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壽縣太子廟鎮原總體規劃已經不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確保太子廟鎮在縣城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構建以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的“一心”、“兩翼”、“一塊”的新格局,調整行政區劃、加強規劃管理、協調產業配套、運用市場機制建設和管理各類設施等。
關鍵詞:經濟開發區;太子廟鎮;新格局;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4-0130-02
現今社會,小城鎮是中國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與發展中的關鍵環節,是城鄉之間的交接點,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當前,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黨的十七大也重申了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國未來的一定時期內,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小城鎮建設的步伐必然加快,以小城鎮為橋梁,以周邊城市為中心,帶動區域發展成為共識。
一、太子廟鎮現狀
太子廟鎮位于漢壽縣西部,是全縣的工業基地和貨物流通中心,鎮區總人口約為13 000人,工業區內企業職工3 153人,農業人口5 790人。隨著一系列的工業引進項目的進駐,使原規劃道路、用地性質發生極大變化,據調查,太子廟鎮鎮區城市建設用地約150公頃,已建的工業用地約有60公頃,鎮內有才松堂制藥、康普制藥、寶龍汽車、廣安建筑、黃貢米業公司等多家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20余家,并還將陸續有企業進駐,這給太子廟鎮帶來了新的際遇和挑戰,但鎮區規劃布局不合理,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太子廟鎮曾在2002年所做的總體規劃,已遠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了確保太子廟鎮在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必要重新構筑太子廟鎮的整體格局,并為其制定一個長遠的、全面的、科學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城鎮建設總體規劃。
二、發展優勢
太子廟鎮處于319國道益陽至常德中心地段,離省會長沙僅兩個小時的車程。太子廟鎮設有縣級鐵路客運和貨運站,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S205省道均穿越鎮區,距桃花源機場也僅35公里,區內太子河溝通沅澧水系,交通較為方便。
太子廟鎮水資源豐富,有向陽河、太子河和清水湖、粟家壩、雅雀嶺等水庫,可以滿足區內各項用水的需要。該鎮土地資源以坡地為主,建設用地充裕,適合占地多、用水量大、勞動密集型的工業項目到此發展建設。
漢壽縣享有“甲魚之鄉”的美譽,珍珠、黑楊也遠近聞名,名優土特產品在全省占有較大比重,為該區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太子廟鎮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備,自來水廠、220KV變電站、通訊網絡、主要道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已投入使用,西氣東輸也將在該鎮建有天然氣門站,可滿足當地工業、生活用氣。
三、規劃設想
隨著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的開通,太子廟鎮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作為縣城通向外界的出口,并且緊靠漢壽縣城,太子廟鎮必將成為漢壽縣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漢壽縣城市空間擴展和拉動腹地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其作為區域開發的增長極進行開發建設,通過在鎮內培植開發區使太子廟作為漢壽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實現漢壽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太子廟鎮原總體規劃在某些方面已經落后于當前形勢的發展,需進行相應調整,形成該鎮“一心”、“兩翼”、“一塊” 的新格局?!耙恍摹笔侵敢詽h壽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在開發區內部逐漸形成“中城”、“邊工”的格局。“中城”是指S205省道及漢太路兩側形成的生活居住區及商業貿易區;“邊工”是指由傳統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及貨物倉儲區組成的周邊工業產業園區。
“兩翼”是指南部老鎮區和東部新組團,這兩翼將成為開發區發展的重要依托,為開發區提供各項服務,包括公共服務、市政和交通設施,南部組團的鐵路貨運和東部組團的水運為開發區騰飛的翅膀。
“一塊”是指鎮區北部緊鄰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清水湖校區,將其納入太子廟鎮區范圍,該校區建設用地為3平方公里,人口1萬,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專院校,可成為開發區的科研教育基地,并為開發區提供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其優美的環境可為開發區構筑生態風貌增加特色。
