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的未被忽視,既讓政府表現了誠意,也讓政府看到了群眾的善意,更讓政府改掉了自身問題。如果這種做法成為一種常態(tài),制度化,將實現政府和民眾的雙贏。

“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通報的6起案例拿出來做深刻剖析,讓大家從中汲取教訓。”4月12日上午,江蘇省副省長、徐州市委書記徐鳴在市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工作會議上如此開場。會議通報了該市評定的2007年度2個“群眾不滿意處室”和4件“群眾不滿意行政事例”。徐鳴提出,萬人評議機關,既要真評真議,更要真查真改,確保評議不“爛尾”,件件有著落,使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成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距離2003年夏季開始的第一次萬人評機關,徐州這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已經整整走過了五年。
官場震顫
2003年開始,徐州市每年都面向普通市民發(fā)放一萬張調查問卷,從“解放思想、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依法行政、辦事效率、服務態(tài)度、廉潔自律”等六個方面,并結合群眾和政府工作人員接觸的感受,對被評議人和單位“打分”。
評議列前三位的,予以表彰獎勵,評議結果最末一位的,取消該單位評先資格,領導成員不能晉級,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末位的,免去該單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職務。在徐州市機關作風辦公室一工作人員看來,“這是民意力量的體現”。
據了解,在2005年度的評議活動中,徐州市市容與城管執(zhí)法局局長因兩次被評議“群眾不滿意”而丟了烏紗帽;2007年,徐州市規(guī)劃局建設規(guī)劃管理處原副處長、徐州市建設局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原負責人、徐州市經貿委墻改辦公室原副主任等多名官員,在歷次機關評議中,也因群眾“不滿意”被撤職,后在調查中又牽扯出其他經濟問題而被檢察機關起訴。評議5年來,徐州全市已先后免去1名局長及11名機關處室負責人。
2008年4月12日,徐州市2008年的群眾評議有了結果,14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對6起機關效能“反面典型”在全市公開曝光。徐州市市民的民意力量立即引發(fā)6個“當事單位”以及主管部門的強震。
4月17日,徐州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黨組、徐州市建設局黨組分別發(fā)文,免去徐州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情報信息中心主任及燕青、徐州市建設局建筑市場執(zhí)法監(jiān)察支隊第一大隊隊長劉俊的行政職務。加上此前受到法律制裁的其他政府工作人員,徐州此次通報的6項“群眾不滿意”處室及事例的主要責任人均受到行政處理和法律制裁。
這6項“群眾不滿意”處室及事例分別是:徐州市林牧漁業(yè)局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徐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情報信息中心;原徐州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公安分局刑警大隊相關警員執(zhí)法不嚴,注銷未歸案網上通緝在逃嫌犯;原徐州市水利局規(guī)劃計劃處處長謝榮平、農水處科員陳學軍在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借調至省南水北調劉山解臺工程建設處負責劉山翻水站工程建設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收受好處為他人在工程審核、工程款撥付等方面提供便利;原徐州市勞動局離休人員醫(yī)療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寧以索要返還款名義收受多家定點醫(yī)療單位好處;徐州市建設局監(jiān)察支隊一大隊隊長利用職務之便幫助親屬承攬招投標代理業(yè)務。
徐州的“自揭家丑”,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
“彈劾”與整改
徐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情報信息中心被評為“群眾不滿意”處室的起因,就是因為徐州市民劉先生等人的投訴。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參加了2008年群眾評議,并對徐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情報信息中心投了“不滿意”票。據劉先生講,他去年到徐州質監(jiān)局情報信息中心辦事時,被對方強制要求購買書籍,“我不買,他們就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不給辦理,當時我心里很不服氣,可咱是個平頭百姓,也沒啥辦法。”劉先生說,隨后,他接到了萬人評議機關的調查問卷,“我就把自己的辦事經歷寫在了調查問卷上。”令劉先生沒想到的是,半個月后,徐州市機關作風辦公室的有關人員就找到了他,詳細了解他所反映的情況。
