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師 耿夫相
1.調查背景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固體垃圾逐年增加。“中國環境與發展信息檢索網”顯示,去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達1.9億噸,年增長率已達9%,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累計堆積量已達59.2億噸,占地5.5公頃。據紹興市環衛處環衛管理科介紹,紹興市民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垃圾,2006年1~7月平均每天達370噸,其中最多的一天為582噸,僅市區每年產生的垃圾就多達13.5萬噸,相當于一座府山,清掃和運送這些垃圾就要耗去2 000余萬元資金。眾所周知,垃圾不僅污染了環境,還會引發其它一系列危害,已成為人類的第二公害。作為關心時事與社會的青年學生,為了了解城市垃圾主要來源及其處理情況,探索環境污染的防治問題,懷著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利用課余時間,對我市的垃圾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相應處理意見,希望能為環保事業做出一點貢獻。
2.放錯的資源
據悉,目前紹興市區有“拾荒”人員500余人,其中外地人占98%,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在垃圾箱中“淘”寶,居然生活無憂。而在紹興平水垃圾填埋場,只要垃圾運送車一到,馬上就會有10多名拾荒者一擁而上,據他們說,這些垃圾中有許多是“寶貝”!通過與這些拾荒者交談得知,他們平均每天的收入可達30元以上,多的時候可達100多元,有時還有意外的收獲,如戒指類的昂貴物品。經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世界先進國家鋼產量的45%、銅產量的35%、紙產量的35%是由廢舊材料生產的,而我國每年卻有約500萬噸廢鋼鐵、20萬噸廢有色金屬、1 400萬噸廢紙淪為真正的垃圾。每回收利用1噸再生資源,相當于減少4噸垃圾處理量,每回收利用1噸廢鋼鐵,可以節省開采各種礦石20噸,節約1.2噸煉鋼標準煤。
3.紹興市垃圾處理措施
目前,從全國范圍內看,對垃圾處理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四種:一是填埋;二是焚燒;三是堆肥;四是回收再利用。
經調查得知,紹興市垃圾處理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燒發電。自2004年9月至今,紹興市垃圾大部分實現焚燒處理,由我國自行研制的垃圾焚燒鍋爐每日不僅可“吃”掉全城大部分的垃圾,還可以提供電力和熱量。
在紹興市郊的新民熱電公司可以看到從四面八方駛來的垃圾車涌向這里,垃圾在這里被投入為它特別研制的鍋爐內進行焚燒處理,就是這臺鍋爐每天可消化掉紹興全城400多噸垃圾,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焚燒的熱量產生蒸汽,為全城供電和供熱。據悉,這臺鍋爐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做垃圾焚燒技術基礎研究,無錫華光鍋爐公司設計研制,在紹興新民熱電立項運行成功。據專家介紹,該鍋爐采用新型清潔燃燒技術即循環流化床技術和傳熱分室技術進行垃圾焚燒處理,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越的燃燒方式,尤其適合我國垃圾成分復雜、熱值偏低的國情。這是我國首臺75t/h蒸發量、日處理垃圾300~400噸的垃圾、煤混燒循環流化床鍋爐,經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機械工業火電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該爐進行環保排放和熱工性能測試,該鍋爐性能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和國家環保排放要求。鍋爐的日處理垃圾量超過了設計能力,最大可達500~550t/d。
4.相關建議
(1)垃圾收集和運輸應密閉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勵采用壓縮式收集和運輸方式,盡快淘汰敞開式收集和運輸方式。
(2)禁止危險廢物進入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獨立系統,收集、運輸和處理廢電池、日光燈管、殺蟲劑容器等。
(3)加強環境教育,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和素養。搞好一個地區的環境建設,必須發動全社會的參與,上至各級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有一定的環境意識和素養。應該在全市普遍學習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環保知識,使人人懂得關心、愛護環境。只有當環境保護知識深入人心時,才能發動群眾自覺改善周圍環境,檢舉監督破壞環境的行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街道兩側配置了很多分類的垃圾箱,但在隨機抽查的20個中,里面的垃圾全部沒有進行分類。隨后我們又對市民進行調查,大部分市民根本就沒有把垃圾進行分類的意識,甚至有人說能把垃圾投到垃圾箱里就不錯了。
(4)大力發展回收業。據了解,紹興目前垃圾處理采用發電和填埋兩種方法,對垃圾回收從未提上議事日程。但據有關部門檢測,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紹興市區垃圾中不可燃物所占比例已從20世紀90年代的53%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而紙類、織物、塑料等可燃物的比例已由40%增長到80%以上,垃圾的熱值也有過去的每千克800大卡上升到1 400大卡。市區的垃圾桶看似垃圾筐,其實卻是個“百寶箱”,據紹興市城建局的一位專家介紹,垃圾收集、分選的費用加在一起,要比原料開采的費用低10多倍甚至數十倍,垃圾回收業的確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縣魯迅中學高三(12)班(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