1.合理安排工業用地。依托太子廟鎮、清水湖校區,注重居住、商業、科技、文化、體育、娛樂、農民安置地的規劃,形成協調統一發展的格局。開發區以工業發展為主要特征,規劃工業用地247.87公頃,占開發區建設用地近一半的比例,其中,二類工業區162.09公頃,重點安排醫療、食品等工業企業。以高校為依托,在開發區北側靠近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地段設技術人才培訓用地,改善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同時,作為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基地。
2.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骨架。加強經濟開發區與南部組團太子廟鐵路站場聯系,以鐵路場站樞紐建設為重點,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增加鐵路對外通道,充分發揮鐵路中遠距離的運輸優勢,提高太子廟鐵路站場的綜合運輸能力。以長常高速公路為骨架,與全省周邊縣市的高速公路聯網。同時,也可依托東部的太子河的水運而進入洞庭湖,加強與環洞庭湖區的其他城鎮聯系,促進經濟往來,成為這些小城鎮農業原材料加工的駐地和貨物的集散地。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資源共享。為避免太子廟鎮與開發區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對兩區已有的管、線等基礎設施連為一體,實行統一規劃,資源共享。將規劃區北側清水湖校區的羅鼓橋自來水廠供應全鎮的用水;開發區的污水經過東部組團的太子河邊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入水體;開發區東部的變電站滿足“一心”、“兩翼”和“一塊”用電的需要。
4.突出綠化特色,形成“房在林中,人在綠中”的景觀風貌。盡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水系,確保開發區與自然的融合,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新城建設的同時,加強生態綠地及水域的規劃,把開發區、鎮區與清水湖校區構成一個生態整體。強化鎮內7條道路的綠化、人文建筑風格,嚴格控制兩側建設。這七條“綠軸”穿越新老城區,將公園、景觀帶、重要公建、居住區連接起來,形成區內環形“綠帶”,環環相依,融入城區,成為鎮區重要的景觀軸線。
5.對規劃區內建筑物的型體、色彩等實行有效控制。規劃區的建筑采用現代建筑形式,從鎮區整體環境和各類建筑具體功能要求出發,構建造型新穎、個性鮮明、體現現代科技和時代特色的建筑景觀。加強對區內的主、次景觀軸線沿線建筑物的型體、色彩的控制。將高層建筑有選擇地定點在太子路兩側及需強調其外部形象的入口等重要地區。
四、實施措施
1.建議調整行政區劃。將太子廟鎮區全部劃入開發區,北向漢壽縣城靠攏,遠期將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清水湖校區全部劃入開發區,避免太子廟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重復建設,在統一的行政轄區內統籌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為太子廟鎮建設營造合理的空間環境,提高它的綜合實力和建設速度。
2.加強規劃管理。加強規劃立法,盡快制定《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建立較完善的規劃編制體系和審批管理制度,強化規劃的法律地位,確保太子廟鎮的規劃質量。規劃管理部門應會同土地管理部門將規劃劃定的城市建設用地、村鎮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進一步落實,嚴格劃定各類保護用地的范圍,并以法規或規章的形式明確其保護措施。
3.建立城市規劃公眾參與機制。單獨建立開發區管委會,除負責開發區的管理外,還要加強開發區總體規劃、規劃管理法律和法規的宣傳,提高全區人民的規劃意識,增加規劃的透明度,建立公眾參與機制。開發區規劃實施情況要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4.協調產業配套。進駐工業園的項目應部分設置與周邊農業配套的深加工工業,積極吸收剩余勞動力,發揮以工業園區帶動區域發展的作用,如春天木業、廣源麻業、黃貢米葉等公司就利用周邊城鄉盛產的黑楊、竽麻和米為原料進行深加工。
5.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建設和管理各類設施。為加快各項建設步伐,實現建設資金的良性循環,開辟開發區建設資金的穩定渠道。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吸引國內外的企業集團和鄉鎮企業在太子廟鎮集中建設,吸引農民工回流資金建設城鎮,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支持,改善開發區建設的融資環境。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推進開發區和太子廟鎮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同時,要積極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制定促進開發區和太子廟鎮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管理、引導和規范工作,維護市場秩序,保障開發區和太子廟鎮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淑杰.天津市現代小城鎮規劃模式探討[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2,(6).
[2] 秦嶺.關于我國小城鎮規劃建設中的幾個理論問題[J].城市問題,1999,(6).
[3] 陳家駱,李國凡,朱霞.小城鎮建設管理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 任世英.試探中國小城鎮規劃發展中的特色[J].城鎮規劃,1999,(2).