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企業最大的資源和財富,尊重和關心每一位員工,并強化其自信和出人頭地的心理,是生產率提高的一大關鍵因素,這也是所說的“以人促產”。本文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行為科學強調以人為中心或“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企業為人的需要而存在,為人的需要而生產。企業中最主要的資源是人、人才,實現企業目標要依靠全體職工的干勁和智慧。管理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關心人、信任人,調動和運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管理者把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工作納入以人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企業中的人本管理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實行職工終身雇用制,增加職工安全感。日本企業普遍采用年功序列工資制和終身雇用制,使職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上的需要”首先得到滿足。這不僅使職工產生一種安全感,穩定了人心,也把職工利益和企業利益直接拴到了一起,形成了“命運共同體”。
2.注重企業福利事業,增強職工對企業感情上的歸屬感。日本企業通過向職工提供低息貸款,代交職工部分醫療保險費,給職工定期帶薪休假及修建職工滿意的生活設施等措施,以誘發職工愛廠如家的感情。
3.讓職工參與管理,增強職工的成就感。職工參與管理的方式有:鼓勵職工購買本企業的股票,對工齡長、貢獻大的職工贈送一些股票以資獎勵;設立某種形式上的“管理小組”,讓職工直接參與企業管理工作。如美國的柯達公司設有建議辦公室和建議審查小組,分公司每年需付給職工建議獎金達150多萬美元。
4.視人才重于資本,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企業把擁有人才當做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礎,把人才與企業的成功聯系在一起。因重視人才而獲得巨大成功的企業不勝枚舉。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說過:“將我的所有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以后,我將仍是一個鋼鐵大王?!比毡矩S田公司總經理石田退三說:“事業要想大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最重要的一條是造就人才?!?/p>
5.重視企業文化,增強群體意識和目標服從感。日本從二次世界大戰后能快速發展經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立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的實質和核心是提倡“團隊精神”,如日本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先生精心培育的松下“經營原則”,“職工信條”和“精神價值觀”。美國企業則把“個人主義”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對職工十分尊重和信任。
三、我國企業人本管理的幾點思考
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傳統中的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經驗的同時,借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本管理經驗,盡快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人本管理理論和方法,以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1.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其核心就是調動企業廣大職工的積極性,與管理者同心同德去奮斗。企業要形成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氛圍,造就優良的企業精神,形成獨具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離不開嚴格的科學管理,更離不開有效的激勵。
激勵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大部分。物質激勵是以人本管理的基礎。目前,在國有企業中,對多數職工來說,物質激勵還是第一位的。精神激勵包括目標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尊重激勵、參與激勵。其中特別是尊重激勵,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對職工人格的尊重、勞動的尊重、知識的尊重、人才的尊重、個人興趣愛好尊重及社會地位的尊重。
2. 合理安排職工工作崗位。為了最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在安排每個職工的工作時應當充分重視他們的個性差異,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集體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企業人力資源的潛能。人的個性存在很大的差別,而每種類型的人都希望有最適合的職業。在個性與職業匹配合理的狀態下,人就可能在事業取得卓越的業績,否則將事倍功半。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個性是分很多類型的。而每個類型的人都有最適合的代表性職業,只要他去從事這些職業,就會取得卓越的工作業績。
3. 實行民主管理,發揮集體智慧。概括地說,民主管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職工參與管理,職工參與管理的形式多種多樣,如企業提出方案讓職工討論,然后按職工意見修改方案,把問題交給職工討論,讓職工提出建議和方案。二是領導者與職工之間的溝通。企業要增強生產經營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企業的重大決策,面臨的困難,財務狀況等應向職工公開,創造一個讓職工發表意見的地方和機會。三是要實行民主監督。讓職工民主評議干部,民主評議企業,對領導投信任票或不信任票,讓職工真正行使主人的權利,發揮主人翁的作用。
4. 建設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企業文化理論發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國,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搞好、搞活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表現為一種新型管理方式,其基本特點是關心人、愛護人、以人為中心,把人放在第一位,使企業不僅是物質生產的領域,而且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場所。把增強企業中人的向心力作為重要工作,滿足職工的層次的需要,發掘人的潛力。企業文化對外部表現為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既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又能增加本企業職工的自豪感,強化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實踐證明,企業發展需要建設相應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的建設又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有助于增強企業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助于大批新一代企業家的成長;有助于提高廣大職工的文化素質;有助于各種人才的成長;有助于企業管理觀念上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有助于企業形象的樹立;有助于企業精神文明建設。
5. 重視人才,努力開發人力資源。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企業職工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高素質的職工,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產品,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企業,職工的質量決定企業的工作質量,決定產品的質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必須把人才視為企業的第一資本,把人才競爭視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或領導者,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發現和選用人才,吸引和培養人才,創造有利于人才迅速成長的機制和環境;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合理開發人力資源的科學人事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并不深奧,但是要真正理解其精髓和合理的實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探索的。因為各個企業的現實情況不可能一樣,所以在實施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該企業的實施方法。
(作者單位:神華寧煤集團物資公司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