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一沾冬,環山的積雪便把群山分成雪線以上和以下兩部分。此前幾十年,雪線以上部分離人們還很近,可如今,逐漸溫暖的冬季站不住積雪,雪線也就離人們遠起來了。
雪線以下有寨子,寨子有個簡簡單單的名字——上下寨子村。上下寨子村又分兩個組,上寨子組和下寨子組。上寨子組離雪線近,離水源也近:下寨子組離河壩近,離水源就遠。上寨子和下寨子本應該像一對奶子吊大的兩個娃,親密無間,但兩個寨子的關系在某些時候就是鉚榫不合,搞不攏,原因深沉……比如上寨子下山必須經過下寨子的路,走別人的路就總要受些奚落,即使下寨子的不說,上寨子的心里也明白。上寨子也有制約下寨子的地方,那就是水。
上下寨子為水源的事總是紛爭不斷,特別是近年來的冬天。
今年一沾冬。上寨子的水源就只有馬尿水那么大一股了,等到上寨子水用夠了,剩下一點流到下寨子,早已經滴水不成線了。下寨子一斷水,全寨老老少少背著水桶一齊出動,直接跑到上寨子山后水源處背水。截水斷流,割頸斷喉,這一下,上寨子也沒有水吃了,也不得不背著水桶去搶水。水就馬尿那么大一股,去得早的,排隊還依著位子,去得遲的,排到尾巴上,半天也輪不上自己,于是就心急火燎起來,心急火燎的人多了,事也就燎了出來。
事情的起因是下寨子楊三妹讓自己的堂姐插隊。當時,楊三妹剛接完一桶水,聽見堂姐楊花花在后面喊自己,于是招呼堂姐:“花花姐、花花姐,你到我這兒來接水。”楊花花是村主任陳十寶的媳婦,覺得插隊理所當然,于是到前面接水。本來上寨子人心里就窩著火,對下寨子一肚子氣正無處發泄,現在見下寨子的插隊,而且居然是村主任的媳婦。于是有人喊:“下寨子的插隊了。”上寨子的一聽下寨子的竟敢插隊,心火撲地一聲燃起來,怒氣沖天地喊:“下寨子的滾回去”“下寨子的滾遠點。”
下寨子也不是吃素的,也早就忍了一肚子氣,正無處發泄。今天遇到這事,心想,媽的,這上寨子的也太欺負人了,今年秋天賣蔬菜,青椒、萵筍、番茄一車一車往外拉,全都是裝十多噸的重車,上寨子的錢倒是賣到了,可下寨子的路都被重車壓爛了,上寨子居然從不派人來修路。現在下寨子用點水還受這么大的氣,于是下寨子的人更不服氣了。
不服氣加上不服氣,如同火石相擊,火花四濺。
最先喊打的是楊三妹的幾位親戚,因為楊三妹的堂姐插隊后被上寨子的陳東東抓著了,陳東東使勁拉了一把楊花花,楊花花腳下一滑,摔到了地上,水桶倒扣回來,灑了一身。楊花花水淋淋地坐在地上撒潑:“打人了啊,打死人了,上寨子的打下寨子的了。”隨后爬起來就和陳東東扭打在一起。立即,兩個寨子積聚已久的“脾氣”都爆發了出來。
“下寨子的給我上,打上寨子的。”
“上寨子的給我打,打死下寨子的。”
就在水源處,兩個寨子六親不認,拉開了架勢,混戰在一起。背水的多半是女人,除了水桶之外又沒帶別的家伙。于是,女人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對打起來,吐口水、抓衣服,扯頭發,挖臉皮……少數幾個背水的男人受到女人們的激勵,也拳腳相加,參加進來,上下寨子的戰斗就此開戰……
上下寨子的戰斗最后以村書記楊國軍和村主任陳十保帶領村上大三職、小三職干部全體出馬,才將事態平息,送了幾個鼻青臉腫的去包扎。當晚,村兩委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處理這一事件。當然,也邀請了鄉上的姜書記和吳鄉長。
陳十寶來得遲,因為媳婦楊花花受了點傷。見姜書記和吳鄉長在,一邊自言自語著“來遲了,來遲了”,一邊忙著發了一圈香煙。
會議開始了。村支書楊書記一開口,就仰天長嘆一聲:“哎——羞死祖先了,咹?”這句話讓在座的一震,上下兩個寨子的立即都低下了頭。“幾十年了啊,當初那么困難都過來了,咹?現在日子好過了,不愁吃穿了,錢包鼓了。有勁了,都長脾氣了,咹?敢打架了。真是羞死祖先了,上下寨子本來就是一家人,哪家和哪家沒有點親戚關系,吱?打一架舒服了,不就是水嘛,多大的事呢,就不曉得給村上反映,村上解決不了還有鄉上,鄉上解決不了還有縣上。為什么要這樣子呢,咹……”
沒等楊書記一路“咹”下去,鄉上姜書記截下話頭:“我看今天這個事,說不嚴重也嚴重,說嚴重也不嚴重。現在就要過年了,一些矛盾隱患也暴露出來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我看這次的事就到此為止,都不要爭哪個有理哪個無理了,下來后,兩個組的都不準記仇,要和好。至于水的事,以前村上也向鄉上反映過,鄉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是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下來后我們馬上到縣上請水利局的來調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水源問題呢還是其他問題?我記得七八年前冬天都還有杯子口那么大的水,怎么現在只剩馬尿這么大一股了呢?是什么原因,一定要調查清楚。在沒有調查清楚以前,我建議,關于取水的問題,要打個時間差。今后背水,考慮到上寨子離水源近一點,每天早上六點到下午兩點由上寨子的背,下午二點后到天黑前由下寨子背。大家有沒有意見?”
