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休閑旅游是指以觀光度假、運動健身、文化娛樂、餐飲購物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旅游形態。它是休閑經濟的一種類型,是一種積極取向的休閑消費方式。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休閑旅游正逐步成為旅游業的熱點和支撐。發達國家和地區旅游客源的70%以上是休閑度假游客。環京津休閑旅游帶是指由北京和天津出發,1小時左右車程能夠到達的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包括廊坊、保定、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滄州等七個市所轄的55個縣(區),總面積10余萬km2,總人口近3 800萬人,是我國東部較發達的地區,城鎮人口可支配收入達12 000萬元。
一、旅游精品開發戰略取得成效
幾年來,環京津地區充分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資源優勢,按照大群體、有特色、出精品的原則,從環京津地區實際出發,在全力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重點實施旅游精品開發戰略,全面整合旅游資源,積極培育特色產品,相繼推出了濱海度假旅游板塊、草原風情旅游板塊、燕太山水旅游板塊、健身休閑旅游板塊、文化遺產旅游板塊等六大旅游板塊。策劃建設了24處綜合性休閑旅游景區,旅游精品開發戰略取得成效。
2007年度,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 200余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億元,其中休閑旅游接待人數突破了1 000萬人次,成為旅游客源增長的亮點。同時,一批極具市場潛力的旅游項目也正處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之中,如城市休閑體系、農業生態基地、紅色旅游基地項目等,這些旅游產品的相繼推出將使環京津地區的現代休閑旅游特色更趨明顯。
二、環京津地區發展休閑旅游優勢明顯
1.豐富的旅游資源
環京津地區地處燕山、太行山、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及渤海等大地貌單元的交匯帶上,景觀類型和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成為中國惟一兼有山岳、高原、沙漠、草原、森林、濕地、海濱、海島等景觀的著名旅游資源地區。截至2007年底,區域內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處,國家森林公園7處,國家地質公園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7座,國家4A級景區31處,5A級景區3處。
2.鮮明的比較優勢
與北京、天津對比,環京津地區的旅游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對比優勢明顯。該地區的自然山水、森林草原、海濱海島、冰雪溫泉、濕地湖泊等,與京津同類資源相比,無論數量或品質,都占有絕對優勢。統計資料表明,不僅河北省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以及地質公園等自然資源賦存上優勢明顯,而且壩上草原、壩緣冰雪、海濱海島等與京津相比,具有壟斷性,對京津游客有強大、持久的旅游吸引力。
3.環境建設成績斐然
幾年來,環京津地區大力實施多項環境保護工程,環境質量大為改善。營造了生態文明林近1 800個,綠化覆蓋率達到35%,垃圾處理率接近90%,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300余天。七個城市多數被命名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及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
4.空前的發展機遇
河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經濟結構的調整,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提出要逐步減少區內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產業,將加快服務業的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把擴大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時,河北省于2008年開始精心打造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前期論證工作已經完成,正在有重點、有步驟地展開建設和營造工作,為環京津休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
5.巨大的客源市場
京津人口總數約為3 000萬,消費能力在全國處于前列,是環京津休閑旅游成熟持久的消費市場。2007年接待游客的85%來自京津地區。同時,京津地區擁有的私家車總數為500萬輛,加上毗鄰地區的私家車,總數超過1 000萬輛,自駕車游客由京津出發,可以1小時到達環京津休閑旅游帶的絕大多數景點,十分便捷。隨著京津的發展,京津兩市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增長的進一步加快,環京津休閑旅游帶的客源市場優勢將進一步凸現。
6.便捷的交通區位
環京津休閑旅游帶緊緊環抱京津,不僅有明顯的距離優勢,而且以京津地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充分享受其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等優勢,如陸路交通就有9條鐵路干線、10條高速公路、12條國道以及若干條省道等。四通八達的交通,成為環京津休閑旅游項目的依托。
7.節假日的調整
新的節假日制度實施后,“五一”休假時間縮短,全年節假日次數增多,節假日的靈活性與變化性進一步加大,將有利于以休閑旅游為特色的短途旅游發展。由于擁有臨京津、陸路交通便捷、資源豐富等優勢,為短途游、休閑游、深度游、散客游尤其是自駕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1.整體競爭力和消費帶動力弱
環京津休閑旅游帶近幾年發展較快,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但總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旅游綜合效益不高。與北京、天津郊區縣的旅游業相比,旅游消費水平、消費結構不盡合理,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低,旅游消費的經濟拉動作用較弱,這與環京津地區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區位市場優勢還很不匹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
一是觀光型旅游產品居多,休閑度假產品的開發建設力度不夠,尚未占據市場及消費的主導地位,旅游產業休閑化的趨勢還不明顯。2007年度,以休閑度假為目的的游客不足20%;二是多數景區小、弱、散、差,3A級以上景區不足20%;三是部分重要旅游資源,在客觀上與相鄰地區存在產品的雷同,且處于相對劣勢,滿足不了游客的休閑旅游欲望,從而導致一些游客不再到河北游覽類似產品。
3.產品規模檔次、服務管理水平較低
從規模檔次看,一方面,部分地區不注意錯位發展,如部分地熱溫泉,在產品類型、檔次和功能上與京津郊區的類似景點雷同,受區位影響,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另一方面,旅游企業對旅游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深刻,尚未形成自身的產品特色,建成的精品景區較少,產品品質較低,創意不新穎、特色不突出、規模體量小、建設水平低、功能設施差等問題依舊普遍存在。另外,從服務水平看,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滿足京津游客的消費需求,弱勢較為明顯。
4.旅游產業要素不完善
旅游接待設施不配套,游覽、娛樂、住宿、餐飲、購物等旅游配套要素尚未形成產業鏈條,存在“短板”現象,導致旅游綜合收入偏低,旅游消費的經濟拉動作用較弱。如一日游游客比例較大,過夜旅游者比例不足游客總量的25%,影響了娛樂、住宿、餐飲等收入;其次,購物收入普遍偏低,遠低于周邊北京、天津,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5%),僅占旅游總收入的27%。
充分發揮環京津地區旅游資源的整體優勢,針對京津日益增加的度假休閑、回歸自然的市場消費需求,構建環京津休閑旅游帶,突出優勢資源特色,實現與京津旅游產品的差異開發和錯位發展,構建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功能齊全的休閑旅游板塊;深度策劃集休閑度假、餐飲購物、娛樂活動、觀光體驗、康體健身等于一體的綜合型休閑旅游區,并帶動周邊地區的整體發展;結合無景點休閑旅游發展,加快城市休閑體系建設,將環京津地區打造成文化、景觀特色鮮明,休閑旅游功能完善,旅游氛圍濃厚的休閑旅游目的地;緊密依托交通干線和交通結點,推出道路便捷通暢、標志標識完善、信息咨詢周全、旅游產品體系完善的自駕游或自助旅游線路,拓展環京津的休閑旅游空間,進一步促進京津冀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