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年過去了,我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成為耄耋老人,但當時經歷的事情卻那樣深刻地印在我的心里,今天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國軍隊奮起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史稱“一·二八”事變。當時,我家在寶山吳淞的一個村子,那里是主戰場之一,我親身經歷了“一·二八”抗戰?,F將當時所見所聞整理成文,以紀念先烈,告誡后人。

大背景
1931年東北發生“九一八”事變,由于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日軍在占領沈陽之后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東三省3000多萬父老鄉親成了亡國奴。
之后,日本侵略者積極策劃炮制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為了掩蓋其陰謀和分散注意力,日本人蓄謀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日本軍方唆使日本僧人向上海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日本隨即以此為借口,指使日僑青年同志會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燒三友實業社,砍死砍傷三名中國警員。20日,又煽動千余日僑集會游行,強烈要求日本總領事和海軍陸戰隊出面干涉。21日,日本總領事村井蒼松向上海市長提出道歉、懲兇、賠償、解散抗日團體四項無理要求。
當時的上海市長吳鐵城于28日13時,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日方接到吳鐵城答復表示“滿意”,但又以保護僑民為由,要中國軍隊必須撤出閘北。28日夜12時,日本軍隊不待答復便于當晚突襲閘北,“一·二八”戰事爆發。
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十九路軍第78師兩個旅,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日本在上海的軍隊有海軍陸戰隊1800余人及武裝日僑4000余人、飛機40余架、裝甲車數十輛,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海軍艦23艘,游弋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后來,戰事擴大,中日軍隊都有增援。
避彈坑
戰事開釁后,日本軍艦從吳淞口外、黃浦江上,不分晝夜,向十九路軍陣地和民用建筑發射炮彈。我記得,炮彈在天空從我們的頭上呼嘯飛過,在附近或遠處爆炸。
接連不斷的爆炸聲,嚇壞了我們這些孩子,也讓大人們擔驚受怕。人們想出各種辦法躲避爆炸。躲在家里,害怕房子炸塌后被埋在下面;躲在外面,四面空曠,毫無阻擋。于是一種避彈坑誕生,每家每戶都在轟炸間隙修建這種避彈坑。

避彈坑,一般都建在河沿旁。人們把我們這些孩子藏在避彈坑里,以躲避被日本炮彈炸上。我們家的避彈坑建在我們家老屋西邊住院下的河坎邊,背東朝西。先在地上挖個坑,坑挖好后上面鋪上木板或門板,上面再鋪上老棉花被,棉花被上再覆蓋上泥土。這種臨時避彈坑建好了。里面鋪上稻草,一家四五口人擔驚受怕地擠在里面,等待戰事的結束。
“箬帽兵”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少天,后來聽說日本侵略軍從瀏河口登陸,登陸后日軍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鄉鄰們聞之更加驚恐萬狀,唯恐大禍臨頭,紛紛逃亡。
當時,上海有許多塊“租界”,是由外國人管理的,人們傳說日本軍隊不可能去那里。我們兄妹在父母的帶領下,繞道向“租界”逃去。到了那里發現,人們潮水般涌入被認為是安全的地方,有開車子的,有推車的,也有肩挑人背的。
但與逃亡人流方向相反的是,我們在沿途看到一隊隊十九路軍戰士正向前線進發。讓人感到新鮮的是,他們每人都有一頂竹編斗笠,上書“十九路軍”幾個大字。所以那時寶山一帶居民愛稱十九路軍為“箬帽兵”。
箬,一種竹子,其葉大而寬,可編竹笠、竹席等。上海當地把竹編斗笠叫“箬帽”?!绑杳北蓖湫蹓训男蜗?,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形象還矗立在我的心上。
十九路軍和后援之旅張治中的新編第五軍,總共不足四萬兵力,抗擊這裝備精良并有軍艦、飛機、坦克、大炮配備的近十萬日本侵略軍,血戰33天,擊潰日軍多次進攻,粉碎了日本四日之內占領全上海的狂言。中國抗日軍隊的壯舉,鼓舞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精神,續寫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新篇章。
淞滬抗戰激烈時,宋慶齡、何香凝等滬上名流和廣大工人、學生、商會等群眾組織,都曾赴吳淞、江灣、真如等處慰問十九路軍和五軍官兵,給他們帶去了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慰問和支持。
日軍在瀏河登陸,造成了我國軍隊的腹背受敵。連日血戰,減員嚴重。南京政府后援不濟,造成全線被動。中國軍隊決定退守昆山、太倉、蘇州一線。后經英、美等國“調解”,中日雙方于1932年3月3日宣布停戰。后國民政府和日本代表簽訂了《滬凇停戰協定》。
紀念碑
“一·二八”戰事結束后,上海人民為紀念十九路軍和新編第五軍英勇殺敵的功勛,悼念為國捐軀的烈士,決定在寶山縣(現為寶山區)廟行修建“一·二八”無名烈士墓和“一·二八”紀念碑。那時我在廟行小學讀書,親眼目睹了建碑經過以及日本騎兵騷擾、搗亂的情況。
紀念碑的地點選在廟行小學東北的農田里。開建時,運來了許多花崗巖石條和塊石,石工按設計要求打鑿石材。但這時,日本騎兵三天兩頭到工地滋擾生事,他們知道這是為紀念抗日烈士修建的,想通過這種丑惡的手段阻撓修建。有一天,數十騎日本軍人到工地滋擾,日本兵用馬鞭追打工人,有的被打得頭破血流,有的耳朵被打聾,有的眼睛被打壞,嚇得工人都不敢上工。
更令人發指的是,日本兵還在墓地和碑基上拉屎尿尿。弄得那里全是大小便,臭氣難聞。碑基周圍的農田里的莊稼也被他們踐踏。這種情況致使修墓建碑工程無法進行。
1936年,“一·二八”四周年紀念日,上海市農、工、商、學、婦女各界民眾及社會名流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并成立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史良、沈鈞儒、何香凝、李公樸、歐陽予倩、劉王立明等參加了大會。會后,800余名代表由市區步行,行程數十里到廟行無名烈士墓進行公祭,充分反映了上海人民的抗日熱情、愛國精神和對抗日烈士的敬仰之情。
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挑起的侵略戰爭,是它侵略整個中國的一部分,是它妄圖滅亡中國的一個步驟。有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有十九路軍和新編第五軍的英勇抗擊,這場戰事進行了33天。以后的事實說明,日本滅亡中國之心并沒有從此改變。
現在發行的上海地圖上,只有“一·二八”紀念路(從江楊南路至共和新路),卻沒有“一·二八”紀念碑和無名烈士墓,不知什么原因。希望有關部門能盡量恢復歷史遺跡,用來教育后來者,牢記歷史,不忘過去?!?/p>
編輯:陳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