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社會長期積淀的結果,它使同一群體的人們形成近似的世界觀、價值觀。文化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導著人們的行為。會計也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帶有很強的民族特色,一個國家的文化總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該國的會計制度之中,
所以研究各國會計的差異應該從各國文化的差異入手。
一、職業化與法規
這一層面涉及的主要問題是,由會計職業界制定會計準則并監管準則的實施還是由政府直接干預?在個人主義盛行,并且權距比較小的國家,強調個人才能智慧的發揮,人們善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愿被管制和壓抑,不能忍受不平等的現象,所以他們的職業團體比較發達,有能力和權力制定行業規則,并且能夠進行合理的職業判斷。而在集體主義占主導地位、權距比較大的國家,人們更加看重整體的利益,為集體效忠,愿意服從與妥協,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較少運用職業判斷,這些國家的會計職業團體力量很弱,會計準則主要由政府以法規的形式頒布并強制執行。
前者的代表如美國,有著十分發達的會計職業界,他們的財務會計及報告準則一直由民間會計團體“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負責制定,政府部門只扮演監督管理的角色,很少直接干預準則的制定,給了民間團體很大的自主空間,使他們能夠高速有效的發揮作用。而后者的代表如日本,1907年產生了職業會計師組織,日本會計職業界的力量相當弱小,對會計準則的制定缺乏影響力,日本的企業會計原則是由大藏省制定并頒布的。日本政府以立法制定準則的形式限制了會計職業團體的發展,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報告必須嚴格遵循國家頒布的會計法律規范。
二、統一性與彈性
統一性要求每個企業采取同樣的會計處理方法,保持報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而彈性則是指提供多種方法,允許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同樣,在崇尚個人主義,宣揚自由民主的國度,傾向給予企業更多會計選擇,權距小的國家的公民更加不能忍受呆板單一的規則。而寧可犧牲個人利益而維護集體利益的民族,容易推行統一的會計準則,因為大家都愿意維護整體的和諧一致。權距大的國家,人們更愿意接受權威機構頒布的統一執行的法律規范,習慣于順從和遵循。
例如,法國和西班牙為了便于國家計劃的制定和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長期以來依靠一套統一的會計方案和以計量為目的的稅法條款在企業實務中發揮效用。另一方面,一家加拿大公司以如下措辭表達對IAS應當更有彈性的支持,“……如果所有的情況均相同,那么要求所有公司遵從同一套會計準則將是非常理想的……然而環境已經表明不同處理方式的合理性,故而我們無法相信為了所謂的理想而犧牲彈性的價值所在。”
三、穩健主義和樂觀主義
當遇到不確定事項時,是采用穩健、保守、悲觀的處理方法,還是采用冒險、樂觀的處理方法。前者一般會低估收益,高估成本費用,后者傾向于在有多種可能時,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結果進行記錄。這種會計價值觀的選擇通常跟規避不確定性的程度大小有關,懼怕風險極力規避風險的群體會選擇預先做好最壞打算,提前估計最大損失,以降低不確定性對未來的不利影響;而勇于冒險、樂觀積極的民族則愿意做大膽的猜想,預測不確定事項會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眾所周知,美國是最富冒險精神的民族之一,他通常對任何事情都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美國的基本會計原則集中體現在財務概念公告中,在該公告的會計確認與計量原則中,沒有確立穩健原則,也沒有將穩健性作為會計信息的基本特征,只在第三輯《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中對穩健性做了單獨說明。
在德國,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于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德國的銀行業很發達,銀行與公司關系密切,銀行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要求企業采取極端穩健的會計處理方法。同時德國的會計很注重保護債權人利益,在會計核算上也采取十分謹慎的原則。
四、保密與透明
會計信息的披露是更多一些還是更少一些。保密性使得會計制度只要求披露與決策相關的最基本的會計信息;而透明性則要求企業對公眾負責,提供更加詳實有用的信息,更加開誠布公,使投資者和債權人充分的了解企業實際情況。這與一個國家的民族特性是陽剛還是陰柔有一定關系,陽剛的民族更加豁達大氣、不拘小節,他們更愿意將明朗的信息反映給大眾;而陰柔的民族考慮事情更加周全,注重人際關系,擔心不利的信息可能會影響企業形象,降低公眾對自己的信心。
英美國家崇尚充分的信息披露,鼓勵企業將一切有關信息盡可能詳細的報告給公眾,他們的會計報表批注項目繁多、篇幅很大。英國的財務報告強調“真實”與“公允”,希望公司能夠以誠實的態度對待投資者和債權人,不蓄意隱瞞任何可能歪曲財務報告使用者判斷的信息。
中國是一個陰柔的社會,中國人向來給人以含蓄神秘的形象,再加上中國規避不確定性程度高,權距大且十分注重集體主義精神,使得中國在對待信息披露的問題十分謹慎,對于披露信息可能帶來的風險十分敏感。中國的上市公司隱匿財務報告信息的現象十分普遍。
盡管各個國家民族文化差異很大,會計價值觀也各不相同,造成對會計制度的選擇呈現出不同傾向,但是這種差異并不是不可調和的,國際會計準則協調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這種協調化也是完全可能實現的。從民族文化差異方面來說,各國的文化正在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比如,美國的電影大片已經引入中國,其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崇尚自由民主的精神已經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盡管中國的傳統是以集體利益為先,但是現在大家也開始更加重視個性的解放、創新精神的涌現。這些文化新元素的融入也必然會體現在會計偏好的選擇上,使中國的會計準則更加趨近國際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跨國公司的飛速發展,這些都迫切的要求會計這一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當然,除了會計價值觀的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會計偏好,比如政治、經濟、法律等等,要想真正的實現國際會計協調化的目標還需要全面考慮這些因素。
(作者單位: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