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市場化不斷加強,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省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生力軍,在社會投資、勞動力和技術升級等方面的資源配置不斷增強。研究表明,在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中,資本投入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資本對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遠遠大于勞動力的貢獻率,資本的這一貢獻率也大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自1992年以來,技術進步緩慢,技術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幾乎為零,技術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因此,對民營經濟加強技術投入應成為下一階段黑龍經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
關鍵詞:民營經濟;增長;要素貢獻率
中圖分類號:F12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0185-03
一、問題的提出
由于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許多學者從不同的方面對民營經濟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羅衛東、鄭恒對浙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要素作了實證分析(2005),謝恒對中國民營經濟增長因素進行了探討(2006)。到目前為止,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要素的實證分析還沒有見諸文字。本文就借鑒羅衛東、鄭恒論文的增長因素分析方法對黑龍江省進行分析,獲得各要素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對于深入了解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二、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國退民進”的發展局面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民營經濟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生力軍,在社會投資、勞動力和企業資產等方面的資源配置不斷上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下,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到2005年為止,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 818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33.3%。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省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 282戶,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60戶。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明顯加快,2005年,全省民營經濟進出口總額53.18億美元,出口36.28億美元。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涉及領域不斷拓寬。2001年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979.7億元,扣除國有經濟投資后非國有經濟投資額為455億元;而到了2005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 794.2億元,扣除國有經濟后的投資額達到1 039.6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128.7%。民營企業涉及到了醫藥、建筑、零售、電子通訊、教育等多個行業,并在各個行業都涌現出一批發展實力強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效應的企業集團。與此同時,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對地方財政收入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在縣域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市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到全縣總值的比重超過60%。總的來看,黑龍江省民營經濟近年來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發展都很快,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但是,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上,黑龍江省與經濟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對地區經濟的貢獻上,浙江、廣東等發達省份民營經濟貢獻巨大,作用突出,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份額在國民經濟中已經占據或超過半數,有的地區高達80%;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對全省的貢獻率僅為20%左右。二是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綜合實力差,潛力不足。三是黑龍江省民營經濟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集聚效應難以發揮。更重要的差距還是體現在觀念、環境等方面,思想不解放,市場化程度低。這些都成為制約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障礙。
三 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要素的實證分析
1.對數據的說明
關于民營經濟,經濟學界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在現有的統計資料及統計調查制度中,也沒有把民營經濟單獨列項進行統計。為了確切地了解黑龍江省民營經濟歷年的發展狀況,必須對民營經濟進行量化分析,因此,本文在使用數據時對一些分析變量作了簡化的處理,但是,這種簡化并沒有使數據失去有效性。
由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正式將民營經濟包括在我國所有制經濟中,且在1992年前后出臺了多項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所以在本文中,我們分析了1992—2005年的數據,對民營經濟的考察也主要集中在工業部門。由于黑龍江民營經濟規模普遍較小,所以,在使用民營經濟的數據時用非國有工業代替,即用全部工業增加值減去全部國有經濟份額。由于收集數據的限制,我們用全部工業增加值減去獨立核算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來表示民營經濟的增加值。歷年來黑龍江省非國有工業增加值如下:
2.模型的建立和各變量的解釋
在本文中,作者依然采用目前經濟增長要素分析中最常用的Solow模型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模型。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簡記C-D)生產函數法為基礎測算勞動、資本要素投入的產出彈性,及各要素投入、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
假定技術進步為Hicks中性,并以一個固定的指數比率增長,那么用于估算的C-D生產函數為:。其中A0表示初始的技術水平,λ是技術進步比率,α是資本產出彈性,β是勞動產出彈性。假定規模報酬不變,則β=1-α,代入上式,經轉換可得: ,取對數,可得如下的線性方程:
Y:總產出指標(億元),用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減去獨立核算國有及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K:資本(億元),用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和流動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作為資本投入。民營經濟資本投入用獨立核算全部工業企業的資本投入減去獨立核算國有及控股工業企業的資本投入。L:勞動力(萬人),用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總數減去國有工業企業職工人數。
3.回歸、檢驗及產出彈性的測定
根據黑龍江非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Y、資本K和勞動力L的時間序列數據,數據運用Eviews軟件進行OLS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Ln(Y/L)=27.1875-0.0143t+0.9410Ln(K/L)
t=(0.7761)(-0.8189)(4.9587)
Adjust R2=0.688 DW=2.32
由回歸結果看出,只有變量Ln(K/L)的t統計量值較高,其他變量的t統計量值都不能達到要求,調整得樣本的決策系數只有0.688,表明模型的解釋能力為68.8%。此外,t變量的系數符號與實際情況不符,Ln(K/L)變量的系數值過大。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樣本的觀測值過少,同時,黑龍江省民營經濟數據收集難度較大,只能通過間接數據來測算,導致結果出現異常。因此,我們只能根據這個結果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各要素的貢獻率進行參考分析。
根據回歸結果,α非常大,β非常小,說明在1992—2005年,在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存量、勞動兩個要素投入每增加1%,將各自帶來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0.9、0.1個百分點。資本的產出彈性要比勞動的產出彈性高0.8個百分點,這說明在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的增長中,對資本投入增長的敏感度要遠遠大于對勞動投入增長的敏感度。這也說明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主要是由資本投入而來,而勞動投入對增長的貢獻很小。資本投入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的發展所作的貢獻遠遠大于謝恒(2006年)的研究中所得出的0.58的全國平均水平。而羅衛東等(2005年)對浙江的研究結果是勞動投入對浙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于資本投入。從技術的角度,由于數據的原因我們得出的技術貢獻率系數為負,但是這一事實也說明了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在此期間技術進步緩慢,技術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這與全國的結果是一致的。
四 結論與對策
通過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各要素貢獻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的發展中,資本投入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資本密集型行業。我們應在此基礎上更加積極的調整投資結構,剔除資金融通上的制度環境障礙,使生產要素能夠在各產業自由流通,使資本使用產生最大價值。
2.勞動力投入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這可能是由于黑龍江省勞動力素質較低,勞動力優勢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因此,我們應努力提高民營企業素質,加大對民營企業家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培訓,提高民營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健全用人機制,營造出一種尊重員工、尊重人才的氛圍,建立發揮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體制,大力吸引高水平人才。
3.技術進步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增長的貢獻極低,對知識的運用和擴散還很不夠。因此,我們應利用東北振興和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有利時機,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提升硬技術實力。同時,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以及產權結構,提升軟技術實力。積極與高校建立合作,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參考文獻:
[1] 羅衛東,鄭恒.浙江民營經濟增長要素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05,(5).
[2] 謝恒.中國民營經濟增長因素探討[J].商業研究,2006,(2).
[3] 宋海濤.論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商業經濟,2005,(2).
[4] 王耀中,劉舜佳.民營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系統工程,2004,(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