是沉甸甸的,它的分量在于,這些已經滅絕的品種的殘骸,極有可能把古代生物生存的痕跡延伸到100萬年以前!
回到村里,考古隊立即趕到當地藥店、供銷社收購龍骨,供銷社店員把兩大筐保存完好的龍骨抬到他們面前,他們發現了一枚完整的大象牙和鬣狗的骨頭,隊員們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場歡呼起來。
此后,黃萬波等人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龍骨坡,他們有些激動地隱隱預感到:這里,或許孕育著更為重要的發現!
黃萬波等考古學家認為,發掘出的下頜骨和門齒是一老一少兩個猿人的,他們是巫山猿人。他們生活的年代,在距今204萬年到180萬年間。
1985年10月,黃萬波帶著考古隊員,開始了對龍骨坡的第一次系統挖掘。
10月13日,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繼考古隊上午發現一粒蠶豆大小的巨猿齒后,黃萬波又一次有了重大發現:中午1點半,黃萬波來到挖掘現場,他有個習慣,每天午休時,都要對民工挖掘出來的化石進行挑選,當他挑到第八層的一個方格,取出化石時,他的眼睛突然一亮,眼前仿佛是一段下頜骨。
化石上的泥土隨著剔針輕輕落下,黃萬波意識到了:這很像是一塊靈長類動物的骨頭。黃萬波一下子激動起來,突然間,他的心跳得很快,定了定神,他用一塊棉花,沾著水壺里的水,慢慢把骨頭上的泥土去掉。一看,這是一塊帶有兩顆牙齒的下頜骨。此時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們找到寶貝了!
后經分析發現:這是一塊古猿人的下頜骨,無疑,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發現。
一年后,又一顆猿人的門齒化石被發現。
根據對1985年10月13日發現的下頜骨和1986年10月24日發現的門齒的研究,黃萬波等考古學家認為,他們應屬于一老一少兩個猿人,暫且稱他們為巫山猿人。他們生活的年代,在距今204萬年到180萬年之間。
多年以來,考古學界都認為,生活在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是我們中國人乃至東亞人的祖先。巫山猿人的發掘,無疑揭示了一個驚世的大發現——巫山猿人,有可能是距今最遠的中國人。
那么,對巫山猿人的生存年代,是如何確定的呢?年代的確定是否具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中外學者對龍骨坡地層的測年結果,逐步消除了人們對巫山猿人生存年代的懷疑。但由于巫山猿人的化石成分稀少,缺少頭骨,因此,其身份依然顯得神秘??脊沤缬幸粋€標準,如果在靈長類動物挖掘現場伴有打制石器的出土,就有證據證明這個靈長類動物可能是具有智慧思維的人。然而,龍骨坡出土的打制石器卻只有寥寥兩件。
1997年10月,考古隊員又一次來到給了他們重大發現的龍骨坡。
連續三年的潛心挖掘,考古隊員發現了20多塊石灰巖石器。黃萬波回憶:“當時,我們把這些石器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教授觀察,他說,‘毫無疑問是人工制造的。如果龍骨坡一帶都是石灰巖,那么以石灰巖為原料制作石器的比例就大?!?/p>
后經考證,這些石制品代表了200余萬年前混沌初開的石器工業,這被稱為“龍骨坡文化”。龍骨坡文化的問世,說明200萬年前中華大地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從而把中國的史前文化前推了近100萬年。
隨著挖掘的繼續進行,出現了一片讓人驚愕的奇觀,重疊堆積在一起的動物化石有近兩平方米……這次發現,被黃萬波他們稱為“最后的晚餐”。
2003年,已年過七旬的黃萬波又一次來到巫山龍坪村,迎接他的,是近20年來他已熟悉的村民,這次,他帶來的是一支中法聯合考古隊。而10月28日,這支聯合考古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讓隊員們感到了強烈的震撼。