底下沒有人反對,也就是默認了。
“我有意見。”有人站起來。原來是陳十寶的兄弟陳生寶,“既然今天鄉上也出面了,水的事暫時搞定了,就不說了。但今年拉蔬菜,上寨子家家都有幾萬斤菜,都有上萬上萬的收入,錢到是掙到了,放到包包里了,但把我們下寨子的公路壓爛了,怎么辦?這幾天組上讓我們修路,我覺得上寨子也該為下寨子的路投工投勞。”
下寨子的人一下呼應起來——就是就是,把我們的路壓爛了。
上寨子立即反駁:“你們下寨子的車也滿車滿車地拉蔬菜,到底是哪個壓爛的,怎么說得清楚?”
姜書記一揮手:“好了好了!不要爭了。”然后瞪了一下村兩委會的楊書記和陳十寶,“你們都是怎么安排的?一個村修路還分什么上寨子下寨子?統一投工投勞,統一修不就行了。我說啊,這個方法問題一定要研究好,方法不好,好事變孬。比如說修路,公路大家都要用,那就大家都該修。一個村子的路何必只顧自己門前,分組來修呢?今天就馬上搞個一事一議,統一投工投勞,統一修。大家有什么意見?”
陳十寶支支吾吾欲說還休的樣子。姜書記不耐煩了:“陳主任,你就這個德性,每次都這樣,有話就說,有屁就放。”
陳十寶說:“姜書記,那我就說了,修路這個水泥問題還沒有解決呢。”
“頭次水利局王局長來不是當面表態給二十噸,你們還沒有去拉?”姜書記反問道。
“是啊,王局長是表了二十噸的態,但現在水泥還沒有到位。”楊書記說。姜書記問:“那你們兩委會干什么去了?去跑了嗎?”楊書記和陳主任搖搖頭,楊書記說:“去了一次沒找到人。”姜書記嘆口氣:“我看你們越來越迂了,縣上既然表態了,就要馬上跟蹤,馬上去要。明天你們就去。人不在,守在家門口,等到他簽字你們才回來。你們要知道,現在已經不是等、靠、要的時代了,工作一定要主動,要去跑。什么都等著喂到你們嘴巴里?哪里有這么好的事。”
用水問題暫時得到解決。楊書記又陪姜書記去查看了水源,姜書記看著總也蓄不滿的水源池,感嘆:“硬是只有馬尿大一股,熱天都那么大的水嘛。村上修的衛生廁所不都是沖水的嗎?”
楊書記嘆氣:“就不說這衛生廁所了,早關了。冬天沒水沖,臭得很。”姜書記問:“熱天還能不能沖?”陳十寶接過話,“水好時能沖。”
姜書記聽了對一直沒怎么開口的吳鄉長說:“看來我們搞衛生廁所試點這事還沒有搞好調查啊。熱天搞的試點,有水沖,但沒有想到冬天沒水,不能沖了。”
吳鄉長說:“也不是不能沖,水池蓄上水就能沖,主要是給游客用的,冬天也沒什么游客。”
陳十寶說:“熱天雖然能沖,可肥都沖走了。”
姜書記說:“當初我們也想過這個問題,沖水廁所主要還是為開發旅游作準備的,至于老百姓的改廁問題還要研究,不一定要建沖水廁所。聽說現在有的地方搞沼氣池帶改廚改廁,效果很好,我們什么時候去考察一下。”
吳鄉長點頭:“好像縣上正準備組織去考察。”
姜書記說:“正好,一定要去看看。”
姜書記和吳鄉長走后,上下寨子水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和。縣上的技術員來看了,也沒有辦法,歸結為全球氣候變暖,雪線上升,水源自然枯竭。結論是上下寨子只有重新找水源了。大家知道水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就只好按村上的安排,上下寨子錯開時間用水,暫緩了用水矛盾。
關于爭水事件的惟一遺留問題是正當哺乳期的楊花花經此事折騰,回了奶水。晚上餓得半歲的兒子直叫喚。陳十寶忙著兌奶粉。楊花花罵陳十寶不中用,堅決要讓陳東東陪損失。這為難了陳十寶,“這個怎么算啊。”
楊花花說,“娃娃吃奶本來可以吃到兩歲,現在才吃了半歲,還有一年半沒吃。一月按三包奶粉計算,十八個月就是五十四包。”
陳十寶說,“現在一般一歲多點就斷奶了嘛。”
楊花花說,“你這人怎么盡幫陳東東說話呢。”
陳十寶答道,“算起來她也是我的堂姐啊。”
楊花花罵,“我不稀奇這個堂姐,你稀奇,你找她去。”然后就一直不理陳十寶了。
家里事還沒處理好,村上楊書記來約陳十寶去縣上。陳十寶正不想呆家里和老婆吵,放下家里的事和楊書記去了縣上。按姜書記的辦法,兩人硬是在王局長家門口堵到了他,死磨硬纏終于要了十噸水泥,又給王局長辦了個小招待。然后趁農閑,組織上下寨子的一起把公路排水溝和幾處壓壞的路修了。考慮到開春后就有游客要來,所以還專門擴修了停車場。
楊花花見陳十寶不理家事,還偏袒陳東東,便十多天不讓陳十寶碰一下,陳十寶一到天黑便心急得就像餓猴子,可楊花花就是不讓他碰,這讓他沒一點辦法。
楊書記來和他商量沖水廁所的事了,就更讓他頭痛了。
