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有激情的教師
“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好的教師解釋知識,優秀的教師演示知識,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學習知識。”新課程下的課堂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分享對學習的激情,分享種種新發現的過程。
1.對學生而言——活力四射的教師
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教師必須富有活力,充滿激情。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青少年學生,呆板、僵滯的面孔很難使教師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很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相反,風趣幽默、積極向上、富有激情的教師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真正分享課堂的樂趣,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
2.對教學而言——充滿激情的課堂
新課程要求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構建新型教學方式。新型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核心。單純從生理行為角度而言,學習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勞動。傳統教學是以被動學習為主,而要使學生變成“我要學”、“我會學”的主動學習,教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死氣沉沉的課堂是不可能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實踐表明,充滿激情的課堂,能有效促進師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鳴,能讓教師自然融入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習的合作者和參與者。
教學對于學科而言是一門科學,對于師生互動的課堂而言是一門行為藝術,成功的課堂教學應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激情課堂的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更與教師教學藝術的展現有關。有人將課堂比作舞臺,教師是主持,學生是主演,主持人成功的組織調控能使師生雙方共同上演一出精彩的好戲。這出好戲,并不是象電視娛樂節目那樣純粹為了娛樂搞笑的表演,而應是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表演。成功的組織調控表現在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教學語言的抑揚頓挫、教師的隨機應變、師生的積極互動等方面。
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作為普通地理教師,在短短的一學年中,面對幾百名學生,你幾乎不可能叫出所有學生的姓名。但作為學生,他能認識和記住他的每一位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是在眾多目光的注視之下,同時也會感染周邊許許多多的學生。一個有著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他對學生的感染力是正面和積極的。
1.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高水平的專業素養
標準的普通話、美觀工整的板書、嫻熟的信息技術,這是所有教師都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教師對地理學科的基礎性知識、技能有廣泛而深刻的理解,熟悉本學科所提供的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能引導學生自由快樂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是獲得學生認同的重要條件。
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高水平的專業素養是吸引學生積極投身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的“磁石”,是樹立教師職業形象的基石,也是教師“征服”學生的專業“武器”,更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和心智交流的橋梁。
2.愛崗敬業的素質和執著精神
不管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剛走上講臺的新生一代,都需要用敬業精神去感染和感召學生。無論這門課教過多少遍,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知識,都需要教師用心去教,用最恰當的技巧與學生交流,用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從教學實踐反思中逐漸形成愛崗、奉獻、盡責、用心的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教師永遠是學生敬仰的對象。長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即使調皮搗蛋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師,也會油然生出一分敬意。
3.熱愛并關注學生成長
對于一個深深關愛你的人,你不可能對他有反感。融洽的師生關系,更多地取決于教師的言行,因為師生關系的建立,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是主動的一方。盡管在同一所學校,即便是同一個班級,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是不盡相同的,有成績優異者也會有相對落后的學生,有活潑開朗的也有沉穩內向的,教師始終應盡最大努力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贊許學生取得的進步,也要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可能達不到你的標準或希望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態度,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視學生為自己生命的教師,永遠是受學生歡迎的。
4.樂觀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與其內在的人格力量有關。教師的親和力、感染力、推動力等,都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熱情慷慨、合群真誠、善解人意、關心他人的教師,會給人樂觀、朝氣、向上、合作、堅忍、負責、樂于助人的印象。教師追求卓越、公正守信、悲天憫人的人文精神,理性客觀、孜孜不倦、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敬崗愛生、和藹可親、善良公正的行為表現,對學生做出接納、尊重、肯定、寬容和寄予厚望等反應,以及把積極的教學信念、態度、責任感和合作精神融為一體的整合力和持久力,都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閃光之處,是感動學生、感召學生、感化學生的無形“磁場”,是“潤物細無聲”的綿綿春雨。
小贏靠技巧,中勝靠眼光,大成靠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贏得學生信賴和尊重的重要原因,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和師生的交往互動,有利于新課程的順利推進。
三、研究型地理教師
首先,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而是一個主動的開發者、研究者和創造者。新課程的開放性、創造性、延展性要求教師成為一個不倦的學習者和一個研究型教師,要由過去的經驗型“教書匠”轉變為現在的研究型“課程開發者和研制者”。而且,教師的專業成長、個人價值的實現要求其對課程作更多的研究,在課程研究中提升綜合素養,在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其次,課程改革為研究型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過去,課程統一內容、統一教材、統一標準、統一考試,教師過分信賴教科書,影響了創造力的發揮。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可以支配的因素大大增加,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開發的空間加大。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課標”,而非教材,即“一標多本”。課標是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內容簡要明了,以簡略的行為目標進行表述。教師上課以課標為基本教學目標,既可使用人教版教材,也可參考其它版本教材,甚至還可以自編教學資料,采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此,課改為教師研究課程教學提供了廣闊空間,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架設了平臺。
再次,地理學科特點為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條件。一方面提供了時間保證。一般一個地理教師周課時12節左右,周教案2~4個,相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而言,地理教師有更充裕的時間研究課程教學。另一方面,地理課程具有極強的時代性,與人類的生存環境、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我們身邊、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課程資源。只要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就能從校園中、社區中、工廠農村中,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中挖掘出許多有價值的課程資源。
另外,地理科在學校中屬小科目(雖然必修學分與理化生史相同),一般不受重視,地理教師在評職稱、福利分房、年度考核等方面往往處于弱勢。但如果能在課程研究、課程實施中有所建樹,會對地理教師地位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涯,而且也將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涯”。做一名富有激情、具有人格魅力的研究型地理教師,將有助于大家在新課程改革中體驗成功和實現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