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結構,維護和保持縣級聯社的獨立法人地位,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如何加大信貸投入,提高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促進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河北金融學院劉秀蘭教授與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王彥等同志所著的《農村信用社改革重大理論問題研究》一書,從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抓住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矛盾,從理論上進行深刻闡述。作者在分析、比較借鑒國際合作金融制度的基礎上,對我國農村合作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和目標進行了正確定位,對農村信用社的產權關系、法人治理結構、人力資源管理、資本與風險控制、客戶關系營銷,以及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提出了多項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參考價值。
此書融理論性與實務性論證為一體,現實性與發展趨勢相結合,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特點:一是定位準確;二是系統完整;三是內容、觀點新穎;四是突出實用和可操作性;五是邏輯結構合理,符合認識論規律;六是形式規范,文筆流暢,通俗易懂。
目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苦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仍然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為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政策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這無疑對承擔支農重任的農村信用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研究,出一些好成果,提出一些好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議,對于解決改革中的新問題,進而推動農村信用社繼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介人簡介:康書生(1958-),男,經濟學博士,河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