從去年開始。上下寨子村就開始搞旅游了,旅游項目是游羌寨、看雕樓、耍農家樂。當時村上對搞旅游一點概念也沒有,一切都想得很簡單,游客來了,好好地給他們做幾頓農家飯,掙點飯錢,也就算旅游了。沒想到的是,游客來了,并不是耍一天半天的,有的提出要耍兩三天甚至更長時間的。才開始,寨子上覺得游客要住下,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就多騰幾個客房,很簡單的事情啊。
可事情完全出乎他們預料。
第一批游客是由縣旅游局、鄉里和上下寨子村聯合組織的。主要請了省上的記者和高校的一些民族文化研究者。他們的到來當然受到村上最高規格的接待,又是咂酒又是歌舞表演。游完羌寨,吃完農家飯,游客高興起來,想多待兩天,特別是一些攝影家。可當住了第一夜之后,第二天大家紛紛嚷著要走,特別是女士,根本就不想再住第二晚上了。才開始,寨子上的人還不知道原因,覺得飯菜也做得可口,床鋪也是新換的,還打了虱子藥,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啊。
一問才知道,鬧著要走的多半都是女人。
原來問題出在兩方面:一是洗漱問題,二是上廁所問題。關于洗漱問題,基本上是一個房間一小瓶熱水,一個盆子,到底是臉盆還是腳盆?城里人搞不清楚,不敢用來洗臉,只好就低不就高,當腳盆用。本來游了一天,渾身出了汗,想洗個熱水澡,現在看來簡直就是奢望,也就罷了。最令人惱火的是上廁所問題,頭一批游客中的幾位女士是第一次到寨子,內急之后找衛生間,主人聽了半天不知道什么是衛生間,等明白是廁所后,恍然大悟,順手一指樓下的豬圈——茅廁啊,在那兒。
女游客忐忑不安地順獨木梯下到豬圈,勉強讓干凈的鞋子在糞草中下腳,見茅廁是男女不分的,于是要求同伴把門。開門進去后,見不過是糞坑上搭幾塊破木板,臭氣熏天且臟得無處下腳,可內急逼人,勉強屈尊蹲下,還沒有開始,后面圈里的肥豬已經嗷嗷叫著伸出嘴筒,差點吻在白生生的屁股上。
女人受此驚嚇,尖叫一聲,慌張著跑出來,第二個就再也不敢進去了,大家情愿三五個約一起,走出寨子,躲進草叢中、樹叢完事,也決不進這樣的茅廁。
男人們是做大事的,哪管這些小事。可游客光說好,就是來得少。這讓大家糊涂了,才開始,大家還不知道原因。后來旅游局的人來指點,才知道,要留住游客,基礎設施要跟上,要具備最基本的接待條件。這最基本內容就多了,比如房間要干凈,伙食要衛生,床鋪要勤換,要能通手機,蒼蠅蚊蟲要打死,耗子也要逮干凈……最最最關鍵的一點,要有干凈的廁所和洗澡間。
對于寨子來說,這最基本的其實一點也不基本,好像基本得有點過了頭,甚至有點奢侈了。但旅游局的人說了,不管怎么樣,這些基本設施一定得具備。
人有三急屎、尿、屁。村兩委會開會商議后,決定勒緊褲帶也要先解決基本問題中最關鍵的問題修一個衛生廁所。楊書記和陳十寶找人預算了一下,仿照城里修一個男女分開的公共廁所光原材料就要兩萬多,還不算投工投勞。村集體根本沒有那么多錢。他將這個情況向鄉上反映了,鄉上又找旅游局,旅游局考慮到村上的情況特殊,答應解決一萬塊錢原材料錢,其他錢要求鄉上和村上再想點辦法。這樣,旅游衛生廁所終于開工了。
為了建好衛生廁所,鄉上和旅游局聯系了一下,專門讓楊書記和陳十寶到縣城最豪華的四星級鑫帝賓館參觀考察衛生間,并讓賓館開了總統套房,讓他們免費住了一夜。用旅游局張局長的話來說就是洗一下他們的腦袋,讓他們開開洋葷。
那次,楊書記和陳十寶洋葷開大。兩人都是第一次住這么高檔的套房。先前楊書記也去過縣城甚至省城,但住的都是招待所,也住過一次標準間,可條件與鑫帝總統套房比起來,簡直是地下天上。那一夜,除了柔軟得讓人怎么也睡不著的大床外,讓楊書記和陳十寶印象最深的就是衛生間了。陳十寶是第一次用馬桶,當他進衛生間后,怎么也找不到方便的地方,問楊書記,楊書記笑他土包子,然后指著潔白的高檔陶瓷抽水馬桶,揭開蓋子說,這叫抽水馬桶,就坐上面屙。陳十寶疑惑地圍著馬桶看了半天,小心地摸了摸,聞了聞,感嘆到,媽的,還有香水味,有錢人就是好,屎都屙在這么好的缸子里。然后就按楊書記教的方法揭開蓋子蹲上去,可蹲了半天,雖然憋得發慌,卻怎么也屙不出來。
怪了,陳十寶干著急,下面就是不聽使喚。
楊書記在外面等得不耐煩了,問他是怎么回事。陳十寶喪氣地說,太緊張了,總覺得不好意思屙在這么干凈的缸子里。楊書記罵,“狗日的,你硬是紅蘿卜上不了席,外面走廊那頭有公共廁所,你去那兒屙”。等陳十寶回來時,楊書記已經躺在浴盆里洗澡了。楊書記洗完澡出來,嘆道,太舒服,我現在才曉得城里人為什么不愿上寨子上的茅廁,跟你一樣,緊張。但人家是用慣了好的,用不來孬的,不像你,用慣孬的,用不來好的。
