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北京文科綜合自主命題的第五年,是進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高考命題新思路關鍵的一年。本文通過分析2008年北京文科綜合地理試卷(簡稱08地理卷,下同)的命題設計、基本內容、學科特色和能力考查等,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以求專家和同行指教。
一、體現地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
1.生活化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理念
生活化是地理課程的內容取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地理課程也被譽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學科”。據此,08地理卷以現實問題為中心,突出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獲取圖文信息,應用圖文信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體現了地理學習的新理念與實踐價值。
2.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地理事象
進入21世紀,國際石油價格總趨勢不斷上漲,國際社會逐漸向太空尋找替代能源。月球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將月球上的資源轉化成人類可以使用的能源,是探月熱潮最主要的原動力。月球貯藏大量的氦-3是地球上難以獲取的、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結合這一選題,第1題測試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區分月球上的能源。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地方時的換算。時間計算題是地理學科的高區分題,也是教學的難點。北京卷第2題突破傳統圖式,以曲線組合式坐標統計圖的形式,將世界時與電視收視率巧妙地聯系起來,十分貼近生活實際,突出地理學科本色,基本不涉及數學計算,著重考查地理學科的東加西減規律和區時計算方法,注重考核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也是對《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中新增知識點“世界時”的考查。
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是地理環境各種現象和事物的基礎,人類生活與地球運動的周期性密切相關,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倍受各地高考命題的普遍關注。08地理卷試題設計不是為考知識而考知識,不在題目的偏、難、怪等方面著墨,重在考查易混、易錯的主干知識點,盡量考慮知識的覆蓋廣度,尤其注重與人類生活聯系。第7題將農作物開花期與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相聯系,與氣候、植被、空間定位等知識緊密結合。
城市化水平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地理學內容的核心是從區域的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兩種地域系統考查城鎮的空間組織。通俗地說,體現空間組織的功能區就是集中體現某一活動的城市地域。形成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地塊地租水平分布規律(受中心距和通達度影響),二是活動本身根據地租水平,進行異類空間競爭和同類適度聚集的過程。第8題把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知識與生活中的辦公室、零售店、住宅、廠房、電影院、銀行等結合起來,把教材中的圖2.9和圖2.13進行了疊加,考查了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生活氣息濃厚。此外,本題涉及的城市空間配置,注意到首都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趨勢,具有很強的北京特色。
3.關注生產活動中的地理事象
地理科學的中心任務是研究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我國現代地理學的發展始終堅持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當前,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08地理卷的設計關注人們生產活動與地理的相關性,突現地理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如第6題針對南半球巴西大豆生長過程的資料,巧妙地把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周期性和季節性特征信息以圖表的形式呈現給考生,把農業生產中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與影響因素密切關聯,要求考生通過讀圖并結合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對所給選項進行分析和判斷。第40(1)題則考核了城市經濟與地理區位環境的關系。
