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黨的十七大向世人發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莊嚴宣示;政治發展實質是政治關系的變革和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利的調整,取決于政治價值選擇,“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道路。
關鍵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選擇
中圖分類號: D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6-0035-03
The Way China Chooses to Develop It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tics
CHEN Yuan-zho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Constantly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as a solemn declaration the CPC made to the world at its 17th national congres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indeed to change political relation and to adjust political right and power, which is depended on the choice of political value. Such an announcement that “People being the host of the country is the core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determines the goal and way of developing Chines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Key words: socialism;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choice
黨的十七大報告以“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統領政治建設的主題,向世人發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莊嚴宣示,提出了推進中國政治發展的重大任務。政治發展實質是政治關系的變革和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利的調整。在市場經濟的強力推動和國外政治模式的強烈影響下,清醒而正確地選擇政治發展的價值目標和道路模式,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嚴峻考驗。
一、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價值選擇
人類政治的發展經歷了自然政治、神權政治、王權政治、權威政治和民主政治五個階段。每一種政治類型的確立,都是政治價值導向和選擇的結果。如新加坡建國初期以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優先為價值導向,選擇了在民主的外殼下,以威權的手段取得政權并治理國家的威權政治模式,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社會結構復雜脆弱,人們價值觀念差異大,社會矛盾突出的移民國家,政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繁榮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設計的價值基礎;西方國家在思想啟蒙運動后逐步采用并實行現代民主政治,是資產階級等對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治等價值追求的結果。政治發展取決于政治價值選擇,這是因為政治價值能夠論證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合法性,能夠為理想的社會政治生活設計和計劃指出方向,又能為政治關系和政治過程建立規范、提供評價批評標準和解釋的意義系統,[1]人們在此基礎上形成政治共識。
民主政治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一種主流政治形式,緣于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自由、民主、法治的政治價值期望,而價值期望的側重點不同又使民主政治各具本國特色,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呈現出多樣性,民主政治涌現多種子類型,“科利爾(Davild Collier)和列維茨基(Steven Levitsky)在考察了150余項最近的研究成果之后,得出了至少550種的民主子類型。”[2]396-397各種民主形式或存在于歷史和現實政治生活里,或停留在人們的政治構想中。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種“中國式”的民主政治類型,體現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系、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這種賦予中國政治意義和秩序的民主政治的建立和發展,是由中國人的政治價值選擇所決定的,這就是十七大提出的“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這種核心價值當前體現為發展經濟、擴大民主、推行法治、提高政府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等,“人民民主”的內涵和現實要求與西方世界的政治價值追求有較大差異。從政治哲學視角思考,在中國這個國度里,這些最大或最有意義的價值選擇,是判明什么是更好的政治制度,什么是理想的政治生活,政府機器應當怎樣運轉[1]的“規范”和“意義”系統,要求排除各種非理性或極左和右的思想干擾,克服一部分人追求西方式自由民主價值而主張實行西方民主政治和另一部分人留戀集中生產、平均分配價值而偏好集權政治等價值觀的影響,做出正確的政治發展價值選擇,由此而作出科學的政治制度安排和理想的政治生活設計,即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為指導,借鑒人類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這種符合絕大多人價值選擇的“內生性”民主政治而非“外嵌式”民主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和遠大的發展前景。
二、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目標選擇
民主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民主政治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民主無疑是時下最具光環的政治詞匯,民主政治是不同意識形態角力的政治領域。西方民主國家尤其是在1828—1926年“第一波”民主化中建立民主政治模式的國家常常以民主楷模的姿態和“民主長者”的口吻教訓后來者向它們的目標看齊,而從王權政治和威權政治中突圍出來進行變革的國家則試圖探索自己的民主道路,對民主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學者感嘆:“我們生活在一個以民主觀混亂為特色的時代里”[3],人們在追求民主時很容易迷失方向和目標,這對于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來說,我們在選擇民主政治發展目標時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一是在西方多黨競爭、三權分立式民主政治樣式的籠罩下,有人在追求民主中懷疑中國的政治是不是民主政治,拷問我們的政治判斷和信念;二是不知道應當建設什么樣的民主政治,資產階級民主和民主社會主義的民主常常成為一些人的民主祈望,拷問我們的政治智慧和目標選擇。