這天上午,當考古隊員小心地揭開一層薄薄的泥土,一節一節的食草類動物的肢骨漸漸露了出來,隨著挖掘的繼續,出現了一片讓人驚愕的奇觀,重疊堆積在一起的動物化石有近兩平方米,包括象、鹿、牛的前肢和后肢,其間還有石器和石片。這次發現,被黃萬波他們稱為“最后的晚餐”。
這批動物化石上,有明顯的石器砸削痕跡,證明有人類活動。黃萬波解釋說:“發現大量的大型動物只有前、后腿骨化石,說明古人思維意識的發展——在外打獵無法搬動大型動物時,就將肉最多的前后腿砍下搬回洞中。”
對隨后發現的野馬的馬掌骨分析發現,它們極有可能被追蹤而成為了巫山猿人的獵物。
通過1985-1988年、1997-2000年、2003-2006年在龍骨坡遺址的三次系統挖掘,先后出土了猿人化石、巨猿化石、120多種古脊椎動物的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器。通過對這些古代動物生存的痕跡進行片段拼接,我們仿佛看到了200萬年前巫山猿人生活的場景。
雖然黃萬波在考古挖掘中多次遇險,但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壯心不已。他說,希望在龍骨坡第四次發掘中,能夠發現更多的古人類骨骼。
在龍骨坡20多年的挖掘生涯中,黃萬波遭遇了幾次驚險的經歷。
2005年的一天,由于連續勞累,在龍骨坡挖掘現場的黃萬波突然感到心跳加速,每分鐘竟達到170次,要知道正常人的心跳可是普遍維持在每分鐘60—70次啊。此時,黃萬波的心臟仿佛要從胸膛中跳出來,自己都能聽到“砰砰”的心跳聲。
考古隊員馬上讓黃萬波坐下休息。服下隨身攜帶的心臟藥品后,黃萬波的心跳才慢慢恢復了正常。
黃萬波心跳過速的毛病,還是多年前在青藏高原考古時落下的。
那是多年前的一個秋天,黃萬波第一次參加了青藏高原科考隊,來到藏南一個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發現了三趾馬的化石,這一發現,讓黃萬波異常高興,因為這是多年以來,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第一次發現古代馬群的痕跡。他們決定繼續搜索。當爬到海拔6000米的高度時,黃萬波突然心跳過速,考古隊員趕緊把他往山下送,到達4000米的高度時,脫掉了鞋襪的黃萬波在外界冰水的刺激下,心跳才慢慢恢復正常。
從那以后,一遇刺激,黃萬波的心跳過速總要發作,因此,他總是隨身攜帶著一瓶藥。
2006年,黃萬波帶領中法聯合考古隊在巫山考古時,又遭遇了一次驚險的經歷。那是一個中午,黃萬波正在挖掘面上觀察、分析,法國專家博伊達則在挖出的土坑里分析層面上的化石。
他們如此專注,全然不知,危險已經悄悄降臨。
一個在工地挖掘的婦女突然發現,右邊的泥層正在松動,她大叫一聲:“快跑,要垮崖了!”說時遲,那時快,在土坑邊緣的黃萬波趕緊往外跑,一個身手敏捷的民工一把提起還在坑里的法國專家博伊達,趕緊把他從土坑往上拉?!稗Z隆”一聲,土層塌下,把挖掘出的土坑密密實實地遮住了,博伊達的雙腿還陷在泥土里,當大家七手八腳把他拉出來時,他面如土色,坐了半天才回過神來。而這邊的黃萬波也驚魂未定。
歷經20多年的龍骨坡發掘生涯,黃萬波教授已是滿頭華發,但他對龍骨坡的發掘工作一直癡心未改。
從上世紀80年代巫山猿人的化石被發現后,在國內外考古界,對于它是猿還是人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現在有關巫山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的質疑中,年代測定和石器的問題已經解決,下面的工作是發現更多的古人的骨骼?!秉S萬波自信地說。
“我們發現的大量石器證明,中國的史前文明可以再向前推進100萬年。通過考古研究,‘龍骨坡文化’得到了認可。至于‘巫山人’是猿還是人,只有等待更多的證據出現來證明?!秉S萬波肯定地說。
如今,巫山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的第四個發掘階段即將開始?!跋M?,在這次發掘中能夠發現更多的古人類骨骼,從而為‘巫山人’正名?!秉S萬波說。
他說:“要全面發掘龍骨坡,起碼還要20年的時間?!?/p>
而他已經76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