二、 強調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教學不應過多地依賴于記憶這一單一學習法,不是概念加地名的死記硬背式的機械過程,重要的是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地理課程基本的、一貫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包括“培養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課程目標強調,“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度罩破胀ǜ咧械乩硇抡n程標準》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是按照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規律進行的。08地理卷在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第3~5題對這一思維規律進行創造性探索,這在各地歷年高考命題中不曾出現,是今年北京卷的獨到之處和最大創新之一。第3~5題立足自然地理規律和原理,把朦朧模糊的思維過程清晰地用一個模式圖顯示出來,設定不同的條件,就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過程,呈現給考生的是完整的抽象符號,深入淺出、意味無窮。要求考生通過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模式圖簡明、清楚,圖形似曾相識,試題設計則有獨到之處。在解題過程中要把所給出的模式圖,再構建腦圖,分別還原為大氣環流模式、水循環模式和世界洋流模式,不斷調動所學知識,對所給出的選項進行推理分析和區分排除。在強調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考查了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靈活運用的能力。
三、昭顯“緊扣教材,三位一體”的命題思路
1.緊扣教材
教材是進行地理教學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依據。不但需要日常的教學過程開發教材的教育作用,而且可以通過考試挖掘和發揮教材的潛在價值。08北京卷命題情境新穎,但是所需要的知識完全來自于教材承載的知識體系,緊緊圍繞教材組織題目。題目包括地球和地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四大部分,涵蓋了高中地理教材的基本體系。
試題提供的情境和設問頗具創新性,答案仍然圍繞教材內容,體現了“材料在外,原理在內”的命題藝術。如第3~5題、第10題、第11題、第36(4)(5)題、第39(2)題、第40(1)題。
2.三位一體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改革學習內涵的三大要素。據此,08地理卷完美地實現教材主干知識、題目表達方式和測試考生綜合能力三者的有機融合。
主干知識是命題的基礎。試題內容涉及時間計算、大氣運動、水循環、洋流、農業地理、地球運動、城市功能分區、旅游資源、氣候、河流、新興工業、城市區位及作用等基本主干知識,強調重點,體現綜合。諸多選擇題的選項涉及高中教材的四大部分知識。不僅突出對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掌握情況的考查,而且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考生自己建立地理學科知識體系。從試題難度、區分度看,08北京卷測定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駕馭、遷移和運用,考查的知識以基礎為主,難度適中,區分度顯著。
靈活表達是試卷的特色語言。試卷是測定考生水平能力的“無聲”載體。08地理卷力求準確無誤、清晰美觀地表達信息,并體現以考生為本的考場關懷理念。
與往年命題類似,08地理卷以教材為藍本,對考生熟悉的圖形進行適當處理,呈現不同表現手法的7幅圖件。圖件便于考生獲取和解讀,有利于考生運用圖像信息提取的程序和方法,具有顯著創新性。
能力立意是試卷的重點。除考查地理思維能力之外,08地理卷特別重視考生對發現、收集和理解文字資料、圖表、畫面、符號等能力的考查和對學生信息整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2題、第3~5題、第8題等。
四、堅持地理學的核心思想
第36題是主觀題中惟一學科內綜合題,是地理命題思想的主要標志,在引導地理教學方面發揮著重要影響。第36題以區域地圖為平臺,以圖中所含地理要素進行設題,關注學習細節和思維品質,重點不是考查對區域的識別,而是區域特征描述和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考生要解讀圖中顯性和隱性信息,在分析問題的思路上著力,在描述問題的質量上著眼。
在地理學核心思想的指導下,第36題包括的具體特點有:{1}綜合性。一方面綜合考查對區域人地關系和人地系統的理解,另一方面測試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區域性。以區域為切入點,或以原理規律解釋區域現象,或用觀點方法分析區域特征。{3}應用性。聯系實際,發現現實中的問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找出措施,談談規劃或設想。{4}時代性。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關注國內外的重大問題等。命題風格大致反映在以下三個步驟之中。

五、以熱點為紐帶,探索文科綜合模式
基于學科特點,08地理卷積極關注熱點話題。命題涉及 “嫦娥一號”探月、“三農”等相關熱點問題,并以熱點話題為紐帶,探索與政治、歷史科目的綜合模式。
黨的十七大系統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第39題以科學發展觀為立意的核心,以時間為主線,以工業生產為話題,構建了學科綜合的模式。歷史科目以19世紀晚期德國為例,分析各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原因;地理科目以20世紀中后期意大利的薩索洛瓷磚生產為例,分析此類新興工業的特點;政治科目回歸現實,由世界轉到國內,以表格的形式說明國家應采取哪些戰略或措施,論述我國經濟應當堅持“跨越式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的客觀要求。
2008年我國政治文化經濟生活的最大熱點之一是舉辦奧運會。第40題以和諧奧運為主題,以空間為軸,結合奧運火炬即時傳遞路線,三科目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考核點:地理考查城市區位優勢和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政治考查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經濟;歷史結合路線所經地景觀圖片寫出歷史事件的意義。
以熱點為紐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科目的融合,進一步擴展和延伸了“文科綜合”的理念,逐漸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高考文科命題綜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