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是造就技能型人才的基礎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學習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經綜合的社會實踐活動,掌握了相關地理知識和能夠靈活運用地理知識后,新穎、獨特地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的。人們常說:“無知必無能”,這是很有道理的。不愛學習,知識和經驗貧乏的人,他的認識思維活動不可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就談不上技能了。因而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地理知識的傳授,精講多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于分析解決問題中掌握好地理知識,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考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尋求更多的知識。
鄉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頭緒紛雜,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基礎,又要具備把地理知識運用于考察鄉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地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同時,要將基礎地理知識傳授給參與鄉土地理實踐活動的學生,這樣,學生在實踐考察中,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技能才能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和鍛煉。
二、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堅韌毅力是培養技能的保證
心理學認為,大腦的思考必須要有動機,進行創新性思維,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堅韌的創新毅力,才能敏銳地發現和思考地理事物的細節問題,才能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解決問題。否則,實踐過程中一遇到困難常常就會半途而廢。鄉土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多要爬山涉水,走街串巷,是件辛苦的工作。因此,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堅韌的毅力是培養優秀技能的重要保證。
思維動機有內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進內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維的興趣和動機,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之所在。教師首先要明確,并非只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才是創新,只要是運用自己的才智所產生的獨特而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創造。地理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是創新,學生用自己的頭腦發現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也同樣是創新。在鄉土地理課外活動中,只要是通過自己積極思考后所提出的,以分析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較新穎而有價值的思路、方法、見解,都是創新,它是一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過程;其次,在地理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堅韌毅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長期教學計劃,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創新意識的自我激發和創新毅力的自我培養。
三、敏銳的地理考察能力是社會基本技能的反映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考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對于鄉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對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鄉周圍環境之中,只有堅持實地考察,才能獲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對復雜對象的考察效果,沒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
(1)做好考察前組織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廣泛收集文史資料,撰寫介紹考察地的文章,以便讓廣大學生對考察地的自然狀況有初淺的認識;其次教會學生一些野外考察技能(野外作圖、攝影等);再次向學生提出考察目的和要求,目的任務越明確、具體,考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考察順序,指導考察方法。考察程序應由整體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體。做好考察記錄,在考察實踐中,要培養學生運用種種方法,使考察對象從背景中突出,以獲得鮮明而完整的印象。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用教師講,學生看,教師講解與學生獨立考察相結合或學生獨立考察等形式。
(3)做好考察總結。這是鞏固考察收獲的有效方法,要鑒定、登記標本,整理考察記錄材料、地圖、照片;寫野外考察心得報告或專題小論文;教師要分析學生考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肯定好的經驗,提出新的要求。
四、掌握創新思維方法是提高技能的關鍵
(1)綜合運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就創新思維產生的過程而言,起關鍵作用的是形象思維,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地理形象積累。由于地理教學的對象是生活經驗還不豐富的青少年,因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師除應盡可能利用直觀教具外,還應利用野外考察、社會調查、郊游、參觀等機會讓學生接觸家鄉的地理環境,感知大量的感性形象,讓學生儲存盡量多的地理表象,以啟迪他們的智慧,在地理思維中發揮出創造才能。如在對我縣郭巖山的野外考察中,我校地理興趣小組一位學生提出了在此發展旅游業、興建避暑山莊的大膽構想,在得到教師肯定后,他又進行了可行性探索,并拜訪了當地的老農,最后經過積極思考,寫出了富有創新精神的小論文。
(2)集思廣益,綜合提高。集中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的信息,朝著一個方向,去獲得問題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地理課外活動中,集中討論式是經常采用的好方法。學生經過積極的思考、醞釀,就同一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往往在熱烈的討論中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
例如,我校組織學生對郭巖山的考察,教師以如何發展山區經濟為題,要求學生在地理考察中認真思考,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學生經過充分準備,各抒己見、激烈爭論、互相啟發,新方案不斷被否定或被補充,最終達成共識,選擇出較滿意的答案: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決交通問題;利用郭巖山地區獨特的花崗巖地貌,發展旅游業;利用廣大荒山,植樹造林,種植茶樹,既提高經濟效益,又保持水土;利用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和村民傳統的竹編手藝,發展竹編手工業;重視茶葉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學生在方案的討論選擇中,會提出有創造性的獨特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徑,同時,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對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培養技能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