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解地球自轉、公轉
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需要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在自轉方向的講解中讓學生從不同的空間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會發(fā)現,在側視、北極上空俯視和南極上空俯視所看到的情況不同,這里教師可用側視、北極上空俯視和南極上空俯視三幅圖使之簡單化(箭頭表示自轉方向)。

地球公轉是地球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對于地球公轉圖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只有死記硬背,這不利于地理學習,也容易遺忘。利用表格和圖像,根據太陽直射的位置判斷節(jié)氣,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圖表中的節(jié)氣以北半球為例)。

在地球公轉圖中,先根據太陽直射確定夏至或冬至的位置,再根據地球公轉確定春分和秋分的位置,把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進行比較,強調他們各自的旋轉中心不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自轉和公轉知識的理解。
二、地球自轉的意義

側視圖中ABC為晨昏線(晝夜半球分界線),根據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可判斷ABC為晨線。而南、北半球的俯視圖如圖4:

在北半球俯視圖中,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方向,因此判斷圖中OB為昏線,OA為晨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白晝進入黑夜的分界線為昏線,反之為晨線);同理在南半球俯視圖中,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方向,因此判斷圖中OB為晨線,OA為昏線。
三、地球公轉的意義
1.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在教材文字框中,出現了太陽直射的位置變化: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緯度0°),北半球節(jié)氣為春分;6月22日左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節(jié)氣為夏至;9月23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緯度0°),北半球節(jié)氣為秋分;12月22日左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3.5°S),北半球節(jié)氣為冬至。就這個知識點,用一個簡圖或表格使之簡單化(如圖5或表2)。

2.晝夜長短的變化
在教材活動內容中,出現了晝夜長短的變化。這一點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為了使之簡單化以幫助學生理解,可用圖6進行對比(圖中黑色為夜)。

圖6中二分二至的晝夜長短對比可總結得出表3內容。

四、地球上的五帶
這一部分可把圖上的知識簡化為表4內容,更有利于學生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