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階層社會組織是近幾年迅猛發展起來的新型社會組織,加強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有利于把新階層人員團結在黨的周圍,改變以前新經濟組織中黨的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
關鍵詞: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結構模式;透視
中圖分類號: D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6-0047-03
On Strengthening CPC's Building in the Organizations of New Social Class
YANG FanCHI ZhenXIAO Xiao-mingDAI Xiang-yang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 Gangshan, Jiangxi, 343600 )
Abstract: The organizations of new social class are new typ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o strengthen CPC's building in these organizations will help to rally the people of new social class round the CPC, which can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CPC in new economic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organizations of new social class; building of CPC; model of structure; analysis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集中分布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來自中央統戰部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新社會階層人數大約有5000萬人,加上在相關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總人數約1?郾5億人,掌管約10萬億的資本,使用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全國1/3的稅收,每年吸納全國半數以上新增就業人員。新社會階層普遍具有學歷高、收入高、流動性大、政治訴求強等特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新社會階層人員正逐步結束分散、不統一的狀態,呈現專業化、聯合化、集體化的特征。新階層人員之間的交往正在加深,產生了一些新的社會組織,統稱為新階層社會組織。新階層社會組織是新社會組織形態的一種,專門用于組織新階層人員,對新階層人員更加注重政治管理的功能,使新階層人員聯系得更緊密的社會組織。如重慶新的社會階層專業人士聯合會(下簡稱新專聯)。重慶新專聯目前有8個團體理事以及以高級知識分子為主的158名個人理事。與現有的新階層聯誼會職能重在交友結誼,管理相對松散不同,重慶新專聯的職能是政治管理、綜合服務,組織聯系更為緊密。新階層社會組織的出現,為加強新階層人員的黨建工作開辟了全新道路、找到了全新模式,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對于推進黨的建設的意義
從哲學的角度講,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有其內在必然性。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首先取決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從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概括六類新階層人員至今,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1]其次,得益于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進步。近年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貫徹,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1]同時,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還要歸功于黨和政府的重視。從2001年“七一”講話提出“新的社會階層”概念,到十六大報告明確新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再到新社會階層黨員代表參加十七大,直至全國政協今年3月8日舉行“新階層人士談社會責任”記者招待會,表明黨和政府對新階層人員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客觀上也促進了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新階層社會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全新領域,和黨的建設具有緊密的聯系,列寧說過:“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有利于促進黨建理論的創新
中國共產黨是一貫重視理論指導和勇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作出新的理論貢獻,不斷產生新的理論成果。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教育為建設方向,在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的同時,繼續加強對某些薄弱環節和重點方面的建設。2004年6月,胡錦濤提出大力加強黨的執政理論建設,完善執政理論體系,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的思想,進一步推進了我們黨對于執政黨建設規律的研究。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和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啟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思想的最新成果。十七大,黨又繼續提出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實踐的需要是黨建理論創新的內在動力,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離開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遲早要碰壁、要失敗。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思想先導和精神動力。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之下,才能逐步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譬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誕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呼喚的結果。經過三十年的發展與孕育,新階層社會組織就像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就像噴薄欲出的一輪朝陽,就像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3],必將推動黨建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二)為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探索了新道路與新模式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加強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保證黨的政治領導權全面落實,是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是擴大還是縮小,是加強還是削弱的重大問題。加強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新時期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需要,是新社會階層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基層管理前沿陣地,拓展社區和農村黨建工作功能的需要。
目前,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建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第一,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上級管理部門不明確。關于新階層社會組織管理部門,有人認為是企業局,有人認為是私營企業協會,有人認為是工商局,有人認為是工商聯,還有人認為是企業工委,等等。說明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主管部門尚不明確,對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無心管”、“無法管”、“無力管”和“漏管”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第二,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組織工作無章可循。盡管憲法從原則上規定了黨的領導地位,但是,由于黨章沒有相應的明確規定,在實踐中操作起來難度大、可塑性大、隨意性大。另外,有關部門對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認識不足。一些行政主管部門認為只要生產上能照章辦事,遵紀守法,管不管黨的建設,黨員的作用發揮好不好同自己部門沒有關系。第三,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待提高。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員來源復雜,由于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未跟進,有的甚至長時間不過組織生活,黨員意識淡薄,政治素質得不到提高。
十七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十七大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決定了新社會階層的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建立黨員意識強、黨性修養高的黨員隊伍,科學合理地設置黨支部,在日常活動的過程中貫穿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聯系群眾等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這是對新社會階層黨的建設工作的一大創新。