這就是關于陳十寶在賓館里鬧的第一個笑話。
接下來的另一個笑話是陳十寶被楊書記整了一個冤枉,成為他們此行的第二個經典笑話。這里暫且不說,因為每一次楊書記開導村民要改革開放、要與時俱進時,總要拿陳十寶的這兩個笑話打比方,舉例子,讓村民笑了一次笑二次。
村上的衛生廁所如期開工,開工前的村民會上,不止一人提出過建沖水廁所存在水源問題。但都被楊書記做思想工作做通了。楊書記到鄉上縣上開會多,眼界寬,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已自成體系。他一開口就是:“現在都哪個年代了,咹?火車鉆洞,衛星上天了!再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咹?我們就要落后,就要跟不上時代。狗攆摩托,不懂科學!本來就是土包子,還想變成更土更土的包子,咹?你們都知道我和陳十寶到鑫帝賓館鬧的笑話,咹?這個人啊,不學習,不見世面,就要落后,咹?我想大家都不想落后,唼?你們也天天從電視里看到了,人家城里人過的是什么生活,唼?多講衛生,說旬不好聽的話,廁所都比我們有些人家的廚房干凈。現在我們也開始有錢了,一些老觀念也該改了,唼?比如說廁所問題,為什么就不學學城里人,也建好一點的,唼?今后,我們要大力發展旅游業,這基礎設施必須跟上,所以我們村兩委會建沖水廁所是有眼光的,是發展的,咹?至于水的問題嘛,我跟陳村長還有技術員商量過了,廁所上建個蓄水池,問題就解決了。”
楊書記一番話,讓村民思想解放多了,生害怕落后了被罵成“狗攆摩托,不懂科學。”
廁所開工后,村上又想辦法要了一些錢。有了錢,村上事事都好辦了。衛生廁所只用了兩個多月就建好了,設男女各四個蹲位,考慮到中外游客習慣差異,其中三個是槽式,一個為坐式馬桶。這是村兩委會班子民主表決的結果。為安裝馬桶還是便槽,楊書記還和陳十寶爭論了半天,楊書記要安馬桶,陳十寶覺得便槽好。爭論不下,最后由村兩委員會班子投票,結果同意安馬桶的有兩人,安便槽的有六人,于是就按一比三的比例安了一個馬桶三個便槽。結果這種安法得到了縣委龍書記的高度贊揚。縣委龍書記是新上任不久的,為了上下寨子的旅游事業,來過幾次,衛生廁所建好后,他到村上內急之后順便去看了一下。
這一看,就看出了村兩委會班子的實事求是和開拓創新。
那次,上完廁所后,龍書記當著鄉上的姜書記和吳鄉長還有隨行的一班人表揚了楊書記和陳十寶:“這才是團結、務實、創新的村兩委會班子,我看了廁所,你們也去看看,一看修法,就很創新,我去過的地方肯定比在座各位要多得多,但便槽和馬桶建在一起的還真不多,中西合璧,好啊。你們看比例,蹲式建了三個,坐式建了一個,這就考慮到了游客中大部分人還是喜歡蹲式的。我們國人有時就有些崇洋媚外,比如賓館里,為什么都學外國人用馬桶呢?其實國人更喜歡用便槽,為了跟國際接軌,非得弄個坐式在那里擺著。說老實話,我以前住賓館從來都是找蹲式的,只是現在習慣了才用坐式。但我個人覺得蹲式的要衛生一些,畢竟不接觸皮膚。今天看了上下寨子村建的廁所,可以看出村兩委會班子有頭腦,有遠見,敢創新,既考慮到了國人的習慣又考慮到了外國人的習慣,中西兼顧,好。”
領導講話確實有藝術,表揚的話說得再多,也決不能讓你飄飄然、昏昏然,得讓你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表揚完后,龍書記話鋒一轉,接著就是委婉的批評,“但是。我也有個建議,這個廁所的外觀就不對了,太城市化了,城市化的另一種稱呼就叫世俗化。為什么要在外墻上貼瓷磚呢?沒有一點本民族文化內涵。要知道,建筑也要講文化。就像原來那樣的土墻、石墻外觀多好,多有文化。要知道,你們覺得好的瓷磚在外國人眼中不過是建筑垃圾罷了。千年石墻、萬年土墻,水泥瓷磚的建筑壽命最多七八十年,還是傳統的土石建筑風格好。特別是在發展本民族旅游事業的地方,更應該保持本民族的東西,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龍書記還說了很多醍醐灌頂的道理。只是因為說得太好、太全面、太有水平了,村民和鄉村兩級班子一時不能消化吸收,只有下來后要慢慢消化、領會、吸收了。
