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07年度綜合十強縣與動態十佳縣新鮮出爐,縣域經濟排名正式發榜。就在各界議論進退位次與緣由之時,《決策》雜志邀請到安徽省經濟運行考核辦公室趙金寶副主任,對本次縣域經濟考核進行深入解讀。
縣域經濟漸入佳境
《決策》:從今年縣域經濟考核的結果來看,安徽縣域經濟發展如何?
趙金寶:近年來,安徽縣域經濟漸入佳境,縣域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率,繼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據統計,安徽去年有17個縣(市)財政收入超過5億元,比上年增加7個,其中5個縣(市)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加4個;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鳳臺縣13.2億元、肥西縣12.5億元、當涂縣11.3億元、無為縣11億元、寧國市10.2億元。
同時,縣級財政的發展還呈現速度加快的特點。2007年全省縣級財政收入增幅為34.4%,高于全省財政收入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有45個縣財政收入增幅超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銅陵縣、郎溪縣、長豐縣和績溪縣等4個縣增幅在50%以上。
《決策》:根據新的考核指標體系,綜合十強和動態十佳分別是哪些縣?
趙金寶:2007年綜合十強縣仍然是去年的十個縣,只是所居位次有所變化。寧國市繼續位列“十強”之首,繁昌縣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鳳臺縣由第2位降為第3位,當涂縣保持第5位,肥西縣由第3位降為第4位,蕪湖縣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肥東縣由第9位上升到第7位,無為縣保持第8位,天長市由第6位降為第9位,廣德縣保持第10位。
動態十佳縣則分別是長豐縣、銅陵縣、蕪湖縣、郎溪縣、肥西縣、來安縣、肥東縣、無為縣、望江縣和廣德縣,其中蕪湖、肥西、肥東和廣德4個縣連續4年保持在動態十佳縣行列。與去年相比,十佳縣的變化也不是很大,只有當涂、樅陽與繁昌跌出十佳縣,分別從第8位降為第16位、從第2位降為第26位、從第10位降為第25位。而來安、無為、望江則從去年的十佳外進入十佳,分別為第6位、第8位與第9位。
“先進”,何以“先進”?
《決策》:與往年相比,本屆十強縣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變化不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趙金寶:近年來,這十個縣(市)之所以能持續穩居全省縣域前列,成為全省縣域發展的排頭兵,其主要原因:
它們的經濟結構較優。2007年,繁昌、寧國、廣德、肥西、鳳臺和蕪湖6個縣(市)的非農產業比重均超過80%,分別為90.2%、85.1%、83.1%、81.5%、80.5%和80.5%。繁昌、天長、鳳臺、肥西、當涂、蕪湖、寧國和無為8個縣(市)的工業化水平均超過40%,分別為55.1%、49.6%、49.2%、45.5%、44.3%、43.2%、41.9%、41.6%。
其次就是它們發展活力較強。其突出表現:一是利用外資較多。2007年,天長、繁昌、蕪湖、寧國、廣德、無為、當涂和肥西8個縣(市)實際利用外資均超過2000萬美元,分別列全省縣域第1、3、4、5、8、9、12、13位,其中天長、繁昌、蕪湖和寧國4個縣(市)利用外資超過3000萬美元,天長最高為7003萬美元。二是金融貸款較多。2007年,寧國、繁昌、天長、廣德和蕪湖5個縣(市)人均貸款額均超過6000元,其中寧國和繁昌分別為12426元和10799元。三是投資強度較大。寧國、繁昌、蕪湖、廣德和當涂5縣(市)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均超過9800元。
《決策》:那么,十佳縣呢?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可資借鑒?
趙金寶:動態十佳縣的重要特征是發展速度快,快速度是這些縣成功入圍“十佳”的主要原因。從經濟總量增速看,2007年十佳縣生產總值增長19.4%,比上年增幅高0.5個百分點,比全省縣域高4.6個百分點,其中長豐和肥西分別增長22.7%、22.1%,居第1、第2位。
此外,一個更值得注意的指標是十佳縣保護環境表現也較為出色。2007年,十佳縣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平均為97.7%,比全省縣域高0.3個百分點,有8個縣均達到100%。
進退緣由
《決策》:雖然十強縣變化不大,但還是各有進退,繁昌、肥東、蕪湖等三縣均上升數位,其中原因何在?
趙金寶:主要原因是這些縣均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速。以這幾年增長較快的繁昌縣為例,繁昌縣綜合指數位次提升,主要是整體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較快增長的速度。2007年,該縣GDP總量由上年的45.1億元增加到57.2億元,居全省縣域位次比上年上升2位;財政收入增長33.4%,增速比上年加快5.2個百分點,位次比上年上升4位。經濟的較快增長,也使得相關考核指標進位明顯。如,經濟密度由上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人均財政收入由上年的第2位上升到第1位。
《決策》:在十佳縣排名提升方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三個新入圍十佳的有兩個是擴權試點縣,這之間有關聯嗎?
趙金寶:肯定有一定的聯系,擴權松綁,就是給試點縣更大的發展空間。并且與擴權“松綁”齊頭并進的是,省里對縣域經濟加大了投入力度,支持縣域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來安縣在擴權試點的基礎上,發揮區位優勢,承接東部資本、產業輻射的梯度轉移,一些外來項目建成投產,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2004—2006年,該縣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連續三年翻番,2007年實際到位資金27.65億元,增長88.5%。2007年,該縣GDP增長17.2%,居全省縣域的位次由上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12位;財政收入增長49%,由第22位上升到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倍,由第11位上升到第4位。
無為縣動態位次躍升幅度較大,主要是以產業集聚為特征的工業經濟較快發展拉動。聞名全國的高溝特種電纜產業群發展方興未艾,已被批準為國家級特種電纜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溝工業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07年,該縣電線電纜業實現產值達142.5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83.5%;上交稅金7億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63.6%。隨著產業集聚效應的釋放,該縣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當年,該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4.3%提高到4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2%。
此外,望江縣近年來強勢招商引資,其成效開始顯現。2004—2007年該縣招商引資額年均增長80%,先后榮獲安慶市招商引資創新獎、安慶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一等獎、安慶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獎等榮譽。通過招商引資,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4年的21家增加到2007年的66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4.28億元增加到21.3億元;財政收入由0.76億元增加到1.62億元。
《決策》:有進就有退,一些縣排名下降的緣由何在呢?
趙金寶:天長市綜合指數位次下降,主要是一些考核指標位次下降較多。如,2007年該縣GDP增長12.4%,居全省第49位,比上年下降28位。雖然GDP總量位次不變,仍居第7位,但由于經濟增速相對較慢,使得相關考核指標經濟密度和人均GDP的位次出現下降。此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由上年的第45位下降到第60位,固定資產投資變動率由上年的第7位下降到第29位,外資企業比重由上年的第39位下降到第42位,都對考核評價結果產生較大影響。
肥西綜合指數位次下降,主要是一些人均考核指標位次有所下降。如,該縣人均財政收入由上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8位,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由第5位下降到第9位,人均科教文衛事業費支出由第23位下降到第37位。此外,一些結構比例指標,如非農產業比重、經濟密度及財政收入相當于GDP比重等指標位次下降,也對其考核評價產生影響。
鳳臺綜合指數位次下降,主要是該縣近幾年發展較快,發展的平臺上了新臺階,各項指標的基數提高,在新的平臺上進一步加快發展的難度有所增大,導致一些考核指標位次下降。如,2007年該縣GDP增長12%,增幅居全省第51位,比上年下降26位,開發區土地投資強度由第9位下降到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