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貿城是義烏最新、最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CFP 供圖
義烏,不沿邊、不靠海,也沒有風景名勝古跡。
但義烏人憑借“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市場與產業聯動”的獨特發展路徑,讓市場引發了資本、人力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連續裂變——變出了一個開始以第三產業占主導地位的現代產業結構,變出了一個能引領消費潮流的現代小商品制造業,變出了一個輻射浙江、接軌國際的“義烏經濟圈”。
裂變效應——
20多個影響全球市場的小商品制造產業因市而生,循市而動
這些年,義烏以商貿為基礎,完成了一定資本積累后,開始推動工業快速發展,并帶動和輻射周邊乃至全國。
以前,義烏市場80%的貨源來自外地,義烏制造的產品極少。經營戶們大都依靠代銷外地產品,賺取差價。這種當商品“二傳手”的生活,在繁榮了市場的同時,弊端也開始顯現,龐大的市場沒有強大的產業支撐必定受制于人。從1993年起,義烏開始大力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的戰略。從此,從市場攤位上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企業家。
“只要是市場有需求的,義烏人就愿意改變自己。”“商而優則工”的新光飾品集團董事長周曉光一語道出義烏人的財富密碼。今天的“新光飾品”已成為義烏的一個招牌企業,從這里不僅培養出了600多位飾品老板,帶動了當地3000多家飾品企業崛起,而且周曉光是義烏第一個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家族企業的女企業家,現在她的企業已有5600名員工,每天僅研發的飾品款式就有150種之多……這些當年“雞毛換糖”的個體商販或小商品市場的經銷戶,憑著闖蕩商海的資本積累及市場信息、銷售網絡,在政府引導下駕輕就熟地進入了與市場密切相關的行業。
從昔日的“買天下貨,賣天下貨”到如今的“小商品,義烏造”,義烏制造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逐年加大。到去年底,義烏已培育2.5萬家工業企業,發展了20多個優勢產業,其中襪業、針織內衣、玩具、化妝品、飾品和拉鏈等產業的產銷量占全國30%以上,呈現出“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發展態勢。
從商業向工業轉型的義烏企業有著較強的品牌意識,對科技也格外重視。通過多年實施名牌戰略,目前全市有6000多件有效注冊商標,數量居浙江省縣市首位。義烏已由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國際性小商品制造中心、研發中心邁進。
帶動效應——
會展、物流、旅游、金融、商務中介等現代服務業迅速興起
當國內大多數市場還停留在從集貿向批發過渡時,義烏的市場已上升到全新的會展經濟業態。
目前,除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這一國內規模僅次于廣交會、華交會的大型展會外,還衍生了襪機展、五金博覽會、玩具及兒童用品展、住宅產業博覽會等40個與產業高度關聯的專業展覽會。依托專業市場快速成長起來的會展業,成為義烏經濟的新亮點。
一業旺,百業興。圍繞小商品城這個世界最大的日用商品交易中心,義烏市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商務效率大大提高。據統計,義烏已有各類服務業經營單位8.8萬家,從業人員50萬人,產值680億元。
會展業加速開啟了市場通向世界的窗口,現代物流業則成為市場貨暢其流的動脈。
目前,義烏市有物流企業580多家,全球20家海運集團有8家在義烏設立辦事處,構建了高效、便捷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國際物流中心與寧波港、上海港合用,實現了跨關區一站式通關。今年,義烏國際物流中心聯手國航正式開通“卡車航班”,出口航空貨柜在義烏封關后可直接送上杭州機場的國航班機。
隨著會展、物流、金融、旅游、商務中介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義烏的產業結構形成了新格局。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轉變,2007年三次產業比例為2.7:46.1:51.2。
義烏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俞獻民表示,三種產業比重的轉變表明,義烏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大提高,義烏已進入向服務經濟時代邁進的優勢提升期。
輻射效應——
拉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義烏商圈”已具雛形
“接軌義烏”已成為周邊縣市的共同發展戰略。雙方形成了觀念接軌、機制接軌、交通接軌、市場接軌、產業接軌、資源接軌的區域合作。
與義烏毗鄰的浦江縣幾年前就提出了“接軌義烏”的戰略,在接軌中共享義烏的商品市場資源、基礎設施資源、人才信息資源和城市品牌資源,并且把一年一度的水晶博覽會的掛鎖博覽會搬到了義烏,由此帶來了新的爆發力,名氣日盛,產量占到了全國一半以上,其中40%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各國。
目前,浙江省內周邊地區有近萬家經營戶在義烏市場經商,占義烏所有經營戶的20%,義烏周邊縣市有6萬多中小企業與義烏市場有經貿聯系。
永康的五金工具、嵊州的領帶、諸暨的襪業、溫州的眼鏡和鞋業、黃巖的塑料制品等,已成為義烏市場的主打商品。義烏市場每年向周邊縣市輸出加工業業務貨值達100多億元,帶動周邊地區30多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小商品來料加工業務。
在巨大的市場拉動力量帶動下,不僅義烏周邊地區,在長三角乃至西北、東北、西南、華中、華南等地區,許多輕工業企業的發展與成長過程,都與義烏小商品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已具雛形的“義烏商圈”,對國內外所有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有著緊密經濟聯系的經濟主體或區域,產生了強大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力。
隨著市場的持續繁榮,義烏的城市發展定位也一次次提升。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成為當前義烏人的新目標。?笊
(本刊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