首先必須堅信,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是多樣性民主政治中的一種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因為民主是“人民的統治”的國家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權利,真正實行了“多數人的統治”的民主。“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體的,相對的,而不是抽象的,絕對的。任何一種民主的本質,都是由本國的社會制度所決定的,并且都是隨著本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全國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廣大的民主,它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4]當今的西方,普遍實行的是資產階級民主,實質是由資產階級當家作主,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民主政治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政治發展目標的多個選向和選項,“目前普遍達成的共識是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保障和政治體系的效率等目標。”[2]367中國式民主政治有自己的發展目標選擇,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并第一次將發展民主政治的目標任務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中,“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民主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被列入201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任務。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總體目標的確立,明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提出的階段性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民主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目標任務,即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選擇,既適合民主政治的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國情和政治發展要求。
三、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選擇
政治發展道路或政治發展模式問題,是政治發展選擇中爭論的一個焦點。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兩次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實質就是主張效仿西方民主模式,走西方政治發展道路,后工業社會理論將一部分人的思維導向“趨同論”軌道。近幾年來,又有人把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視為楷模,代表性觀點如《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5],鼓吹民主社會主義,呼吁民主憲政導向的政治體制改革,主張走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
價值目標決定發展道路。如前所述,我國政治發展的價值是“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的發展經濟、擴大民主、推行法治、提高政府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目標是實現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人的價值目標決定著中國式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這不僅是思維邏輯,也是歷史必然,十七大報告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人民民主方面顯示了旺盛生命力,因此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選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政治發展道路以理論旗幟作引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政治發展的行動指南。在選擇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權”思想,實行“多數人的統治”的民主,比西方民主更好地解決公共權力的歸屬問題;遵循馬克思主義的代表制理論,實行人民代表制,保證各民族、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在國家權力分配方面的公平公正,科學地解決權力配置問題,克服西方代議制的“政治精英輪換制”的弊端;貫徹“人民公仆”思想,合理解決公共權力的產生和運行問題。通過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這兩種主要的民主形式,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政治發展道路由政治制度所規范和界定。因此,必須堅持“一個統一”和“四項制度”。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避免了多黨競爭所造成的政治動蕩,以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研究政黨體系與政治發展的關系時指出:“處于現代化之中的政治體系,其穩定取決于其政黨的力量……一黨制和多黨競爭制,孰優孰劣,說法不一,但就政治發展而言,政黨制度的力量和適應性比政黨的數量更顯重要。在處于現代化之中的國家,一黨制度較之多元政黨體制更趨向于穩定,而多黨制是與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和政治穩定不相容的”,[6]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順利推進。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中國政黨政治特點;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更具先進性和廣泛性;依法治國是擴大人民民主,保障人們當家作主的重要保障。二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人民直接或間接地行使民主權利;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保證了代表工人、農民及其他階層的政黨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各自應有的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民主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實現形式,體現了民族的平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賦予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等實質性內容。通過各項政治制度的貫徹執行,保證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同時要求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通過執政黨的民主意識、民主制度、民主生活和民主作風培養、主導和推動社會民主。
總之,政治價值選擇是政治發展的關鍵,它使人們明確需要什么樣的政治,然后做出正確的方向和目標選擇,并決定構建什么樣的政治模式,走什么政治發展道路。黨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價值,明確了“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任務,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政策指導。
參考文獻:
[1] 陳振明.政治學:概念、理論和方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503.
[2] 景躍進,等.政治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 薩托利.民主新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7.
[4] 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301.
[5] 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J].炎黃春秋,2007,(2).
[6] 俞可平.西方政治學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95.
責任編輯 陳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