龍書記走后,廁所的瓷磚馬上就被敲了,換成片石的。這一下,廁所外觀的確古樸且原汁原味多了。只是有些村民心痛,好好的瓷磚又敲了,多浪費可惜啊。這些話也傳到楊書記和陳十寶的耳朵里,楊書記嘆到,“看來,一些村民的觀念還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還得加強對他們的教育。”陳十寶懷疑,“總有些人對我們不滿意,是不是背后有人慫恿。”楊書記說:“嘴巴長在別人腦袋上,別人怎么說,我們也管不著。只要我們做的事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了。”
加強對村民的學習教育一直是鄉上和村上想搞的,特別是爭水事件發生后。但現在村上要集中群眾開會,沒有實質內容誰來開會?所以楊書記在征得鄉上姜書記的同意后,將沼氣推廣試點工作會和加強村民學習教育會一起開。
這個會議一直等到姜書記和吳鄉長到外地考察沼氣回來之后才開。
不過在暗地里,陳十寶天天都在給媳婦講道理,一直講到爭水事件過去一月之后,楊花花的工作才被陳十寶做通,楊花花才讓陳十寶碰自己。陳十寶被媳婦禁了一個月,深有感慨——做媳婦的思想工作都這么困難,做全村的不知有多難了。
陳十寶也給堂姐陳東東做了工作。當陳東東知道了楊花花斷奶的事后,覺得自己也有些不對,于是買了奶粉等東西來看楊花花,算起來都是親戚,也就不介意先前的事了。
學習教育和沼氣推廣會的召開已經是臘月了,鄉上和村上為這個會準備了很久。姜書記和吳鄉長多次給楊書記打電話,讓他高度重視,一定要組織好村民參加,特別是下寨子村。楊書記和陳十寶立即動員村上大三職、小三職干部按期通知會議,并要求除特殊情況外必須到場,沒有到場的,不考慮今年國家補助和其他項目。這最后一句話很有力度,全村立即行動起來,準時參加村上的沼氣試點推廣會。
會議在村小學召開。姜書記充分考慮到村民的顧慮,說:“我也知道,沼氣在幾十年前就推廣過,現在五六十歲的也許還印象深刻,但那時的沼氣技術不行,產氣不高,基本上是搞一陣風就失敗了。現在我們搞的是新型沼氣,不掏池、翻池,產氣高。一家三口人,養兩頭豬全年的氣基本夠用,沼液沒蟲子,又肥地。雖然我們出去參觀了,看到了這么好的效果,但我們還是要搞試點。試點名額已經和農業局的商量好了,共五戶,下寨子四戶,上寨子一戶。主要考慮上寨子海拔超過了兩千米,效果不一定好,下寨子海拔在兩千以下,效果要保險一些。這次建沼氣池一定要和改廚改廁同步進行,可以說就是一次衛生大革命,是傳統習慣大革命。第一批試點戶每戶國家補助一千元,自己再拿出一些,鄉上補貼一點,加上爐具,一口池成本在三千元以內。”
姜書記講完后,吳鄉長補充,然后是縣上的技術員講解,然后就動員村民試點。試點戶當然早就動員好了,下寨子有三戶都是黨員戶,另一戶是陳十寶家。上寨子一戶就是楊書記自己家。村民們對此倒是沒什么意見,反正干部該帶頭,等試點成功再搞也不遲。只是下寨子陳生寶家主動要求搞試點,陳十寶便把名額讓給了兄弟陳生寶。
然后就輪到楊書記給村民做思想工作了。楊書記開口第一句:“現在村上的事情,咹?”,“咹”過之后轉上正題,“傳統觀念已經成為阻礙我們發展的第一阻力,今年我們村兩委會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縣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咹?好不容易才建了一個衛生廁所,縣委龍書記也親自上了這個廁所,而且給予了高度評價,吱?說我們這個廁所建得好,有創新,有開拓精神,咹?并且根據領導意見,我們對廁所實行了外墻改造,使其更文化、更特色,咹?但就有一些不做事光說閑話的人,評論這,評論那,咹?不做事光顧嘴說,這個誰不會啊?這些傳統落后的觀念已經阻礙了我們村的發展,一定要轉變觀念。想一想,外面大城市的人到這兒來旅游,咹?吃不好,睡不好,洗不好,屙不好,他們還來個球啊。”
“球”字一出’口,底下的人哄地一聲都笑了起來,氣氛也活躍多了。
看見大家活躍起來,楊書記的笑話又來了,“我給你們說,咹?這人的思想落后了,觀念落后了,就是跟不上時代,唼?比如上次我和陳十寶住鑫帝賓館,陳十寶坐在那么干凈漂亮的馬桶上硬是屙不出來,是什么原因,咹?就是傳統觀念沒有轉變,唼?臟慣了,習慣臟了,遇到干凈當然就緊張得很,沒有信心屙,咹?現在我們就要打破這個傳統,就要和落后的衛生習慣告別,咹?我和陳十寶還鬧了一個笑話,我說給你們聽。”
