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信產局稱,主城區擬規劃一個1000平方公里的“數碼港”項目,但在招商過程中,某國際IT巨頭卻被解放碑的小面館“嚇”走了。
這話,可能重了些,但表達的觀點是正確的:一些本地人見怪不怪的城市細節,往往決定招商引資的成敗和城市成長的步伐。
遍布解放碑大街小巷的小面館,其簡陋店面與低廉價格正對本地人低檔消費的路。然而,有的灶臺骯臟,有的桌面油膩……實在讓人難以恭維。國際IT巨頭之所以被小面館“嚇”走,無非有這樣三層意思:一是在直轄市第一商圈,還有眾多低端餐飲攤店,說明商業形態定位不準確;二是政府對城市公共環境改善缺少洞察力和主動性;三是國際化程度太低,不注重非本土人士的服務需求和感受。
招商國際IT巨頭遇阻,小面館似乎“背了黑鍋”。不過壞事可以變好事,它正是一面鏡子:雖然我們不能一下子把小面館都變成星巴克,但為何不試圖改變一下小面館的形象呢?如果來一次整體改造包裝,讓小面館變成“不是星巴克,勝似星巴克”的大眾餐飲形態,豈不快哉?
重慶大開放,需要官員思想大解放。我們如果一味停留在小面館湯湯水水的境界里自得其樂,請問,怎能進入星巴克的版圖?
“活人墓”為何受追捧
涂瑩
這些年來,“活人墓”的新聞不絕如縷,一些地方政府雖重典施治,但“活人墓”問題依然此起彼伏。
喪事從簡是節約型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日趨嚴重的殯葬業暴利行為,讓民眾想從簡辦喪都很難。以二三十元招標買入的骨灰盒,放在殯儀館的貨架上,就變成了三四百元;不足2平方米的墓地,少則都要一兩萬元——有統計表明,殯葬業利潤率高達300%。
在層出不窮的“活人墓”現象中,有富豪、官員參與,也有普通百姓追捧……在殯葬業長期壟斷經營、公眾處于弱勢的情況下,對“活人墓”一禁了之看來解決不了問題。
要改變“活人墓”亂象,需要降低辦喪事門檻,讓民眾“死得起”。只有建立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公平競爭機制,打破殯葬行業壟斷堅冰,當民眾對辦喪事不再有恐懼之后,“活人墓”也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受追捧了。
腐敗司機是怎么“煉”成的
王宏章
一個司機,給縣領導開了6年車,被檢察機關查出211萬元贓款。
巨額贓款哪來的?一是靠車吃車。領導用車,花費多少,一般人不會過問。二是以崗謀財。他是領導的另兩條腿,當然也容易成為領導的另一張嘴,誰要知道領導在想些什么,可以去問他,當然,不能空手而來。三是截留賄賂。大大小小的賄金、賄品太多,領導心里沒數,他便借機截留。
探尋司機腐敗的根由。首先是腐敗領導“榜樣”使然。與領導共車,耳濡目染,近墨者黑;其次是利益團伙的分配機制使然。領導受賄,多由司機代收,為“封嘴”,給點好處自是當然;第三是社會拜權的風氣使然。位于領導身邊,就成了“半個領導”,誰不想通過他給領導傳個話、托辦點事?
這種腐敗,“小”而隱蔽,往往成為反腐敗的“燈前瞎”,久而久之,極易釀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大禍。
目前,針對各級領導干部的監督,已有一套日漸完善的法規體系,而對類似這個“司機”之流的“小人物”,反而監督乏力。因此,須關口前移、重視制度建設,雙管齊下,方能堵漏洞防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