有關部門在調查核實后認定,徐州市質監(jiān)局情報信息中心確實存在亂收費、亂罰款、搭車收費等問題。同時,該中心的其他問題也被揭發(fā)出來:以組織機構代碼超期或脫檢為由,收取培訓費代替罰款,一些企業(yè)在辦理組織機構代碼有關手續(xù)時被要求購買企業(yè)年鑒,拒絕購買則會被以其他理由拖延。
“這些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剛開始我還沒太重視這樣的評議,可沒想到因為群眾不滿意,這個單位真被查處了,負責人還被撤了,以后有這樣的機會和權利,我肯定會倍加珍惜的。”徐州市委市政府對群眾評議結果的處理,顯然超出了劉先生的意料。
“我們局的下屬單位負責人出現這樣的事,我們也很驚訝。”4月21日下午,在徐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8樓辦公室內,該局工作人員馬先生對記者說。
“得到消息后,我們就馬上進行了整改。”馬先生說。徐州全市質監(jiān)系統開展了作風整頓和集中整改活動,收回了情報信息中心組織機構代碼業(yè)務辦理權,業(yè)務辦理強行搭售資料的行為立即被叫停,情報中心所辦《年鑒》立即停辦。而這些也是及燕青被免職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此次群眾評議意見和機關作風辦調查中,徐州市林牧漁業(yè)局、徐州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公安分局、徐州市水利局和徐州市建設局也被通報批評。
事后,徐州市林牧漁業(yè)局出臺了3份紅頭文件,禁止在工作時間玩游戲、炒股、串崗等,禁止工作日中午飲酒,禁止在辦事中接受當事人宴請或收受禮品、禮金等。此外,與之相關的公安、建設、勞動、水利等部門也都出臺了嚴管措施。
民意驅動力
一個事實是,徐州所在的江蘇省,其民主政治進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從一個月前的南京市電視競選局長,到現在徐州的群眾評議,前后一“推”一“拉”,迥然不同的結果,背后卻是相同的推手,彰顯的都是民意的力量!
“讓群眾評議機關部門的工作,更有利于促進工作的開展,我們的群眾是很善良的,只要把工作做好,能夠真正為群眾辦事,群眾就不會對你不滿意,徐州群眾評議的目的就達到了。”徐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工作人員馬先生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對你不滿意,說明你的工作確實沒做好,就理應受到懲罰,群眾評議打破了徐州廣大領導干部頭腦中‘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思維,不能不說是徐州民主政治的一個進步。”徐州市建設局一工作人員的看法與馬先生相似。徐州“真刀真槍”地評議機關作風的做法,引起了國內許多城市的關注。山東臨沂、濟寧,廣東湛江等地黨政代表團紛紛來徐州,取經萬人評議機關的做法。
“徐州市的亮點,就在于敢動真格,真正將群眾評議與官員的‘烏紗帽’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讓大家看到了政府尊重民意的誠意,重要的是,其對問題的處理和處理力度讓群眾感受到了‘監(jiān)督’的力量,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民意的未被忽視,既讓政府表現了誠意,也讓政府看到了群眾的善意,更讓政府改掉了自身問題。如果這種做法成為一種常態(tài),制度化,將實現政府和民眾的雙贏。”徐州師范大學法政學院一位教授告訴記者。
而另一位時評家認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和成熟都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和歷練的過程,“民評官”也是如此。目前,它雖然存在不足與缺陷,但作為我國“自下而上”評價地方政府績效的一種重要嘗試,其現實意義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它以直接有效的方式維護、落實了憲法賦予的公民民主權利,并操練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實踐民主理念的素質與能力,使之從“居民”轉變成社會權利意義的“公民”,將從根本上推進我國民主建設事業(yè)的進程。
然而,對于擁有300多萬城市人口的徐州市來說,一萬張調查問卷的覆蓋面畢竟非常有限。記者走訪發(fā)現,徐州市的絕大多數市民并沒有參與群眾評議,但他們都渴望能獲得這樣的權利。徐州市民左先生說:“從徐州市開始搞群眾評議以來,我就非常關注這件事,但遺憾的是,至今我還沒有獲得過這樣的權利,我希望將來可以輪到我,我一定會負責任地行使好權利。”
(作者系鄭州晚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