陳十寶使勁咳嗽,意思是不要說。楊書記卻不管:“陳十寶,我知道你不讓我說,我還是要說,這事關系到傳統觀念的轉變問題,咹?你不就是在洗澡盆里被水流嚇得光胴胴跳出來了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咹?你不敢用坐式馬桶屙,我就要用,真的,那次用了那么高級的馬桶,屙得真的是太舒服了,咹?后來洗澡,我泡在那么漂亮的澡盆里,不小心按了個開關,水一下子就旋轉起來,嚇得我也以為觸電了,也跟你一樣,光胴胴跳了出來,哈哈……”
底下也跟著笑成一片,楊花花也被女人們逗著:“早知道他們要開洋葷,讓陳十寶也帶你去?”楊花花忙捂住臉,“你們想開,你們去開啊。”
楊書記等大家笑過后補充,“后來我問服務員,才知道那個澡盆叫芬蘭浴盆,一按電鈕,水就轉起來了。以后你們有機會,也去用一下,第一次還真的有點嚇人呢。”
姜書記說:“楊書記說的好啊。而且你這一跳也跳得好,不僅從澡盆里跳了出來,我覺得更是從傳統觀念里跳了出來。大家想一想,我們以前習慣于在臟得很的地方屙,屙了幾千年,現在要換干凈的地方屙,反而不習慣了。這就是觀念問題,現在我們開始富裕了,生活改善了,屙的觀念卻沒有轉變,所以說通過這次轉變觀念,我們也要學會在干凈的地方屙。”
陳十寶害完羞,連連點頭:“就是,就是,傳統觀念一定要轉變。以前經濟落后,沒有錢,想轉變也轉變不起來,現在有錢了,觀念應該轉變了,其實修個衛生廁所也花不了多少錢,就是習慣問題。今天楊書記講得好,姜書記講得更好。大家鼓掌啊。”
最后,鄉上的姜書記作了重要指示。姜書記指示完一大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會議精神后,表態一定要解決村上安全用水問題,一定要發展好村上的旅游事業。他所描繪的美好藍圖讓全村激動不已,全村人都從姜書記的話里看到了更加美好富裕的未來。
經過這次會議,上下寨子村的人仿佛突然間覺得自己的傳統觀念轉變了,也理解了敲瓷磚換片石的良苦用心了。此后,上下寨子團結多了,說閑話的也閉口了。
新年在大家你請我吃,我請你吃中快樂的度過。楊書記和陳十寶自己也請客,也被請,自然是席席不離上位,可就這樣還是沒有吃遍親戚朋友。正月十五過后,楊書記和陳十寶就各自分工行動起來。
楊書記帶領家人在自家豬圈下挖坑建沼氣池,縣上專門請了技術員指導,嚴格按標準建。楊書記知道,只要自己這口池建成功了,比自己家海拔低的基本上都可以建了。
陳十寶也沒閑著。帶了一幫人去找水源。在十多里外的雪山那邊找到一股大水。但要引到上下寨子村,工程量非常大。村上鄉上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只有等縣上來測算后,看能不能上項目。
一個多月的時間,上下寨子的五口沼氣池帶改廚改廁試點項目就完成了。寨子的人到楊書記家要看沼氣池,開玩笑要讓楊書記放火炮請客。楊書記急了,“修個茅坑還放什么火炮哦。”參觀者圍著新建的豬圈轉了一圈也沒有看見沼氣池,很奇怪。楊書記說:“看看現在的池子多先進,都埋在豬圈下,看不出來。”有人問怎么排沼液,楊書記用抽桿示范后,大家明白了。然后又看了衛生廁所和廚房,都是新修的,貼了瓷磚,干凈得跟城里的一樣。
最后看沼氣燒水,楊書記打了十多次才將氣灶打燃,燃氣效果雖好,但就是氣小,不夠。請技術員改進了幾次,效果還不是很理想。楊書記到下寨子的四戶人家去看了,爐子一打就著,氣也比自己家的好,一家人煮飯炒菜都夠。回來后,楊書記就被老婆熊大姐訓了一頓,罵他沖能干,人家的都試點成功了,就自己家的不太成功。楊書記不服氣,罵老婆豬喂少了,糞不夠。熊大姐反擊,“你看人家,好精啊,屙屎屙尿都往自家廁所跑,你一天到晚盡在外面晃,屎尿都屙在人家茅廁里,糞當然要少了。”楊書記氣不打一處來,罵人了,“放屁,我屙那點起什么作用。”
兩人吵起來,賭了兩三天的氣,就什么事也沒有了。最后楊書記問清楚了,效果不好主要是溫度不夠,發酵不好,但天熱了能用。通過試點,在上寨子村,比他家海拔還高的人家推廣沼氣,一定要慎重才行。
日子沾春,農忙開始。今年有些春干,上下寨子的水源還不見增粗,還得背水。這時,鄉上姜書記和吳鄉長都分別打來電話,讓楊書記和陳十寶好好準備一下,縣上要拍一個旅游宣傳片,請的是省里的電視臺和記者,而且還要來一批演員。縣上對此事高度重視,要求一定要配合好。
楊書記和陳十寶一聽既高興,又有些犯難。高興的是村上的旅游業得到了縣上的高度重視,犯難的是準備工作頭緒多、事雜。楊書記和陳十寶召集村干部們一起商量這次大型接待。關于吃、住問題,春節家家都辦大酒席,接待幾十百號人,沒問題。如果要住,也可分散到條件好的家庭里住。然后就是老問題,屙的問題,現在只有五戶試點戶改了衛生廁所。今年有些干春,水源沒有增粗,新建的沖水廁所沖不成水,怎么辦?
