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龍坡區委書記劉光全——
癥結在“三不”
分析原因,我們九龍坡區的主要癥結在“三不”:
觀念不新。有的干部樂于縱比看成績,不愿橫比找差距,小進則滿,小富即安,陶醉在經濟總量“全市第一”的榮譽中盲目樂觀,缺乏憂患意識和發展意識。有的不敢突破條條框框,不敢涉足禁區盲區,怕冒風險,怕擔責任,缺乏敢闖敢試和開拓創新的膽識。有的只看到困難和本地市場,固步自封,畫地為牢,缺乏開放意識和競爭意識。
視野不廣。有的缺乏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不能敏銳捕捉經濟前沿信息、置身全球思考謀劃,甚至背離市場,走入誤區。有的只知道埋頭苦干,不善于大膽借用他山之石攻破發展難題。有的只注重自身資源優勢,不注重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主動與國內外大企業對接,引進大商、強商和優商。
環境不優。硬環境不硬、軟環境過軟。招商引資平臺建設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配套設施不盡完善,對外開放吸引力不夠大。服務機制不適應大開放的需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不夠,信息資源不暢,服務開放的效率不夠高。對新事物、新問題認識不充分,對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研究不透徹,干部服務開放的能力不夠強。
市農業局局長夏祖相——
以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營造創業氛圍。大力宣傳創業典型,形成“敢于創業、善于創業、勤于創業、精于創業”的全民創業熱潮。
推進規模經營。打造中國柑橘“第一品牌”、西部綠色有機食品“第一市場”,擴大規模,做亮特色。支持有實力、有規模、上檔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盤強。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引導新型主體與農民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將土地資源轉化為資本。
發展二、三產業。依托主城帶動,發展以糧食、油料、肉類的精深加工,擴大蔬菜、水果和奶類等產品的加工規模。鼓勵市場主體從事農產品運銷,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村集市改造,推進市場準入,提升產品質量,健全綠色通道。拓展農業功能,發展休閑農業、度假農業等,為農民就業增收創造條件。
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引進國際國內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品種,加強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吸引各類資金、人才投入農業農村發展。運用西部農展會等平臺,大力繁榮會展經濟,搞活農產品貿易。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鼓勵農民學技術、建基地、辦企業。爭取國際合作項目,加大農業關鍵技術和外資引進,拓展國際勞務輸出,推動農業科技人員互派交流,提升農業對外開放水平。
放活“三農”政策。進一步完善糧食、良種、農資綜合和農機具購置等補貼政策,整合政策資源,使之與優勢產業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產業大戶培植緊密結合。研究制定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防止撂荒、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的系列政策,進一步發揮好土地資源效益。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觸媒”作用,建立農業信貸擔保、農業保險、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以股份形式參與農業項目建設,引導、黏合、撬動社會資金向農業項目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中共璧山縣委書記丁洪——
直面三大疼點
學習浙江、上海,聯系璧山實際,我覺得璧山有三大疼點。
峽谷意識、小農思想濃厚,不能放眼看天下。干部群眾不敢想、不敢干的現象較為突出;視野狹窄、思維固化,峽谷意識突破困難,小農思想較重。特別是取得一點成績后,成就感、滿足感和陶醉感開始滋生,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小進即停的情緒蔓延,產生守攤思想、松懈思想甚至享樂思想。
成為開放的落后者、跟隨者,沒有爭當弄潮者。就開放水平而言,全縣外貿依存度只有3.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差距更大;就開放質量而言,外貿產品大都屬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招商引資中外資少,10億級、100億級基礎性、帶動型強的項目少;就開放意識而言,部分干部擴大開放的認識還不統一,態度還不堅決,行動還不果斷。與發達地區比,我們處在開放落后者和跟隨者的低級階段,處于開放中產品的低端、信息的后端、效益的底端。
在風氣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還未到奮發有為的境界。機關里,得過且過的思想仍然存在;社會上,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突出。璧山民營企業發展到19235家,但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不多,企業家中真正有強烈做大、做強、做外意識的不多,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奮斗激情不夠。
市規劃局副局長扈萬泰——
以新理念和新舉措改進城市規劃工作
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對規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的認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觀念和認識真正轉變到發展大局是第一位的高度上來,真正從認識上增強規劃部門在發展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主動服務和綠色通道審批工作機制。主動與相關部門和各區縣建立聯系渠道,對有關項目明確落實聯系領導和責任部門、責任人員,跟蹤服務,縮短項目審批周期。把規劃服務發展的要求,落實到工作理念、工作機制以及工作方式上,努力營造一流的服務發展行政軟環境。盡快建立健全招商引資項目的規劃服務辦法,變“管理”為“服務”,以效率檢驗和倒逼規劃行政審批機制創新,努力營造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
以開放的視野和新的舉措全面提升規劃管理工作水平。針對規劃管理工作水平不高的問題,大力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加快出臺相應管理辦法,切實增強對城市空間環境和形態景觀藝術的規劃管理。制定規范辦法,積極開展設計方案的競標工作,特別是濱江地區、城市重要窗口地區建設項目以及橋梁和濱江工程,要面向國際進行方案征集,通過引進國際大師,提高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水平。加快研究制定工業項目土地利用辦法,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提高工業土地投入產出門檻,促進城市土地、空間資源集約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