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基金對發掘企業的潛質,整合企業資源,提升企業價值的作用在近幾十年的實踐中已被社會普遍認知,其豐厚的回報也令世人羨慕不已,因而股權投資基金受到眾多資金的追捧。中國的產業發展已到了一個全面提升技術水平、整合生產能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階段,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非常重要。在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和國內資金十分充裕的情形下發展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政府在推動股權投資基金特別是創業投資基金的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認為今后在中國發展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還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中國的VC/PE要克服浮躁傾向,沉下心來開拓處女地,將投資項目向企業成長階段前移。VC/PE化、PE泡沫化是當前股權投資市場的傾向,這在目前中國和國際市場資金寬裕的背景下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因而有眼光的、立足于長遠發展的VC/PE要把投資目光前移。
VC/PE的管理者最好是有科技背景或有產業背景又懂管理的人士,這樣才能對項目的技術前景、企業團隊的競爭力有敏銳的判斷力,對企業資源有較強的整合力,才有能力把投資目光前移,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從人才培養上我們應該克服中國教育專業劃分過細的偏差,加大對科技、實業人才進行工商管理和金融教育的力度,培養復合型人才,這是VC/PE發展的基礎。

發展VC/PE需要發揚誠信為本的傳統文化理念,逐步樹立基金管理人的市場信譽。各類投資基金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管理資金的投資行為。管理團隊的素質和敬業精神是代客資產管理的基石,投資人對受托人的信任是受托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獨立運作的前提。但幾十年的大鍋飯體制淡化了人們的財產觀念,從而也淡化了對他人財產的尊重和對他人的信任。許多金融機構挪用客戶財產釀成金融風險就是這種局面的反映。
建立基金管理團隊的市場信譽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建立合資的股權投資基金可能是縮短這一進程、發展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的可供選擇的方式之一。真正懂中國經濟、了解中國企業的是在本土成長起來的人才,但他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被社會認知。外資股權基金管理公司在幾十年的經營中建立了風險管理的文化和制度,在市場上樹立了信譽,借鑒他們的技術和中外雙方人才的智力應該是現階段讓人民幣股權基金穩健發展可供選擇的途徑。建議在加強資本項目管理的同時,研究對合資類的股權投資基金的政策問題。比如對外商在基金中的份額低于25%的基金管理公司能否按中資企業管理。
VC/PE發展中的業績和創新動力來自于基金管理團隊的進取精神和基金管理的靈活機制,因而在培育本土管理團隊時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要以守信、自律,贏得社會的認可與信任。
規范合格投資人的管理、發展機構投資人是拓展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必要措施。在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它的高成長性和高回報率,成為許多機構投資人的投資對象。據歐洲創業投資協會1998~2002年對歐洲股權投資基金募集資金來源的結構分析,銀行(24%)、保險公司(12%)、養老基金(22%)、基金的基金(9%)等機構投資人是他們的主要投資人。而我國目前只有個案批準一些金融機構投資股權投資基金,尚未有監管部門的法規制度化地允許金融機構的介入。這主要是考慮到股權投資基金的風險問題。
在金融市場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上是中介服務機構,它連接籌資方與投資方,自身資本實力不大,它們更適于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投資技能做代客資產管理的管理者、各類基金的發起人,而不會成為股權投資基金的重要投資人。銀行、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機構)、養老基金,它們是儲蓄類機構,他們會利用自身信息加工的優勢,將小額投資人轉為自身的負債,替它們承擔風險,然后自己進行投資。因而它們能聚集大量的資金,有可能成為股權投資基金的重要投資人。
儲蓄類金融機構代人承擔風險的特征決定了它必須慎重投資、保守經營,對風險較大的股權類產品涉足較少,監管機構也對其進行了嚴格的管制。這固然是對的,但凡事有利也必有弊。穩健的投資策略讓儲蓄類機構減少了風險,同時也失去了高盈利的機會,也減弱了他們靠內源融資增強抗風險能力的機會。從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理念出發,我們不應禁止他們從事股權投資,而應在風險控制上做好功課。首先,應限制其投資于已上市和未上市股權的比例。投資于已上市的股權比例可以高于投資于未上市的股權比例。同時還應限制儲蓄類機構投資于單一基金時所占該基金的最高比例,以減低損失的程度。其次,可制定嚴格的撥備要求,最高可要求100%撥備。第三,可在計量風險資產權重時加大投資于股權基金的資產的風險權重。有了這些規定,儲蓄機構的償付能力就會有充足的保證,剩下的問題就是儲蓄類機構的經營戰略的權衡、制定問題了。市場主體應該有在法規制約下的經營自主權。為慎重起見,中國的儲蓄類機構應先從投資股權投資的基金的基金做起,以減少投資失誤的概率。
允許儲蓄類機構投資于股權投資基金是在培育市場經營主體,同時也是在培育自己債權投資的市場,應該是一個雙贏互動的過程。
發揮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財政部、科技部2007年7月6日發布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在研究產業投資基金的問題,這是政府推動股權投資基金,促進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培育企業發展的積極舉措。科技引導基金較好地處理了政府的市場定位,即政府不是直接參與市場,也不直接審批創業投資機構,而是從市場運行中選擇好的創投機構給予支持,替市場承擔一部分風險,引導私人資金投向高新技術產業。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有效配置資源,除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外,也需要政府對經濟發展制定宏觀規劃與引導。當利用價格信號遠不足以引導社會實現經濟規劃時,政府出面組織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是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可用方式之一。這類基金不同于創投引導基金,創投引導基金服務于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需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服務于技術成熟的產業的發展,服務于現有企業資源的整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由政府出資設立,應是一個公益型基金,不以盈利為目的,可由政府設立的基金管理機構對其管理。但該基金不宜直接進行企業股權投資,而應在市場中選擇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的、資金投向為國家政策鼓勵且急需發展的行業的基金。產業引導基金可以通過投資協議中約定的利益分配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于自己投入的基金。
我認為,如果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做得好,也會是政策金融的一種存在形式,只不過過去政府的資金主要用于對銀行貸款的支持上,而投資引導基金是用在對股權投資的支持上。
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現有企業、產業進行整合是必然的選擇。中國不缺資金,但缺乏把這些資金組合起來的工具;中國不是沒有合用的人才,但缺乏對現有人才的充分尊重與使用。發展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是整合中國企業、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培育經營人才的最佳途徑。我深信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大有可為。
(作者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