楊書記和村干部們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最終結果會是怎樣,卻都不愿說出來,都害怕承擔這個責任。因為廁所要用,必須沖水,要沖水,惟一的辦法就是讓廁所的蓄水池蓄滿。可現在水源還不見增粗,水過不來。實在要沖,就只有給蓄水池背水。
楊書記見大家心知肚明的樣子,知道大家的心思。跟陳十寶了商量一下,由陳十寶來表這個態:“如果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只有背水了。大家下去通知一下,上寨子近,每戶至少三桶,下寨子遠,每戶至少兩桶,多背不限。大家下去安排時要講清楚,都是為了村上的旅游事業,誰家不背,我們會派人記下來,今后我們會有辦法……”言下之意就不說了。問大家有什么問題,基本沒有。楊書記最后強調了紀律:“大家都曉得這個廁所是給游客用的,咹?為了節約水,我們村上的人就不要上這個廁所屙了。水就那么一點,唼?不夠沖,下去后大人小孩都要打招呼。”
背水的事落實下去,最后基本上都是由女人們來完成的。因為寨子上自古以來背水就是女人們的事。女人們自然是抱怨連天,不過抱怨歸抱怨,水還是要背的。只是有些家里遇到了麻煩,比如說陳十寶家,楊花花就死活不去背水。
“人家都去背了。”陳十寶見楊花花一直沒有去背水的意思,多次提醒她。楊花花說:“我只給家里背,村上的事我不管。”陳十寶說:“你這是專門和我作對啊,你應該支持我的工作。”楊花花說:“不是我不支持你的工作,你看你一天到晚盡忙村里的事,家里根本不管,我就沒有看出來你當這個村長有什么好處,連兩桶水都沒有人幫你背。我還要煮飯喂豬帶小孩,那里忙得過來。”陳十寶說,“那我來煮飯,喂豬,你去背吧。”楊花花挖苦他,“你和姜書記不是大會小會要打破傳統習慣嗎?還給我做思想工作呢。那女人背水的傳統你們咋就不打破?你們也應該解放思想帶頭去背水啊。”
陳十寶尷尬起來,“老婆,你給我點面子嘛,不要盡抽底火。”然后幫老婆捶背。楊花花嘴硬,見陳十寶軟下來,心也就跟著軟下來,最終還是去背了。
那兩天,女人們從幾里外一桶一桶將水背來,倒進廁所蓄水池,楊花花和陳三妹都背了兩桶。一想到池子的水是沖廁所的,一些人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怨氣,就罵人。楊花花在這些場合還是要維護丈夫的權威,勸大家:“這可是縣上安排的大事,這次接待好了,對村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有人抵了一句,“你是說對當官的吧。”楊花花聽出不對,要和那人論理,被楊三妹拉住了。楊花花委屈地拉著楊三妹訴苦:“你們那里知道,你十寶哥這個主任當得一點也不劃算,一年到頭家里的事沒做幾件,盡給村里做事,錢沒拿到幾個,自己倒貼了不少,還盡遭別人說閑話,哪個曉得哦。”
姜書記和吳鄉長陪縣委宣傳部、旅游局、文化局的一行專程到村上檢查準備情況,結果基本滿意。但對村上的衛生條件提出了嚴格要求。村上于是立即安排家家戶戶大掃除,掃完后村上進行檢查,不合格的,在門上要貼“不衛生”的字條。人人都愛面子,村上家家戶戶立即行動起來,從滿天的灰塵中,大家都看到了上下寨子村一心發展旅游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最后,縣、鄉一行人專門檢查了衛生廁所,當發現水池并不是很大時,文化局的領導提出一個實際的問題,要是有人沒有隨手關閘,那水不是一會兒就放完了。
楊書記和陳十寶一想,是呀,那怎么辦呢。姜書記說,“這也不是大問題,你們派專人留意著就行了。”陳十寶說,“男女兩個廁所,那要派兩個人守啊。”姜書記說,“不要搞那么死,動下腦袋,靈活點嘛,這么小的事。”
楊書記說;“姜書記,我們可是一點不把這些當小事啊,都是省上來的攝影家、記者、名人,還有那么多領導和演員參加,要處處小心才行。”
姜書記立即表揚了楊書記:“好好好,就是要有這種細致認真的工作作風,這次縣委龍書記也要來,縣上這么重視你們村,機會難得,你們可要搞好啊。”
“當然,當然,特別要感謝姜書記對我們村的關心。”楊書記說。
姜書記聽了很高興。吳鄉長沒有那么高興,陳十寶發現后,補充說,“還要感謝吳鄉長。為村上做了這么多事。”吳鄉長客氣著,“應該的,應該的,關鍵還要靠你們自己。”
檢查完后,村上留大家吃飯。姜書記說這頓就算鄉上請客,楊書記強硬要求算作村上請,姜書記就不推辭了,心里卻明白,吃了村上的,以后還得通過其他途徑給村上補起來。生活是按農家樂標準安排的,大家邊吃邊提意見建議,總體比較滿意。
正式拍攝這天,上下寨子村熱鬧極了,楊書記和陳十寶雖然忙。但他們沒有忘記廁所問題,陳十寶專門安排堂姐陳東東注意廁所用水問題。如果客人走了還有水聲,就去關。男廁所嘛,問一下里面有沒有人,沒人,進去關了就行。
事情果然像預計的一樣,攝制組及領導一行剛下車,就蜂擁著往衛生廁所里跑。陳東東看著男男女女輪流進去了,水便嘩嘩響個不停。好在大家集體行動,蜂擁而來,又蜂擁而去。等一行人走后,陳東東并沒有聽到水聲,陳東東進女廁所檢查了一下,有個閘閥關得不緊,陳東東把它關緊,然后去看了一下蓄水池,還好,水只用了四分之一,還夠一行人沖上三四次的。
龍書記也親自參加了這次拍攝。龍書記穿上了羌服還挺上鏡頭的。村上表演了羊皮鼓舞,縣歌舞團也表演了舞蹈,還吹了羌笛。連老釋比(端公)也被請來表演技藝,讓攝影師和記者興奮無比。
龍書記拍完自己的鏡頭,不忘到老百姓家中去坐一坐,去噓寒問暖。
在鄉村兩級干部的陪同下,他先來到陳生寶家,看了沼氣和廁所,比較滿意。然后又到陳十寶家看,也滿意,然后問村上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楊書記說:“還是缺水,一到冬天水就不夠,這幾天都是背水吃。”
龍書記說:“不會吧,剛才我們還用了沖水廁所,我看自來水很好嘛,還能沖廁所。”
楊書記說:“那是水池的水。”
陳十寶補充:“這幾天吃水都很困難,要到幾里外的地方背。”這時他看見鄉上的姜書記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說,他就不敢說了。
龍書記聽了,臉色一下就暗下來。他走到陳十寶家廚房水管前,一擰水管,水管中流出一陣空氣嘯叫,一滴水也沒有。龍書記問:“那沖水廁所水池的水也是背的?”