(三)新階層社會組織的產生有利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問題。黨的組織建設是黨的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礎,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成各項任務,不僅在政治思想上合格,而且要有組織做保證。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設立黨支部,建立健全選人用人的公正工作機制,健全干部民主推薦制、干部考察預告制、干部定期考核制、干部工作評價會審制,加強選人用人的透明度和新階層人員對干部的公認度,能夠實現新階層社會組織內部對選人用人權力的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防止在選人用人上的不良之風,使新社會階層的黨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建工作的結構特點和幾大關系
為了全面、有效地推動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適應各種類型、各種層次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需要,在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模式的框架下,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形式可以有二種結構模式:
第一種是獨立設置型。就是在有條件的新階層社會組織(即有3名以上黨員的單位)直接設置獨立黨支部,以支部為單位開展工作。一方面,獨立黨支部在組織關系上隸屬街道黨委,在街道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全面推動黨支部的工作。另一方面,街道黨委通過組織各種活動,直接引導獨立黨支部進行全面黨的建設。由于黨員來自于同一個新階層社會組織,相同的經歷以及相同的環境使其工作重心偏向于組織內部,所以獨立黨支部自始至終堅持全面建設、依法監督的職能。
第二種是組織聯合型。就是將幾個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員聯合起來建立共同黨支部。聯合黨支部在組織關系等方面同樣隸屬街道黨委,并在街道黨委直接指導下開展工作。由于其黨員來自于不同的新階層社會組織,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背景使其工作重心偏向于組織外部,即社會和社區,這使聯合黨支部及其黨員自覺或不自覺地游離于自己所屬的組織和企業,而精力集中于黨支部本身的建設和社區事務。
上述二種結構模式的設置,其基本目的都是為了盡快地把分散在不同新階層社會組織中的黨員組織起來,同時也能滿足不同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需要。但要指出的是,構建這二種結構模式有更深層的意義,就是積極探索未來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建設特點,尋求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最佳切入點,開創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的建設是由不同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處理好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進行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的前提條件。這些關系主要有:
(一)正確處理街道黨組織與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組織和黨員的關系。街道黨組織行使對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支部和黨員直接領導和管理的職責,但絕對不能沿用簡單的和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而要重點加強對其政治上的引導和教育,把握好方向。同時要配合主管部門,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支部和黨員要在街道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根據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黨建主動性,把新階層社會組織黨支部建設成為黨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正確處理街道黨組織與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關系。街道黨組織要加強與新階層社會組織的信息溝通,提供各種配套服務,提高親和力,并在服務與溝通中宣傳黨的路線,培養和激發新階層人員的政治熱情。新階層社會組織要在保持組織的獨立性、不干預管理的條件下,用黨的思想和自己的先鋒模范作用去影響新階層社會組織的廣大成員。
(三)正確處理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支部和黨員與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關系。新階層社會組織的黨支部和黨員要以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組織生活來教育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要通過組織生活來促進企業的生產與工作,還要把高尚的思想境界轉化為勞動熱情,敬業愛崗,與企業的發展同存共榮。
三、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的措施
新階層社會組織是一種新興的社會組織,加強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事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大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它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新社會階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要加強政治教育。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首先要加強政治教育。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必須居于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因為經濟組織不同而動搖或改變黨的這一定位。新階層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必須定位于“政治核心”,不能有絲毫動搖。要堅定地突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第一是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向心力、凝聚力,把新社會階層中的各種政治力量吸納到自己周圍,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威望,形成讓其他政治力量心悅誠服的政治核心。二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優勢協調關系,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力與企業的合法權益,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引導新社會階層人員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二)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加強思想建設。我黨歷來重視思想建設,堅持思想建黨的原則。要以思想建設引導、帶動新階層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在新階層社會組織中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首要的任務是用“三個代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重要思想武裝新階層人員的頭腦。“三個代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重要思想作為黨章規定的黨的指導思想,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成功的法寶,其思想體系囊括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使命、奮斗目標,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領域,包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基本方面,對于具有如此豐富內涵、完整體系的思想理論,必須提高貫徹執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重要思想組織學習培訓,突出重點認真讀書,抓住難點搞好輔導,圍繞熱點組織討論,針對疑點開展交流,切實使黨的思想理論觀點入腦入心。
(三)加強黨的政治宣傳工作。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組織雖然是一個新生事物,但是它畢竟是我們黨成熟時期的基層組織,因此,其主要任務就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壯大黨的組織,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開展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四)加強制度建設。加強新階層社會組織中黨支部的制度建設,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建立新社會階層先進分子入黨公示制。為了不讓那些素質不高、入黨動機不純的人進入黨的隊伍,應當建立新社會階層先進分子入黨公示制,以保證新黨員入黨前,讓群眾、黨員有監督的權利。第二,要建立新社會階層先進分子入黨責任制。一旦發現群眾和黨員不滿意者入黨,要根據實際情況追究入黨介紹人與組織部門有關人員的責任。第三,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新機制。新階層社會組織黨員教育管理要從實際出發,在活動規模上,把相對集中與分散活動相結合,以分散為主,堅持小型、靈活、多樣,倡導開短會,個別談心。在活動時間上,把脫產與業余相結合,以業余為主,既要嚴格組織制度,又要根據生產經營實際開展活動;在工作方法上,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處理好黨組織與業主的關系,把引導監督企業依法經營與支持業主搞好生產經營有機結合起來。第四,建立健全各種培訓制度。新階層社會組織要建立黨員學習培訓制度,使黨員能夠積極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黨支部成員定期培訓制度,提高其黨務工作水平;建立業主定期培訓制度,使之提高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水平和貫徹執行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7.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03.
責任編輯 余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