聽見龍書記越來越嚴肅的口氣,鄉村兩極干部預感到風暴就要來臨,大家相互看看,都不敢立即回答。龍書記追問陳十寶:“說呀。”
陳十寶緊張地點頭:“嗯,昨天才背滿,上寨子每家安排三桶的任務,下寨子每家兩桶的任務。”
龍書記聽了搖搖頭,眼眶紅潤起來,聲音因激動有點哽,“哎,你們啊,這是好心做笨事啊。老百姓現在吃水都這么困難,怎么能這樣搞呢,老百姓要罵人的啊。”然后看著鄉上的姜書記和吳鄉長,問:“都是你們安排的吧。”姜書記和吳鄉長緊張得不敢回答。龍書記嘆口氣:“也不怪你們啊,是縣上工作沒有做好。沒有解決村上水的問題。但你們鄉上、村上也要實事求是,沒有水就沒有水,不要這樣搞,群眾不會高興的。背后會罵我們啊。真是慚愧,村上吃水都困難,我們還用這么緊缺的水沖廁所,這哪里是用水在沖啊,簡直是用群眾的汗水在沖啊。”
姜書記帶頭檢討,“龍書記,都是我的錯,沒有安排好,你批評得對。”吳書記也跟著檢討。
龍書記說:“現在不說誰對誰錯的問題了,關鍵要實事求是。鄉上村上想搞好這次接待,出發點是好的,但背水的群眾心里是不會高興的,這點,你們心里要清楚。”想了一下,說,“上下寨子冬天的用水問題一定要解決。”當得知新水源很遠后,龍書記讓鄉上姜書記和吳鄉長回去后馬上去找水利局研究方案,“一定要想辦先解決上下寨子村冬季用水問題,告訴水利局王局長,就說是我說的。”
最后安排他的隨從,“現在就去告訴大家,廁所的水是人家背的,上廁所一定要注意節約用水。”
結果,消息傳達下去后,大家都去上老百姓家的茅廁。直到攝制組一行離開,再也沒有誰來上衛生廁所了。
一直到下午,陳東東不見一個人來,很奇怪。正等得不耐煩,卻見楊花花過來,她喊住楊花花問:“今天才怪,縣上那些人上了一次就再也沒有人來上廁所了。”
楊花花說:“人家早就走了。”
陳東東似乎有些遺憾:“都走了啊,還有那么多水呢,咋個辦?”
楊花花說:“下次用吧。”
陳東東說:“等下次水就大了,就不用背水了,這些都是我們背的,沒有用完,真可惜。”
楊花花看看四周,突然有些興奮起來,小聲說:“他們不用,我們用。”
陳東東有些緊張,問:“我們可以用嗎?不是說村上的不準用嗎。”
楊花花說:“那有什么,反正我們用的是剩下的。走,進去。”楊花花拉著陳東東進了廁所。楊花花和陳東東看見那只干凈的馬桶,心中升騰起小時候偷摘別人家蘋果的緊張感。楊花花問陳東東:“你以前用過抽水馬桶沒有?”陳東東回答沒有,然后問:“你呢?”。
楊花花說;“我也沒有。”
然后兩人站到抽水馬桶前,揭開蓋子仔細地觀看。楊花花說,“你先用一下呢。”陳東東說,“你用嘛,你用嘛。”兩人相互推辭了一下,楊花花說,“那我就用了。”陳東東看著楊花花解下腰帶坐上去。楊花花說,“你不許看。”陳東東就退了出來。隔了一會兒,陳東東聽見水響,然后楊花花出來了。陳東東問:“屙出來了吧?舒服嗎?”楊花花點點頭。然后陳東東進去。一會兒水響過后,陳東東也出來了,楊東東問:“怎么樣?”陳東東說,“舒服,就是不習慣坐著。”
楊花花說,“第一次嘛,肯定不習慣。”
陳東東說:“縣上的也走了,那我把門關了。”
楊花花說好,陳東東先關男廁所門,關完后準備關女廁所。楊花花突然說:“我還想屙一次。”陳東東說:“你剛才才屙了啊。”楊花花說:“剛才有些緊張,沒屙完。”陳東東說:“那你再屙一次吧。”
這一次,楊花花不緊不慢地坐上馬桶,心里沒有了一點緊張感,她完全放松開來,透過窗戶,她能望見遙遠的雪山,之后,她肚子一響,就暢快地開始了。完后,她按下水閥,當嘩嘩嘩的水聲響起,楊花花心里異常平衡起來,她覺得自己至少已經用完了自己背的那兩桶水,而且肯定還用了其他人背的水。她覺得自己真是屙得太值得了,坐著屙真是享受啊。她心想,以后有水了,自己家也要安個馬桶,然后舒舒服服地坐著屙。對了,還有一按水就可以旋轉韻叫什么“蘭”的洗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